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弑君杀父篡夺皇位,逼迫雍正写下传位弘历密诏
时间:2012-10-15 18:25
来源:
作者:俩红草根儿
点击:次
雍正继位之初,总理事务四大臣为八阿哥、十三阿哥、隆科多、马齐,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是在雍正后期所封,此雍正初年何来二王?张廷玉是汉臣,“配享太庙”?鄂尔泰在雍正后期才入朝为官(军机处),雍正初年尚“安民察吏,绥靖边疆”,雍正何能先知先觉?
清史记载雍正继位初年八月秘密立储,将两份密诏分别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和圆明园寝宫。据说雍正传位乾隆的密诏并没有流传下来,乾隆会将这等关键物证弄丢了?应该值得怀疑。今见网上密诏内容,虽非原件,亦可见来源于清史档案,应该还有一定的可信度。
今观雍正传位密诏,绝非雍正初年秘密立储之诏,而是雍正临终绝笔。缘故如下:
1.“自古帝王统御天下,必以敬天法祖为首务。而敬天法祖本于至诚之心,不容一息有间。是以宵旰焦劳,无日不兢兢业业也。”
这是密诏开端,虽针对“自古帝王”,亦有“总评”之嫌,要知道这时雍正才刚继位不久,本不该“总评”。
2.“朕蒙皇考圣祖仁皇帝为宗社臣民计,慎选于诸子之中,命朕缵承大统,绍登大宝,夙夜忧勤,深恐不克负荷。惟仰体圣祖之心以为心,仰法圣祖之政以为政,勤求治理,抚育烝黎。无一事不竭其周详,无一时不深其袛敬。期使宗室天潢之内,人人品端形方,八旗根本之地,各各奉公守法。六卿喉舌之司,纪纲整饬,百度维贞,封疆守土之臣,大法小廉,万民乐业。十三年以来,竭虑殚心,朝乾夕惕,励精政治,不惮辛勤,训诫臣工,不辞谆复。虽未能全如期望,而庶政渐已肃清,人心渐臻良善,臣民遍德,遐迩恬熙,大有频书,嘉祥叠见。”
这是雍正对自己执政“十三年来”的总结纲要,与雍正八年秘密立储严重不符。
3.“朕秉此至诚之心,孜孜罔释,虽至劳至苦,不敢一息自怠,方翼图安保泰,久道化成。今朕躬不豫,奄弃臣民,在朕身本无生,去来一如。但皇考圣祖仁皇帝托付之重,至今虽可自信无负,而志愿未竟,不无遗憾。宝亲王皇四子弘历,秉性仁慈,居心孝友,圣祖皇考于诸孙之中,最为钟爱,抚养宫中,恩逾常格,雍正元年八月朕于乾清宫召诸王、满汉大臣入见,面谕以建储一事,亲书谕旨,加以密封,收藏于乾清宫最高之处,即立弘历为皇太子之旨也。其后仍封亲王者,盖令备位藩封,谙习政事,以增广识见,今既遭大事,著继朕登极,即皇帝位。仰赖上天垂佑,列祖贻谋,当兹寰宇乂安,太平无事,必能与亿兆臣民共享安宁之福。”
直言雍正八年所立密诏,但时年弘历年仅十二三岁,尚未封王,何来“宝亲王”一说?清史记有康熙对皇嫡孙弘皙“朕所钟爱”,如何又对弘历“最为钟爱,抚养宫中,恩逾常格”?康熙驾崩时弘历年仅十二岁,一个本不令看好的庶生子,在康熙众多皇孙中竟然会“鹤立鸡群”,让康熙替雍正选定为大清国接班人?要知道康熙在传国大计上是煞费苦心,曾两废太子胤礽,最后还落得传位败笔。
4.“至于国家刑法禁令之设,所以诘奸除暴,惩贪黜邪,以端风俗,以肃官方者也。然宽严之用,又必因乎其时。从前朕见人情浇薄,官吏营私,相习成凤,罔知省改,势不得不惩治整理,以戒将来,今人心共知儆惕矣。凡各衙门条例,有从前本严而朕改易从宽者,此乃从前部臣定议未协,朕与廷臣悉心斟酌,而后改定,以垂永久者,应照更定之例行。若从前之例本宽,而朕改易从严者,此乃整饬人心风俗之计,原欲暂行于一时,俟诸弊革除之后,仍可酌复旧章,此朕本意也。嗣后遇此等事,则再加斟酌,若应照旧例者,仍照旧例行。自今以后,实愿内外亲贤股肱大臣,念朕朝乾夕惕之苦衷,仰答皇考圣祖仁皇帝利益社稷之诚念,各秉忠良,屏除恩怨,一心一德,仍如朕在位之时,共相辅佐,俾皇太子弘历成一代之令主,则朕托付得人,追随列祖皇考在天之灵,亦可不愧不怍也。”
雍正继位后“兴利除弊”,“整肃吏制”,推行一系列新政,“摊丁入亩”始于雍正二年,至雍正九年才在全国推行。如何在雍正初年下此断言?又如何会纠正自己而“仍照旧例”?
5.“弘历仰承列祖积累之厚,受朕教诲之深,与和亲王弘昼同气至亲,实为一体,尤当诚心友爱,休戚相关。亲正人,行正事,闻正言,勿为小人所诱,勿为邪说所惑。祖宗所遗之宗室宜亲,国家所用之贤臣宜保,自然和气致祥,绵祖宗社稷万年之庆也。庄亲王心地醇良,和平谨慎,但遇事少担当,然必不至于错误。果亲王至性忠直,才识俱优,实国家有用之才,但平时气体清弱,不耐劳瘁,倘遇大事,诸王大臣当体之,勿使其伤损其身,若因此而损贤王精神,不能为国家办理政务,则甚为可惜。大学士张廷玉器量纯全,抒诚供职,其纂修《圣祖仁皇帝实录》宣力独多;大学士鄂尔泰志秉忠贞,才优经济,安民察吏,绥靖边疆,洵为不世出之明臣,此二人者,朕可保其始终不渝。将来二臣着配享太庙,以昭恩礼。”
雍正继位之初,总理事务四大臣为八阿哥、十三阿哥、隆科多、马齐,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是在雍正后期所封,此雍正初年何来二王?张廷玉是汉臣,“配享太庙”?鄂尔泰在雍正后期才入朝为官(军机处),雍正初年尚“安民察吏,绥靖边疆”,雍正何能先知先觉?
6.“其应行仪制,悉遵成典。持服二十七日,释服。”
落款为何只有日期而无年月?难道是因内容中有“雍正元年八月”?雍正会自称“雍正”否?为何不称“朕于元年八月”?
如此漏洞百出的传位密诏,难怪乾隆会“丢失”了。
今解红楼真情,雍正暴卒一案,正是乾隆弑君杀父篡夺皇位,刺客先劫持雍正,逼迫重新写下传位弘历的密诏后将其杀死(见《一缄书札藏何事》“雍正暴卒之谜”)。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