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看到尹传高,就一眼望到了我这些孩子们的未来”王月娥带着无比忧虑的眼神望着记者说:“我可以倾尽全力去帮助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可是我一想到他们和传高相似的命运,我就难过,甚至绝望,孩子们该怎么办?我还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王月娥正陷于深深的忧虑中,这种忧虑已经持续了很久很久。 因为她的学生——今年已经39岁的尹传高,还没有成家,甚至居无定所,且没有一个固定的工作。王月娥知道,这一切也许都缘于他从15岁就患有的白癜风。尹传高是王月娥的一个心痛,而让王月娥陷入深深忧虑的更是她的十几个还在就读的学生,他们都先后患上了不同程度的白癜风。这让她整日不得安宁!她要想办法救她的孩子们 记者探访王月娥 王月娥,是一名来自一个油菜花盛开的小镇教师,地处仙岛湖的王英镇。王英镇是一个有着3000多人的小镇。就是这么小的一个镇,居然还出了这样一个不平凡的女人!在王英镇,教师王月娥是乡亲们的骄傲。她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希望工程园丁奖”、全国“模范教师”等等殊荣。在王英镇,一提起王月娥,人们总会滔滔不绝,因为她做的好事数也数不清,她的故事讲也讲不完。 随着水波荡漾,记者乘着小船驶向仙湖岛,从船上向对岸望去,接近山顶的地方有一座破庙,王月娥告诉我们,她教书的生涯就是从这里开始的,1985年,那一年她18岁。 工作环境的艰辛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她唯一的“办公室”——那间破庙,是用石头砌成的四周,墙体上面搭着茅草,一遇到下雨天,上面下大雨,庙里下小雨。 王月娥就是在这个没有电灯,只能就着供佛的微弱佛灯光下,给学生备课,改作业。“有一次我记得特别清楚”,王月娥告诉记者,“我困了,睡得很沉,突然醒了一下,怎么觉得四周冷冰冰的,这是什么啊?我用手去摸,就摸到了这么大鳞片,我一瞧,吓了一跳,多大的一条蛇!就睡在我身边。谁都知道,蛇也喜欢找个干地方睡觉”。后来,大蛇还去过小庙几次,挤在唯一还干燥一些的王月娥的床边睡觉。 春夏秋冬,寒来暑往,王月娥在破庙中。一住就是7年,每年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回家与家人团聚。除了教书之外,学生们的保育员、炊事员和安全交通员也是由她一肩挑。 学校实行复式教育,她同时上几个年级的课——这是由王月娥一个人撑起的一所学校。直到1992年,王月娥所在的学校,从山顶迁到了面积不足10亩的甫庄岛上,就是现在的王英乡希望小学。 “知识改变命运”这个信念,强有力地支撑着王月娥。又一个10年里,作为民办教师的王月娥,用她极其微薄的收入长期资助贫困学生。自己的工资不够了,她就利用暑期外出打工,先后做过家教,当过保姆,干过勤杂工。在她的资助下,甫庄岛上先后有62个贫困生完成了义务教育,附近库岛上的适龄儿童入学率连年达到100%。 月娥患病 也许是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太过恶劣,身体太过劳累,心理长期处于紧张和压力之下,王月 娥于20年前便已患上了白癜风,至今未愈。 这个被白癜风顽疾侵害的好老师,内心更是时不时地被撞击和折磨。曾几何时,她先后发现她的学生与她患有同样的病,她为她的学生们担忧和恐慌。“贫穷并不可怕,身体上的病却能摧毁一个人的意志!” 王月娥的坚强在这个同样顽强的疾病面前示弱了,她感同身受地担心那些在王英希望小学和中学得病的孩子受不了疾病的折磨,担心他们的家庭因此所承受的巨大压力还能撑到几时。 “我一看到尹传高,就一眼望到了我这些孩子们的未来”王月娥带着无比忧虑的眼神望着记者说:“我可以倾尽全力去帮助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可是我一想到他们和传高相似的命运,我就难过,甚至绝望,孩子们该怎么办?我还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孩子们该怎么办?” “孩子们该怎么办?我还能为他们做些什么?”这句话也深深地印在了记者的心里。记者带着小镇师生同患白癜风的诸多疑问登上了返程的火车,也带走了王月娥忧虑的眼神,她对王月娥了解的愈多就愈发想为王月娥做些什么。 后记 月娥在记者的帮助下终于踏上赴京求助的路途,她会得到怎样的帮助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