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政府残酷对待舆论,制造了清史上最大文字狱“苏报案”
时间:2013-04-12 18:26
来源:
作者:画家吴欢
点击:次
引子 1958年3月8日至26日,中共中央在成都召开了有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参加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出人意料地发给与会者每人一本由他亲自编辑的书——《苏报案》。此书为16开本,共编入4篇文章:邹容的《
引子
1958年3月8日至26日,中共中央在成都召开了有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参加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出人意料地发给与会者每人一本由他亲自编辑的书——《苏报案》。此书为16开本,共编入4篇文章:邹容的《革命军》、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附录〕:张篁溪所作的《苏报案实录》、鲁迅的《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一、陈氏“五凤齐飞”
光绪二十年(1894),在中国上海发生了一场清政府控告最早反清媒体《苏报》的大案。这就是著名的“苏报案”,也是晚清一场最大的文字狱。其中宣传最多的是被抓进监狱判刑的章太炎、邹容。邹容也因此牺牲了二十岁的年轻生命,从而永载史册。
此外,在这起案中,还有几位主角,苏报馆主陈范(字梦坡),江苏候补道俞明震、苏报主笔章士钊、吴稚晖、蔡元培等。
本文主要从陈范说起。因他是我家又一位重要的姻亲,也是清末最早觉悟的官吏,因不满清朝统治,被撤职后下海办报纸,从1902年开始便公开大胆地宣传革命,与清政府对抗,最后导致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中国是一个宗法社会,宗就是祖宗的宗。惟其如此,中国人视同宗、同族、同乡为亲,百姓联姻构成国家。国即是家,家即是国。至今同乡结盟,攀亲戚、认老乡是从中央到地方,从公司到团体,从族群到个人这些人际关系中的流行时尚,自然政治态度,行事之道也都是相互影响、相互攀结、串通一气的。
所谓五湖四海,事实上也是广义上的老乡亲戚结盟,因为无论怎样,也逃不脱这一百多个姓,意义完全一样,五十步百步耳。
这种联姻方式是中国的先人们最早,也是最科学的行政治国设计。无论出了多大是非,无论繁衍出多少人,大家都是亲戚,什么都好说。所以中国至今也垮不了的原因,是因为有百姓血亲相联的关系作为和谐的根性基础。
陈范出生在常州,但他祖籍是湖南。因此可算是常州人也可算湖南人。他母亲是常州名门赵家一位才女,叫赵蕉雨,此女饱读诗书,著有《听蕉雨轩诗词》二卷。所以他家跟赵凤昌家也是姻亲。他的兄长正是常州赵家两大名幕之一,曾国藩首席幕僚,断言清朝五十年后必亡的赵烈文。
赵烈文在湖南曾国藩幕府任职时结识了一位好友,此人也是开明官吏,湖南衡山人陈钟英,曾在浙江富阳等县任知县后升同知。缘此,赵烈文把妹妹赵蕉雨嫁给了陈钟英。由于赵烈文与陈钟英关系实在太好,所以后来赵烈文的儿子又娶了其妹与陈钟英生的女儿。真可谓亲上加亲。
有趣的是,陈钟英是上门女婿,并没有把赵蕉雨娶到湖南,反而定居了常州。这说明赵烈文的妹妹赵蕉雨不是一般的女才子,相当有主见。
从这里便可以看出,以赵凤昌为首的常州一系列人物,实际上都是血脉相连的姻亲关系。赵家与陈家、洪家联姻,陈家与庄家联姻,庄家与吴家、盛家、汤家联姻,全是错综复杂的亲戚关系。
陈、赵这对夫妻一共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这三个儿子依次为陈鼎、陈范、陈韬。女儿叫陈德懿,就是嫁给赵烈文儿子的那位。
由于陈家在湖南也是大户人家,陈钟英兄长一边也有两个儿子,按湖南陈范堂兄弟这一辈,也有个五人大排行。
而且这五人个个都是才子,据他们的后人,画家陈少梅公子陈长智给我提供的资料。
光绪年间,陈家堂兄弟五人中有三位中进士,点翰林,两位中举人,被誉为“五凤齐飞”成为陈家的骄傲。
这齐飞的五凤依次为:
一、陈毓光(原名瞻谟)(1844—1913),字兰生,号大端。光绪壬午举人,癸未进士,历任兵部主政,永甯州知州等。
二、陈嘉言(原名瞻言)(1851—1935),字梅生,号琴楼,光绪壬午解元,己丑进士,翰林院编修、历任御史、工科掌印给事中,福建漳州知府。其长女是毛泽东赞誉的“革命母亲”陈云凤。陈云凤之子是曾写过“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著名烈士夏明翰。陈嘉言次子陈云明曾任大总统徐世昌秘书,曾跟我祖父吴瀛一起帮助毛泽东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其幼子陈云彰(少梅)是近现代中国画坛巨匠。
三、陈鼎(原名瞻鼎)(1854—1904),字伯商,庚辰进士、翰林院编修,曾任浙江乡试主考官、馆阁纂修、军机处行走。
四、陈范(原名瞻书)(1860—1913),字叔畴(亦作叔柔),号梦坡,光绪己丑举人,曾任江西铅山知县《苏报》馆主。
五、陈韬(原名瞻常)(1869—1937),字季略,号玉螭公,光绪举人,四川崇庆州知府,乐至、郫县、奉节等县知县。其妻即庄蕴宽之妹庄曜孚。
这五人中,陈鼎、陈范、陈韬三兄弟,是陈钟英与赵氏所生之子,陈毓光,陈嘉言是他们同祖父的堂兄弟。
下面要说的是陈家与庄家吴家的关系。
庄蕴宽大哥、大姐去世早,还有三个姐妹,个个都是才女,能书擅画,并有作品传世。
二姐庄还(瑜厦)嫁给了我曾祖父吴稚英。
三妹庄曜孚就嫁给了这“五凤”最小的老五,陈范的弟弟陈韬。这位陈韬也就是吴瀛的嫡亲姨夫。吴瀛之父吴稚英去世早,对他最关心的两位长辈,一位是舅舅庄蕴宽,一位就是姨夫陈韬。至今吴瀛诗集中还收集有他与姨夫陈韬唱和的十几首诗。
而陈韬的女儿,吴瀛表妹陈衡哲是中国赴美第一位女留学生,蔡元培在北大聘请的第一位历史系教授,胡适当年对她最为欣赏并一度追求,后来成为终生好友。
陈衡哲最终嫁给了留美同学四川才子任鸿隽。这位任鸿隽后来做了孙中山的科学秘书。并与赵凤昌女婿也是留美同学杨杏佛成为挚友,二人共同创办科学社,出杂志,成为中国最早宣传科学救国的先驱。这些都是后话,留待后面谈。
二、戊戌变法,陈鼎蒙难
陈范大哥陈鼎,在晚清曾任浙江乡试主考官、翰林院编修,光绪年间任军机处行走,曾是蔡元培的老师,是清朝军事神经中枢内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与赵凤昌及远在湖北训练新军的同乡姻亲吴殿英、吴稚英父子互通消息,多有联络。因为陈鼎需要了解地方军队的情况,赵凤昌、吴殿英、吴稚英需要了解“中央军委”的精神。
吴殿英1898年奉张之洞之命首批赴日军事考察,恰好在中国对日甲午战败之后,与日本的关系尚在大仇未报、余恨未消、非常敏感的时刻。如此大举动非同小可,张之洞固然会与高层联络协调。赵凤昌、吴殿英有这层关系也自然会与陈鼎私下沟通,探听消息,以免出现误判酿成大错。
据史载,戊戌变法期间,陈鼎的改革建议较之谭嗣同等更为激进。他认为赶超英美,有四个当务之急:一是变服装,即穿西服,如此一来就不会再把奇装异服的西方人当成“鬼”了,有利于学习西方;二是宗教,即合并基督教和孔教,彼此都要顶礼膜拜;三是通语言,要求士人尽学西语;四是通婚姻,鼓励中国人与西方人通婚,如此才可更广泛地认知西方。
陈的建议引起光绪的兴趣,曾令军机大臣和总理衙门大臣认真阅读(摘自《原来如此》,钱波、夏宇编,文汇出版社2009年4月)。
陈鼎在军机处这样重要的位置上,其思想以当时的国情来看,也确实过于解放,言辞过于激烈大胆。1898年底,因光绪要绑架慈禧,暗中委托袁世凯下手,反被袁世凯向老佛爷告密。陈鼎与戊戌六君子同案被抓,跟谭嗣同等一同绑赴北京菜市口刑场。
大概因为他科举出身,又点过翰林,功在朝廷,论罪尚未到要杀的程度,于是对他网开一面,还算客气,在观刑警示之后,又押回牢房被判永久监禁。在如此打击之下,陈鼎身心受到重创,不久即告病故。
陈鼎死时,湖北的吴殿英、吴稚英刚从日本考察归来不久,原以为军队改革将纳入轨道,大清帝国振兴有望,戊戌变法好消息频传,岂料朝廷突然刹车,谭嗣同等人被杀,姻亲陈鼎亦遭抓捕,不久传来死讯。兴冲冲迎头一盆冷水,吴氏父子心中自然对大清朝廷产生了极大的反感与绝望。
广西方面的庄蕴宽也因妹夫家中兄长遭此劫难,“不怡累月”。
上海方面的赵凤昌因好友杨锐同案被杀,自然也颇为愤慨,“不数恩仇不丈夫”,反清意念就此萌生。
吴殿英自从赴日之后,对先进思想及日本强国的经验了然于心,然处此乱世,虽有心强国,却无力回天,加之姻亲中人大都参与革命,为清廷所不容,自己又受军中满人的多方排挤打压,思想很迅速向革命党倾斜,为年轻的具有新思想的士官学员提供各种方便,使革命力量在湖北新军中蔓延开来,也为他以后被满人所害,惨遭革职,老而屈死埋下了祸根。
三、苏报反清,陈范出山
下面就要正式来说苏报案的主角陈范了。
他1891年离开常州赴江西任铅山县知县,在其任上秉公执法,得罪了县里华、祝、程、刘四大绅商家族。岂料这四大家族与江西巡抚大贪官满人德馨关系甚好。德馨买通官府,于1895年将陈范被革职。陈范愤而作诗道:“民气凋残生计穷,六年受牧魁无功。纵多美意少良法,不道与情谅隐衷。”
1896年6月,《苏报》诞生在上海公共租界。创办人胡璋以日本妻子生驹悦名义注册,挂的是日商牌子,只是一份格调低下的黄色小报,且经营不利没人看。1898年冬天,胡璋将此报转手卖给了辞官后蛰居上海的陈范。也正是那一年年底陈范胞兄陈鼎出事,令他极为愤怒。于是“思以新主义救天下”的陈范便暗下决心,要利用此报设在租界有言论自由之便向清政府开战了。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