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读史偶得,清末“君主立宪”

时间:2011-02-01 22:42 来源:半壁江 网 作者:龚玉和 点击:
清末 君主立宪 ,那次迟来的变革,史家多不看好。其实,它的启迪及史册上的份量耐人寻味。当然,历史就是历史,不能翻转重来,何不审视当时的思潮作为前车之鉴? 清军入关后,对内实行民族高压;对外签订数百个丧权辱国条约。晚清时期,特别是义和团动乱,以

  清末君主立宪,那次迟来的变革,史家多不看好。其实,它的启迪及史册上的份量耐人寻味。当然,历史就是历史,不能翻转重来,何不审视当时的思潮作为前车之鉴?

  清军入关后,对内实行民族高压;对外签订数百个丧权辱国条约。晚清时期,特别是义和团动乱,以及清廷鼓动攻打使馆的愚蠢举动,令有识之士看到了变法易章的紧迫。

  李鸿章上奏,19007月,时已八旬的李鸿章上奏折,句句真切,此折在慈禧出逃前送达,表述了疆吏对立宪的看法:于此而不图自强,是谓无耻;于此而不思报怨,是谓无心。臣受国厚恩,负天下责望,岂不愿大张挞伐,振我皇威。倘于衰迈之年,亲见四夷来宾,万方归服,岂非此生之大幸?无如熟审众寡之不敌,细察强弱之异形,宗社所关,岂可投鼠;卵石之敌,岂待蓍龟。试以近事言之:紫竹林洋兵仅二三千人,拳匪官军,实盈数万,以一敌十,戮战旬月,毙洋人仅数百,杀华人已及二万,而兵火伤痍又以数万计。是兵与匪共战寡弱之夷,皆不敌矣。

  又,京城使馆本非城廓,使臣、参、随、水兵,本非劲旅,拳匪及董军攻之,兼旬不克,所杀伤又数千计。是兵与匪合攻居怯之夷,亦不敌矣。今各国之师,连踪而至,快枪毒炮,纷载而来。朝廷果有何军,堪以捍御?天下果有何将,堪以折冲?

  汉有三五里雾,而汉以亡;宋有六甲神兵,而宋以灭。此盖白莲余党,世宗宪皇帝先遏其萌,仁宗睿皇帝终芟其难。累朝圣训,昭示子孙,岂容以宵小之谰言,弃祖宗之家法。

  臣年届八旬,沐四朝豢养深恩,若知而不言,言又不切,九泉之下,何面目见列祖之灵乎?用是沥血敷陈,伏祈皇太后、皇上宸衷独断,速黜妄之臣工,立斩猖狂之妖。臣冒暑遄征,已临沪渎,屡奉敦促之旨,岂异扶疾以行。

  下诏立宪,经过义和团事件、八国联军攻占京师后,清廷竟然知错,逃亡西安途中慈禧,在光绪26年(1900815日)下罪已诏,征求直言。到了西安,清廷下谕变法,令内外大臣条议变法上奏。此举在中国的千年史册中是极为罕见的。

  光绪27年(1901214日,慈禧再下诏罪已,重申变法,切责臣下:尔诸臣受国厚恩,当于屯险之中,竭其忠贞之力,综核财赋,固宜亟偿洋款,仍当深恤民艰,保荐人才,不当专取才华,而当内观心术。其大要:无过去私心,破积习两言,大臣不存私心,则用人必公;破除积习,则办事着实。惟公与实,乃理财治兵之根本,亦即天心国脉之转变。应节遵照初十日谕旨,妥速议奏,实力举行。

  江楚会奏三折,光绪27年(19013月,清廷设督办政务处,筹措新政,政务处六大臣满、汉各半,奕劻、李鸿章、荣禄、昆岗、王文韶、鹿传霖;封疆大吏的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遥为参与,二人曾上过三个变法奏折,分列27件事,名为江楚会奏三折。此折盛传一时,慈禧颁旨,谕令朝廷及疆吏对江楚会奏整顿中法,以行西法各条,应一律通筹,切实奉行。不难看出,清廷变法是以江楚会奏变法三折为依据的。

  光绪27年九月,清廷再次下旨:责令中外臣工,将应变通与革诸事,力尽其难,破除积习,以期补救时艰;并将刘坤一、张之洞会奏整顿中法以行西法各条,随时摘要举办。

  旨意中,我们可看到,清廷催促大臣速议变法办法。

  重申变法,光绪27102日,慈禧再次颁懿旨,重申变法:自经播越,一载于法,幸赖社稷之灵,还京有日,卧薪尝胆,无时可忘;推积弱所由来,恨振兴之不早。近者特设政务处,集思广益,博采群言,逐渐施行。

  择西法之善者,不难舍己从人,除中法之弊者,统归实事求是。数月以来,兴革各事,业已降旨饬行,惟其中或条自繁重,须待考求,或事属创举,须再参酌,回京以后,尤宜分别缓急,锐事图成。

  兹据政务处大臣荣禄等面奏变法一事,关系甚重,请重申诰制,示天下以朝廷立意坚定,志在必行,并饬政务处以时督催,务使中外同心合力,期于必成;用是特颁懿旨,严加责成尔中外臣工,须知国事至此,断非苟且补苴,所能挽回厄运,惟有变法自强,为国家安危之命脉,即中国民生之转机。

  予与皇帝为宗庙计,为臣民计。舍此更无他策。尔诸臣受恩深重,务当将应行变通兴革诸事,力任其难,破除积习,以期补救时艰。昨据刘坤一、张之洞会奏,整顿中法、仿行西法各条,事多可行,即当按照所陈,随时设法,择要举办。各省疆吏,亦应一律通筹,切实举行。大要不外言归于实,用得其人。予与皇帝宵旰焦劳,母子一心,力图兴复,大小臣工,其各实力奉行,以称予意,将此通谕知之。钦此。

  张謇之变法平议,当时,除刘张之变法三折外,在野也有人提出变法。光绪27年(1901),江苏名士张謇发表变法平议,虽他的变革之法未被采纳,亦可代表士人的主张。

  迟来的满汉通婚,清王朝依靠武力夺得政权,他们藐视汉族人,为了保持纯正血统,禁止与汉人通婚。但是,到了19022月,慈禧回京后,却颁布了道谕旨,允许满汉通婚:我朝深仁厚泽,沦浃寰区。满汉臣民,朝廷从无歧视。惟旧例不通婚姻,原因入关之初,风俗、语言或多未喻,是以着为禁令。今则风同道一,已历二百余年,自应俯顺人情,开除此禁。所有满汉官民人等,着准其彼此结婚,毋庸拘泥。

  至汉人妇女,率多缠足,由来已久,有伤造之和。嗣后缙绅之家,务当婉切劝导,使之家喻户晓,以期渐除积习。断不准官吏胥役,藉词禁令,扰累民间。如遇选秀女年份,仍由八旗挑取,不得采及汉人,免蹈前明弊政,以示限制,而恤下情,将此通谕知之。

  可是,谕旨仍禁止皇帝娶汉人女子,清世祖定立铁律:满人无太监,汉人无妃嫔。其时,虽允许满汉通婚,可是,此举却阻碍了君主立宪本意。

  五大臣出洋,光绪三十一年(1905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月光花:爱与记忆,永不止息

作者:默音

七年前的夏天,我在实习的报社转正,朝我以为将持续终生的新闻工作者生涯迈出了第一步。我分到一个带浴室的宿舍单间。…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