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灭亡诸葛孔明同学责任最大
时间:2012-11-25 18:56
来源:
作者:大海无边
点击:次
诸葛亮秉承先主遗志,屡屡北伐,总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元素,导致前功尽弃,这样的重复劳动也并非值得赞赏,至少害苦了蜀中百姓。自古以来,兵者,国之大事也。一般没有十足的把握,没有必要操之过急,先生在这方面缺乏点稳重。读前后《出师表》,恐怕每个人都
一天下来,人有时可以忙得焦头烂额,吃饭都不知是啥滋味。此时,有谁不希望自己好好地睡一觉,过一个非常清闲的日子,难免向往起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神仙般的生活。我这个人呐,无论这么忙碌,从来不会把白天的事儿带入梦中。
这不,天在稀里哗啦的下着雨,我才忙完了活回家,赶紧洗刷完毕,一个人躺在床上看《三国演义》,尽快地把烦躁的心静下来,以便第二天更好地工作。人呐,一旦静下来,总要去思考一些问题,只要不胡思乱想,总有几分境界存在。诸葛亮,这样一位几乎可以跟刘备、曹操、孙权等主角相媲美的大人物,跳跃式地翻这本名著,总觉得先生有些瑕疵。也许是自己胡言乱语,毕竟先生的智慧太神奇了,鲁迅先生认为有点似妖一般。其实,罗贯中先生挺有意思,他一方面想极力的替汉室正统说话,一方面又要照顾一点历史,只能三分实,七分虚了。
诸葛亮,一出场就显得那么的高深莫测,似乎把桃园结义三兄弟都比下去了。这样的文人,至少看清了当时天下的形势,说得刘备只有点头得分。可惜的是,这样绝顶聪明之人,可能是过于自信,也难免会犯一些错误,甚至对于蜀国而言,是致命的。
先生在识人方面不如主子刘备,马谡,这样一位言过其实的人,他信任有加,这恐怕是九泉之下的先主所没有想到的。一旦街亭失守,曹魏大军直入,亏得摆了个空城计,否则不知情况会有多糟糕。挥泪斩马谡,更多的是自责,悔不该不听先主的话。其实,先生在这方面屡屡犯错,可能是有智慧的人,都容易犯这样的毛病,否则,苏东坡门下也不会有蔡京,王安石变化也不会搞得人心惶惶,诸葛先生,在使用关羽的问题上也犯了大忌,让其守华容道,这下好了,曹操亏得先生的安排,否则,自己的小命老早就呜呼了。尽管书中说,诸葛先生这样做,是为了实现三分天下的愿望而已。我看未必尽然,否则,蜀国也不会一次又一次地伐魏,也不会为了荆州而跟东吴闹得不可开交。关羽最大的失败,恰恰在守荆州上,一直自以为是,把军师的话放在一边,结果败走麦城,身首异处,这不能不是先生用人方面的失败。
说实话,尽管关羽喜欢看春秋,可惜的是没有看懂,否则也不会在大局上犯浑。有时,这位红脸将军还不如黑脸的张翼德。诸葛亮用人方面还有就是逼反了魏延,重用杨仪这样的小人和一根筋姜伯约。说实话,一个人除了需要一定的谋略,还需要有大局意识,可惜先生看重的这两个人都有所缺乏。一个只会为了自己去整人,一个只会遵照先生的遗愿去北伐,刘阿斗有点倒霉,碰上了这些人,灭亡是肯定的。
先生一开始能够把握天下大势,可一旦大权在手,总有些不放心人,这其实是自己又一瑕疵。自己事无巨细,都要自己来决断,魏延大将说了两句实话,马上戴着有色眼镜看人,说什么天生反骨,那是自欺欺人。在这一点上,自己的对手司马懿就看得恨透,啥事都是自己,不放心别人,生活一定会非常劳苦,不短命才怪呢。司马懿认准了这一点,来了个闭门不战,等待先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没想到,持续地劳累终于击倒了这位有智慧的先生,病死五丈原,是天意,恐怕更是性格使然。
诸葛亮秉承先主遗志,屡屡北伐,总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元素,导致前功尽弃,这样的重复劳动也并非值得赞赏,至少害苦了蜀中百姓。自古以来,兵者,国之大事也。一般没有十足的把握,没有必要操之过急,先生在这方面缺乏点稳重。读前后《出师表》,恐怕每个人都会感动,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先生有些卖老资格,三句不到就是先主,似乎后主只是个不懂事的孩子而已,难怪先生一死,刘禅宁愿投降做安乐公,也不愿在做这样的儿皇帝了。后主能活八十一岁,没有托诸葛先生之福,更多的是自己的智慧而已。
人呐,需要不断地反省自己,否则即使智慧超群,也会误失街亭,勇气可嘉,也会败走麦城,这样的事何其多?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