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国争霸大赛缘何被司马氏“捡”了个天下?

时间:2012-07-11 19:13 来源: 作者:宋志坚 点击:
严格地说,得到“最后胜利”的是司马炎,他才正式坐了皇位,司马懿和司马昭只是为他当皇帝扫清了道路。但司马炎是坐享其成的,他在三国时期没有开过什么“花”,并无什么英雄业绩可言,他的“业绩”在当了皇帝之后。西晋的政治是够腐败的,王恺、石崇、羊琇比

  民间有人评点“三国”,说诸葛亮“只开花,不结果”。这意思很明白,一生轰轰烈烈,叱咤风云,到头来,蜀汉仍以刘禅举起白旗而告终。这是谁也无法否定的历史事实。

  但据此而论,“只开花,不结果”的也就不仅是一个诸葛亮。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四处讨伐,何等威风!洛阳城头的大黄旗还是由魏易晋;孙权坐领江东,虎踞龙蟠,东吴还是归了西晋,虽然较之蜀汉多存在了一些时日,也只是在司马氏安排的日程表上有先有后而已。至于三国时期为曹魏为蜀汉为东吴出谋献策的谋士和驰骋疆场的战将,“花”都开得很热闹,却又谁见他们结出什么“果”来?

  有结果的是司马氏,包括司马懿、司马昭和司马炎。“三国归晋”,司马氏得了天下。

  司马懿善用权谋,自然也是有本事的人,克日擒孟达,装病赚曹爽,都是他的得意之作。但要说他是诸葛亮的“克星”,或与诸葛亮打了个“平手”,未免言过其实。与诸葛亮对阵,他几乎从来就没有打过胜仗,于是只好等蜀军粮尽自退,盼武侯命归黄泉。唐太宗李世民为司马懿作纪,说此公“生怯实而未前,死疑虚而犹遁,良将之道,失在斯乎”。“生怯实而未前”,说的是本该以逸待劳、痛击蜀军的司马懿,反而“闭门固垒,莫敢争锋”,其本质在于一个“怯”字。因而,“盼”也好,“等”也罢,都不是他的高明,而是他没有办法的办法;“死疑虚而犹遁”,说的则是“死诸葛吓退活仲达”的故事了。这是他被诸葛亮吓得犹如惊弓之鸟的一个实证。司马懿这样解释“死诸葛吓退活仲达”:“吾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也。”李国文评点说:“此语也够豪壮,既给了诸葛亮面子,也衬出司马懿的英雄,生可料,死岂可料?而生无涯,死则一次,不正说明他应该获得最后胜利吗?”这就说得有点莫名其妙了。“死诸葛吓退活仲达”,丢脸的是司马懿。司马懿的这句话,只是阿Q式的自我嘲解,有什么“豪壮”可言?说他是“英雄”,大概就是因为司马氏最后坐了天下,即得到了李国文所谓的“最后胜利”罢!

  严格地说,得到“最后胜利”的是司马炎,他才正式坐了皇位,司马懿和司马昭只是为他当皇帝扫清了道路。但司马炎是坐享其成的,他在三国时期没有开过什么“花”,并无什么英雄业绩可言,他的“业绩”在当了皇帝之后。西晋的政治是够腐败的,王恺、石崇、羊琇比阔斗富,“竞以奢侈相高”,就是他当皇帝时的事。司马炎曾问司隶校尉刘毅:“朕可方汉何帝?”对曰:“桓、灵。”帝曰:“何至于此?”对曰:“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帝大笑曰:“桓、灵不闻此言,今朕有直臣,固为胜之。”这简直就是恬不知耻了。

  历史的发展方向取决于各种力量的消长,这是一种合力,一条对角线。三国的历史波澜壮阔,其结局却是喜剧性的:汉朝以桓、灵二帝卖官鬻爵而宣告气数已尽,最后的结果却是让“殆不如”桓、灵二帝的司马炎黄袍加身,依然卖官鬻爵,而且恬不知耻。可见,最后的结果未必就是最佳的选择。

  滚滚长江,一浪接着一浪,哪一浪也不能浪及长江始终。然而,没有这一浪接着一浪激起的浪花,也就失去了滚滚长江。历史是一个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国时期有作为有造就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不论是诸葛亮还是曹操、孙权、刘备,都是既开了花,又结了果的。他们开的“花”,本身就是留在历史上的“果”。“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只要地球还在运转,这话当然永远正确,“是非成败转头空”却是未必。千秋功罪,自有后人评说,即使有人会以成败论是非论英雄,也未必能得到普遍的认同。司马氏得了“果”,但这“果”却是别人的“花”结成的。司马氏的西晋皇朝苟延残喘52年,“死诸葛亮吓退活仲达”以及“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两个典故却是流传千年,可见,在老百姓的心目中,还有着一本账呢!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感动一生的故事

    作者:涂滢

    《感动一生的故事》一书讲述了生命中那些令人感动的无数瞬间。生命中总有一些伟大的心灵,让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也有…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