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山东省教育厅厅长何思源在济南主持创办了山东实验剧院。实验剧院设在大明湖附近的文庙里,由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戏剧的赵太侔(1889—1968,山东青州人。曾两任山东大学校长)任院长。此时的江青(山东诸城人)正寄居在济南的堂叔家中。叔叔竭力想让她好好复习考中学,可江青却背着叔叔偷偷跟着小戏班子学习并巡演了几个月。后来在济南演出时被叔叔认出,将她带离戏班。就在为考中学之事发愁时,传来了山东省实验剧院招生的消息,15岁的江青便报名并考入山东实验剧院,师从赵太侔学戏剧表演。1931年初,山东实验剧院因经费短缺和主办人员意见分歧而停办,赵太侔被调到青岛大学任职。 离开实验剧院后,江青曾随教务长王泊生到北京参加演出。由于乡音太重,江青的京剧表演得不到北京观众的认可,不久便又回到济南,和济南富家子弟裴明伦结了婚。然而,江青却不甘心做一个家庭妇女,不久便绝然地向裴明伦提出了分手。她给在青岛大学任职的赵太侔写了封信,述及了自己的困难,但丝毫未提自己结婚一事。作为曾经的师长,赵太侔出于礼貌和关心,给江青回了一封信,最后他在信中提到,实在困难的话可以找他帮忙。江青看信后如获至宝,连信也没敢回(她怕自己在信中向赵太侔求助后赵会犹豫推脱),便决定直接到青岛找赵太侔,希望能通过赵太侔进入青岛大学读书。
1931年夏天,17岁的江青带着简单的行装,登上了济南开往青岛的列车。面对江青的突然到来,赵太侔颇感意外和无奈,因为就当时的形势和江青的学历来说,想入青岛大学读书根本就不可能,想在青岛找个糊口的工作也相当的困难。赵太侔只得让江青先暂时住下来,看能否帮她在校内找个差事。没过多久,在好朋友梁实秋的帮助下,赵太侔终于在图书馆为江青谋到一份工作。具体的任务是每天下午在借书处当管理员,晚上看管阅览室。每天上午则可以到中文系去旁听一些课程,每月还有30块大洋的薪水,算是半工半读。
江青在青岛大学工作了近3年,在这3年里,江青选修了闻一多的“名着选读”、杨振声的“写作辅导”,沈从文的“文学概论”等课程。无论是专业学习还是平时的工作中,江青的生活视野、知识面、文化水平等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很好的开拓和提升。毛泽东婚恋问题研究专家王行娟在《毛泽东的三次婚恋》中曾这样说:“客观地说,江青的确也是才华出众,读了很多书,字也写得好……李敏也说过江青能看英文原版小说,口语也不错。有些古诗词,毛泽东念上半首,她经常能接着吟出下半首。”
学习工作之余,江青时常在校刊上发表文章,很快得到了师友的广泛好评。沈从文看到江青有一定的文采,对她也格外欣赏,要求江青每周都交一篇稿子给他,并且认真为她讲解,修改润色,江青的文字水平有了更大的提高。40年后,江青曾不无自豪地对《红都女皇》的作者维特克谈起这段生活:“我写的小说在全班第一。”并声称自己最喜欢的老师是沈从文。
在生活上,江青还时常得到梁实秋的帮助。作为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梁实秋当时工资是400元,而江青只有30元。由于家境贫困,江青每月还要寄给在济南的母亲10元,在经济上便颇显窘困,她经常向梁实秋提及自己薪水不多,生活多么多么困难。她这样做的初衷本来是想让梁馆长给她提薪,可她并不知道,当时每个职员的工资都是由校领导集体研究制定的,梁实秋虽为馆长,但对于下属的工资升降根本就做不了主。
于是梁实秋只好时常主动给她一点资助。梁氏晚年曾对夫人韩菁清趣谈江青借钱一事:“当年在青岛大学,她忽地向我借两角钱。我问她干什么用,她说买酒心巧克力吃。她借了钱,到现在还没有还我呢。”
江青能在青岛大学立足,主要是靠赵太侔,因此,她与赵太侔家的关系最为密切,到赵家的次数也最多。赵太侔之妻俞珊,既是江青的师母,又是当时中国话剧界的明星,江青对其充满了崇敬和羡慕。俞珊的弟弟俞启威(又名黄敬,曾任新中国天津市首任市长,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比江青大3岁,时为国立青岛大学生物系学生。初次在赵家相见,江青便被俞启威风度气质所打动,而俞启威也深为江青外貌气质所吸引,不久两人便坠入爱河。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各地掀起了反对日本侵略、反对蒋介石“不抵抗主义”的浪潮。俞启威领导青岛大学的学生参加罢课,成为青岛学生运动的领袖人物,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俞启威的行动直接影响了江青,不久江青也加入了青岛左翼演员同盟——“海鸥剧社”。这时,俞启威和江青从热恋转而同居。1933年2月,经俞启威介绍,江青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就在这年7月,由于叛徒告密,俞启威被特务逮捕,江青被迫逃往上海,从而结束了她近3年的青岛大学生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