1898年底,陈范主办的《苏报》在上海正式出刊。同时他还支持长女陈撷芬在上海派克路办了人称“小苏报”的《女学报》。 这位陈撷芬亦非等闲人物,曾与秋瑾等组织“实行共爱会”,并任会长,同时发起成立女子雄辩会,任会长,提出妇女参政要求,得到过孙中山的赞赏和支持。她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和近代新闻事业先驱,近代中国第一位女子刊物主编,真正的才女。 陈范在政治上的洞察与思辨确乎敏锐超前,他看透了清帝国行将败落,改朝换代已不可逆转,加之自己仕途受挫,整改难挽,更促使他必然对清政府采取了坚决对着干的态度。 陈范曾有诗曰:“挽回岂伊一人能,扶持还借群豪英。”1902年5月27日,陈范不拘一格选人才,聘请爱国学社青年学生章士钊任《苏报》主笔。1902年12月14日,《苏报》正式开设“论说”栏目,陈范同时聘请章太炎、吴稚晖、汪文博、蔡元培、蒋维乔等七人轮流为《苏报》写评论稿。从此几支健笔造风云,《苏报》成了全国革命言论之枢纽,排满兴汉之激烈理论,高唱入云,影响遍及大江南北。 陈范还亲自执笔为文,在苏报上发表过《商君传》《铁血宰相卑斯麦传》《泰西教育沿革小史》《论法律道德之关系》,旁征博引,中外兼顾,借古喻今,倡导改革。没过多久,《苏报》竟然成为了上海举足轻重的五大中文日报之一。连流亡日本的梁启超都称《苏报》和《中外日报》《同文沪报》“皆日报佼佼者,屹立于惊涛骇浪狂毒浓雾之中,难矣,诚可贵矣!” 欲革命先造舆论,这是任何一场革命必先做的事情,《苏报》可谓开风气之先。 四、苏报发表《革命军》文,震动朝廷 《苏报》是清末传媒中革命性最强的一份报纸,对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先期宣传、唤起民众的觉醒,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苏报》案在清末历史上是一桩闻名天下的超级大案,其重要罪证是发表日本留学生邹容所著《革命军》小册子的文章。邹容因为在日本宣传革命被黜回国,来到上海,与章太炎、章士钊结为兄弟。他的《革命军》小册子在上海秘密流传,凡读者无不交口称赞,大呼过瘾,却无一报刊敢于公开发表。 邹容在文中提出“扫除数千年种种之专制政体,脱去数千年之种种奴隶性质,洗净二百六十年残惨虐酷之大耻辱,使中国大陆成干净土,炎黄子孙必华盛顿。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绊,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为地球上之强国,地球上之主人翁,不可不革命”等明确主张。 陈范读后大为激赏,就把他女儿陈撷芬叫到面前,问她有何想法,陈撷芬跟秋瑾是好友,也是位才思敏捷的烈性女子,脱口说道:“这有啥可犹豫的?大不了一个死字。”陈范一拍桌子,昂然说出了那句留传天下的名言“对!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章太炎、章士钊、邹容本来苦无恣意发挥的阵地,现在陈范居然愿意发表《革命军》文章,而他们清楚《苏报》此时经济拮据的情况十分严重,一旦发表,公开提出推翻清王朝,必会闯下大祸,此事非同儿戏。三人推章士钊出面,拿着《革命军》小册子来到陈范办公室请示。 陈范略加沉思后,对章士钊从容地说:“吾人以鼓吹革命为己任,一切在所不惜,何虑之有?发!” 于是在1903年5月27日,《苏报》发表了《革命军自序》,接着又为小册子《革命军》做了广告,连续发表柳亚子、章太炎、蔡元培与邹容写的文章,明确提出:“今日欲救吾同胞,舍革命外无他法……故革命乃救中国之不二法门也。革命乎!革命乎!”从各个不同侧面揭露清政府是“四万万同胞不共戴天的仇敌”。 《苏报》甚至公然号召民众起来“杀皇帝”“倒政府”“撞自由钟”“树独立旗”。斥君扶民,不计后果一往无前。《苏报》犹如沉沉暗夜之中破空而来的一道闪电,继而惊雷炸响,令社会为之频频轰动,百姓为之群起争传,官府为之惊恐万状。 没想到一张小报竟然掀起滔天巨浪,清政府忍无可忍,终于对《苏报》下手了。 章士钊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道,如果没有陈范这样的“潮流中之长厚君子”,便没有《苏报》的成就。 初时政府先利用了恫吓的手段。一次,《苏报》收到一信,只见白纸上画了一个鲜血淋漓的人头和一把尖刀,陈范见了,不屑一顾地说:“有何畏哉?那拉氏不足畏,政府不足畏,莫被政府威吓而敛动,莫惜诸君之自由而失全国人之希望。” 陈范当天就赶写了一篇《杀人主义》于第二天见报,其文曰:“此仇敌也,以五百万人之玄魔小丑,盘踞我土地,衣食我租税,杀戮我祖宗,殄灭我同胞,蹂躏我文化,束缚我自由,奴颜媚外,鬼脸向内……读法兰西革命史,见夫杀气腾天,悲声匝地,霜寒月白,鸡犬夜惊,悬想当时独夫民贼之末路,英雄志士之手段,未尝不豪兴勃发,不可复遏!今者断头台上,黄旌已招展,借君颈血,购我文明,不斩楼兰死不休,壮哉,杀人!” 章太炎、蔡元培、章士钊见陈范如此无私无畏,个个敬佩不已,赞叹道:“盖梦坡者(陈范字梦坡),乃潮流中之长厚者也……其倾资扶助革命之精神,始终如一。” 其时赵凤昌亦住上海,只是尚未建“惜阴堂”,虽碍于张之洞幕府身份,不便堂而皇之直出直入,也是时常暗中到苏报社找乡亲陈范小坐,推波助澜,并与《苏报》的所有主笔健将章太炎、章士钊、吴稚晖、蔡元培等都成为好友,这批人后来也成了惜阴堂的座上客。辛亥革命爆发,南北议和,民国初建之时都云集惜阴堂,纷纷成为赵凤昌身边的重要帮手。 《苏报》影响迅速扩大,香港陈少白主编的《中国日报》及《鹭江报》等报刊又纷纷转载,一发不可遏止。清廷大为震动,急欲镇压,奈何《苏报》地处租界,又在日本驻华机构登记注册,是陈范当初从别人手里买来的。清廷畏洋人如虎,一直无从下手,但又实在不能任其“猖狂悖谬”地宣传革命学说,甚至将《苏报》“视之若一敌国”。 五、江苏候补道俞明震暗助《苏报》主犯 1903年6月初,清政府致电各省巡抚:“近时市中所出《革命军马前卒》诋毁政府,大逆不道,着即严拿究办。”两江总督派出江苏候补道俞明震点名捉拿章太炎、邹容、陈范、吴稚晖、蔡元培等六人。《苏报》正式立案。 然而清政府没有料到这位俞明震乃是一位同情革命党的开明官吏,且跟陈范相熟。 俞明震,字恪士(1860—1918),浙江山阴县人,光绪十六年(1890)恩科进士,留翰林院,后任刑部主事,再任江苏候补道。 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新任台湾巡抚唐景崧调俞明震赴台襄助。俞毅然奔赴前线。 第二年《马关条约》签订,台湾被清政府割让给日本。台湾民众奋起反抗,组织义军抗击日军登台,唐景崧、俞明震被推为正副总指挥,领兵迎击日军,浴血苦战二日,俞明震不愧儒将,身先士卒,阵中负伤,其爱国耿耿忠心、烈烈气概激励了全台军民,一时传为佳话。 光绪二十六年(1900),俞明震任设在南京的江南陆师学堂总办(校长), 鲁迅正在此校学习,二人成为师生。鲁迅后来曾有文述及这位师长:“第二年的总办(指俞)是一个新党。”光绪二十八年(1902)正是俞明震把鲁迅等人送到日本留学。 目前在多篇有关苏报文章中都提到俞明震被两江总督派到上海处理《苏报》案,俞思想新派,暗中有意开通。先托人找陈范见面,被陈范不明情由婉拒,于是又以其子俞大纯名义密约吴稚晖来见。 俞明震对吴稚晖说:“苏报闹得太厉害了,梦坡熟人……先生等劝其温和些,太炎先生似乎也闹得太凶。” 吴稚晖答:“二人脾气,恪生先生所知,但朝政如此,亦难怪出言愤激。” 俞明震思忖片刻,又对吴说:“话虽如此说,太厉害,也叫当道受不了。”并起身至窗前案上,抽出一公文给吴看,原来是两江总督魏光焘发出的密令:“照得逆犯蔡元培、吴敬恒,倡言革命,煽乱谋逆,着俞道会同上海道密拿,即行审实正法。” 吴稚晖读至此,该公文就被俞不动声色地抽回,并笑着与吴稚晖一起吃面。 俞明震作为朝廷大员,密约案犯,并暗示他们逃离,说明其政治倾向显然不在朝廷,就当时而言实属难能可贵。果然,拘捕名单上也没有吴稚晖,章士钊故意写了陈范两个不同名号,以及几个无足轻重的人,似乎是有意安排。即使章太炎要逃机会也有,但他坚决不逃,以致被捕。吴稚晖曾说:“他以坐牢为荣,亦很好,可谓求仁得仁。” 又据章士钊自己文章《苏报案始末记叙》述及,他当时能逍遥法外,主要原因是俞明震的保护,他是南京陆师俞明震的学生,并领导过学潮,还多次在报上抨击总办俞明震,俞读了只是置之一笑,根本不予追究。《苏报》案发,俞“恐伤士类”,主动争取这个机会处理此案。1903年7月6日,湖广总督端方密电两江总督魏光焘,通报俞的儿子俞大纯在日本留学期间“曾剪辫入革命军”,要魏对俞“不可不防”。 六、赵凤昌暗控《苏报》案 在此案过程中,俞找了两个常州人陈范、吴稚晖,又暗中放了学生章士钊,对其他人等也网开一面,内中并非没有缘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