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苏雪林说中国官吏祸国殃民与应酬有关

时间:2013-05-03 10:56来源: 作者:石鹏飞 点击:
可见,“国粹”并不样样都好,需要分析扬弃,是者是之,非者非之。近来,习近平总书记批示“励行节约,反对浪费”,我很赞成。据报道,自批示之后,今年政界的应酬和送礼少了许多,值得称夸。我更希望,批示能制度化,从政界开始,己正正人,波及全社会,易风

  先抄苏雪林的几段文字,这见诸她写的《喝茶》一文。
  
  “读徐志摩会见哈代记,中间有一句话:‘老头真吝啬,连茶都不让喝一盅……’这话我知道徐先生是在开玩笑,因他在外国甚久,应知道外国宾主初次相见,没有请喝茶的习惯。”
  
  “我仅到过法国,来讲一点法国人的应酬吧。法人禀受高卢民族遗风,对于‘待客之道’素来注重,但它们的应酬,都是经过艺术化的,以情趣为主,物质为轻,平常酬酢,不必花费什么银钱,而能尽交际之乐。”
  
  “法人无故不送人礼物,送亦不过鲜花一束,新书一卷而已,而且亦必有来有往,借以互酬雅意。中国人不知他们习惯,每每以贵重礼物相送,不但不能结好,反而引猜嫌。”
  
  苏雪林,小说家、学者,曾任台湾台南成功大学教授,著有《屠龙集》等。
  
  苏雪林说法国是来比中国,她说:“中国是以应酬为最重要的国家,而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应酬都是无谓。朋友虽无真实的感情,亦必以酒肉相征逐,婚丧呀,做寿呀,生日呀,小孩出世呀,初次见面呀,礼物绝不可少。而以政界应酬为最多……应酬是拿金钱互相抛掷……应酬太繁,不能维持生活,不免要于正当收入之外想其他办法,中国官吏之寡廉鲜耻,祸国殃民之种种,不能说与应酬无关。”
  
  我亦不喜欢这样的“国粹”。但中国人为什么乐此不疲?琢磨一下,其因有四:
  
  一,中国是“礼义之邦”。礼,繁体作“禮”,左半部表祭示,右半部是容器(豆)中装满了食品以“事神致福”(许慎《说文解字》),戳穿了,就是与神进行“权钱交易”。试看,祭灶神不如此么?腊月二十三,送灶神上天,想让他在天帝跟前美言几句,“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于是,就在他的嘴中塞满了甜甜的糖。
  
  二,儒家是古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和文化,儒家尤重人际关系,有人作过统计,一个“仁”字在《论语》中共出现六十六次。“仁”字由“二人”合成,所以,“仁”也者,最初始的含义就指“人际关系”。或说儒家之学即“人际关系之学”,不错。古代中国,应酬与送礼被看作是密切人际关系最好的润滑剂。俗话讲,“礼多人不怪”、“举手不打送礼人”……真是对中国的世故人情最中肯的概括。
  
  三,古代中国人比较闲适,农耕社会生活节奏慢,又爱扎堆,这样,“应酬(含送礼)”,也就有了主客体方面的条件。
  
  四,中国人重的是面子,面子看得比天大。不送礼没面子,送礼轻了面子薄,送礼重了才面子厚。怕人说吝啬,就是抠牙缝也要去送礼,“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这才显得慷慨、大方。不妨算算而今的婚丧送礼的礼金涨了多少,一、两百元钞票还能出手么?
  
  还有没有其他原因,笔者不才,俟识者赐教。
  
  也不是说个个中国人都如此,“君子之交,其淡如水”,也是祖宗的规训,可实行起来难矣哉。举个例。魏晋名士中有一位叫嵇康的,或赞之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如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如玉山之将崩”(《世说新语·容止》),可嵇康却自述其苦恼:“婚丧俗事我不爱参与,可人间以此为重,我每因此被人抱怨乃至中伤”(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结果呢,这位不太合群,风姿隽秀、龙性难驯的嵇先生是被“刑东市”,砍了头的。毕竟“形势比人强”呗!
  
  可见,“国粹”并不样样都好,需要分析扬弃,是者是之,非者非之。近来,习近平总书记批示“励行节约,反对浪费”,我很赞成。据报道,自批示之后,今年政界的应酬和送礼少了许多,值得称夸。我更希望,批示能制度化,从政界开始,己正正人,波及全社会,易风移俗,“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使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得愈加健康!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成功者必知的50条秘诀:人人走向成功的必备书

作者:万伟

本书是人人走向成功的必备书。破译从偶然到必然的成功规律,寻觅从复杂到简单的成功法则,实行从盲目到理性的成功行动…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