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韩信与李广

时间:2010-07-15 16:48来源:半壁江 网 作者:鲁公青夫 点击:
小时候看小人书时就知道汉朝有个飞将军李广,还知道有个被刘邦拜为大将的韩信。韩信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得更广泛,母亲是个家庭妇女,也知道韩信胯下受辱的故事。小时候看小人书只是看热闹,知道李广的箭射的好,一次李广打猎,把一块石头看成老虎,一箭射去,

  小时候看小人书时就知道汉朝有个飞将军李广,还知道有个被刘邦拜为大将的韩信。韩信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得更广泛,母亲是个家庭妇女,也知道韩信“胯下受辱”的故事。小时候看小人书只是看热闹,知道李广的箭射的好,一次李广打猎,把一块石头看成老虎,一箭射去,箭头都射进石头中,可见李广功力之深。小人书还有韩信从市井无赖胯下爬出来的画面,那时觉得韩信是一个被人经常欺负的“窝囊废”;虽说韩信后来被拜为大将,但对他从无赖胯下爬出来的阴影总也挥之不去。
  
  成年后,司马迁的《史记》是必读的史书,看史记你会不知不觉被司马迁带进几千年前的场面,你会为一些宏大、壮烈的战争场面时而振奋时而叹息,有时又会为一些人物的冤屈、悲壮而掩卷扼腕。这真是“台下看戏,替古人担忧”。
  
  司马迁在《李广列传》中对李广给与高度评价:“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这是说李广生不逢时,假如早几年跟随汉高帝刘邦打天下,被封为‘万户侯’是没问题的。“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这是说李广因为迷路而延误军期,不愿为此再吃官司而自杀了,全军知道了此事都哭了,老百姓听说了,知道不知道的、老的、少的都为之垂泪。“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司马迁在最后把李广比喻为“桃李”,“桃李”不会说话,但花的芬芳美丽和果实的甘美,引来的人把树下都踩出小路来。唐朝诗人也赞李广:“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李广一生身经百战,战功赫赫,但总没达到“封候”的标准,而且他一生悔恨的事是杀了已经投降的八百个羌人。李广一次夜间外出,在霸陵亭被霸陵尉禁止通过,被迫留了一宿,这个霸陵尉虽说喝了点酒,但他也是在执行公务,是按制度办事,按说也无可厚非。但李广却耿耿于怀,在重新启用任右北平太守时,趁机把这个霸陵尉带到右北平斩首了。笔者未解的是:令匈奴闻风丧胆、数年不敢近右北平的“飞将军”,何致如此心胸狭窄?!定要将一时因喝了一点酒,得罪于他的霸陵尉置之死地而后快!这是典型的“公报私仇”,我们没法去推测李广的心理活动,司马迁也没对此事作更多地评论,但李广如此狠毒的报复心与他的英雄形象着实不符。
  
  相比之下,韩信倒是一位知恩图报,恩怨分明的人。在他被封为“楚王”后,立马派人找来当年给他饭吃数十天的一位漂洗丝絮的老妇人,赏千金。也找来了曾经给韩信饭吃数月之久,却因妻子阻挠没坚持到底的一位“亭长”,赏百钱,并狠狠训斥这位亭长做好事不做到底。这一点我觉得韩信做得有点过,你白吃白喝数月了,什么时候是个头!也难怪亭长妻子不耐烦了,毕竟大家吃碗饭都不容易。韩信更找来了当年使他“胯下受辱”的那个少年;凭韩信“楚王”的地位和权利,杀一个当年曾侮辱他的人,那简直就是“小菜一碟”,要比李广杀霸陵尉程序简单的多,并且韩信受到的耻辱远远大于李广被霸陵尉留置一宿所受到的怨恨,理由也更充分。但是,韩信并没杀这个人,反而给他安排了一个“楚中尉”的职务,由此看来,韩信的胸怀气量远比李广大的多。
  
  我们且不去评论韩信的功劳和最后的下场,司马迁在《淮阴侯列传》里已经对韩信充分的肯定和极大同情,韩信在对待给自己饭吃的“漂母”知恩图报和对侮辱自己的少年宽宏大量不计前嫌的做法,两千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成为千古美谈。“天下熙熙,为利而来;天下攘攘,为利而去”,市场经济在追逐“利”的同时,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大力提倡“知恩图报”的美德,放宽我们的胸怀,多一分宽容?!
  
  2009-6-15凌晨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和名家一起回眸大唐盛世:阅读中国

作者:王鹏

这本书带您和名家一起看大唐的起落盛衰,复杂的政治统治,这里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唯一女皇的风采,也有韦…

发布者资料
鲁公青夫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10-07-15 16:07 最后登录:2012-10-23 09:10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