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真实抗战历史细节其实比电视剧更好看

时间:2013-03-27 12:00 来源: 作者:阳武侯 点击:
我们离不开能够更加客观、理性、细致地反映抗战历史的书籍。魏风华的《抗日战争的细节》以复原历史的态度从细节侧身而入,从各个侧面和细小地地方精细地勾画抗战图景。与很多观念先行的书籍相比,这本书把总结历史的工作交给了读者,也就是说,作者并不是先入

  时至今日,在荧屏上,我们打鬼子的热情十分高涨,有人称,如果现在影视上被打死的日本鬼子累计起来,已经是在八年抗战中被打死的鬼子的十几倍。影视已被公认为抗日杀敌的好战场。在城市和乡间、海上和空中、深山和平原,各类影视剧不厌其烦地把狡猾、残忍、武器先进的日本鬼子以各种方式坑死、打死和全歼。整体上看,无论是在斗心眼还是打硬战,影视里的日本鬼子全面处于下风。在中国方面,武林高手已经敢于迎着鬼子的机枪冲过去,用飞刀毙敌于十步之内,自己却毫发无损。缺枪少弹的八路军打扫战场时,只捡枪,却基本不检子弹,让人看着干着急。各路神枪手更是层出不穷,只要抬枪扣扳机,命中的地方很少偏离鬼子的脑门和心脏。以文为主、以武为辅的敌后武工队则换身为敌后特攻队,拿着驳壳枪,也敢和鬼子打场面热闹的巷战。女主角穿的军装不管多朴素,甚至还有些破烂,但在任何时候(包括打仗和挖地道),也绝不会丢掉那张引人注目的红粉白皙的脸蛋。这些战争奇观在导演们、编剧们手中活灵活现地展示在我们眼前。

  很可惜,真实的抗战不是这样的,或者说不可能完全是这样的。种种迹象表明,尽管影视剧拥有着展示历史细节更有效的手段和工具(比如,我们可以看到炮弹和子弹破空而过的痕迹,但在纸面上则只能靠想象力),而一旦被想象中的细节充斥和固有的观念绑架,则我们也就只能看到一个神奇到不可思议的奇幻式的伪“抗日史”。当然,如果说所有的抗战题材影视剧在所有的地方都是想象大于史实,也是不对的。作为当下大众传播领域影响力最大的媒介,还是有很多认真的影视制作者的,他们比较真实地展示了抗战细节和历史常识。但鉴于大部分人对抗战史的了解程度很可能仅停留在历史教科书水平,而让那些讲求曲折动人、吸引眼球和广告的影视剧担当历史常识的普及工作,以及帮助大家客观理性地回望历史、关照现实,显然是勉为其难了。

  我们离不开能够更加客观、理性、细致地反映抗战历史的书籍。魏风华的《抗日战争的细节》以复原历史的态度从细节侧身而入,从各个侧面和细小地地方精细地勾画抗战图景。与很多观念先行的书籍相比,这本书把总结历史的工作交给了读者,也就是说,作者并不是先入为主地在总结什么,正如书的封皮中所述,“历史一旦被总结,就会被扭曲;只有翻开历史的细节,才能看到真相”。作者所做的是将细节掰开揉碎了展示在给大家,在细节中,读者发现历史的真相,然后靠每个人的那颗灵光的脑子获得有价值的启示(作者就不负责了)。当然,真相的本身也很有价值,比如,满足大家的好奇。

  我们知道,日本侵华是从东北为开始的。那时候,日本上下已经以拼国运、求生存的决绝姿态争夺来中国,“走在东京街头,你问一个小学生:知道满洲吗?他会告诉你:那是日本的生命线!”,这句话让战争的残酷和疯狂跃然而出。但作为一次影响两国命运的战争,抗日战争很具偶然性和戏剧性。在日本方面,最为活跃的是以河本大作、石原莞尔和辻政信等为代表的中佐级参谋军官,这些人从始至终扮演着操纵和拖曳战争走向的主角儿。在皇姑屯事变中,“张作霖被爆后,日本政府大吃一惊,消息灵通的首相田中义一接到小道消息,说这事是关东军一个叫河本的参谋干的”,而此时天皇和军界、政界高层甚至根本不知道那个叫皇姑屯的地方在哪里。正如《有一种战犯叫参谋》中一书说,佐级参谋是日本军国主义的中坚,是发动和指导战争的罪魁祸首——这帮人因为级别低,很多成为战后的漏网之鱼,比如石原莞尔。

  侵华战争开始了。在中国方面,尽管内部纷争不断,但不想被别人活生生地吃掉,就必须拿起武器抵抗。在淞沪会战中,国民党从全国各地调兵遣将,几乎将所有能打以及据说能打的队伍(比如桂系军队,很可惜的是“桂军惨败了,一天下来,6个师全被打光”,“桂军之结局是不熟悉现代化战争”)。在这本书里,我们还看到了很多历史知识和戏剧化的战斗细节,比如,与德国不同,日本人用坦克是配合步兵进攻;孙立人的税警团用4块厚钢板,以此为护墙,冲过火力网,把岸边储煤洞的日军烧死(这是很上镜的“桥段”),诸如此类。《抗日战争的细节》用很多小说笔法的细节描写,大家可以把这本书看作历史小说。只是他与真正的小说还是不同的,小说里允许加进作者很多“私货”,而这本书却没这么做。不过,在我看来,历史从来都是比小说更传奇、更让人感动和上不来气,没有“私货”只能让大家更震撼,而不会寡然无味。后来的情形是,大家都知道了,尽管努力抗战,历史并没有给我们这个孱弱的民族更多的眷顾和时间。

  近年来,图书市场涌现出很多以展示抗战细节为特点的书籍,比如,关河五十州的《一寸河山一寸血》、余戈的《松山战役笔记》、萨苏的《突破缅北的鹰》、《国破山河在》、王外马甲的《战场上的蒲公英》、《中国骑兵》等,这些力作都以细节刻画和小说笔法为见长的作品,很多还被送到荧屏上。但相对而言,《一寸河山一寸血》和《抗日战争的细节》的文本更具文学化,视角也都不是单一的,而是从战争双方的角度同时切入,这与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拍摄《父辈的旗帜》和《硫磺岛家书》用两部电影来展示硫磺岛之战的手法相似。这么做让读者很容易产生“带入感”。而因为这本书以细节取胜,自然是画面感很强,大家(特别是没时间坐着看电视的)完全可以把这本书当成一部可以躺在床上看的引人入胜的电视剧——只是这个“电视剧”的导演没有用想象凌驾于史料,而是在很老实地给大家讲故事,“身临其境”的结果必然对那些很挑剔的读者产生难以抵抗的“杀伤力”——一旦捧起书,他们就很难放下,除非“睡神”光顾。

  在这本书里,日本人只是打到了南京,不用想,他们还会继续,《抗日战争的细节》也因此会继续下去,直到日本人被赶跑,我们拭目以待——很期待的那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为何当初那样的想法,现在却在做这样的事

    作者:房勇

    职业规划师,给你量身定做,助你成功蜕变。他将告诉你:如何认识自己,找到钟爱一生的事业,确定自己的人生方向;如何…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