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行高原,爱暖藏乡-民建青海省委白内障慈善光明行(上篇)
时间:2012-09-25 11:15
来源:
作者:董立帅
点击:次
原题:医行高原,爱暖藏乡民建青海省委温暖之旅之白内障慈善光明行活动纪实 光明行历经六载,2012年在民建青海省委的组织下,汇聚到了社会服务温暖之旅的旗帜下,踏上高原,在草原深处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在世界之巅创造了新的光明之顶,浓缩成了最珍贵的
原题:医行高原,爱暖藏乡——民建青海省委“温暖之旅”之白内障慈善光明行活动纪实
“光明行”历经六载,2012年在民建青海省委的组织下,汇聚到了社会服务“温暖之旅”的旗帜下,踏上高原,在草原深处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在世界之巅创造了新的“光明之顶”,浓缩成了最珍贵的点点数字:
——此次活动在世界屋脊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开展。果洛州平均海拔4200米,空气含氧量只相当于低海拔地区60%,藏族占90.95%,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海拔最高,气候最恶劣,环境最艰苦,经济发展最滞后,单一民族比例最高是活动开展以来的自治州;
——果洛州是青藏牧区,地广人稀,在7.6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只生活着14万人,是活动开展以来人口密度最低的地区;
——经过多途径,多手段的宣传工作,活动吸引来自最远800多公里外的患者,创影响范围最远记录;
——高原气候恶劣,紫外线强,是白内障及各种眼科疾病高发区,义诊患者再破1000人,达1180人;成功手术患者达161人,再创新高。
“温暖之旅”系列活动是民建青海省委近年来着力打造社会服务品牌,也是我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践“同心”思想的重要载体。自2009年“温暖之旅”活动启动后,相继开展了慰问贫困户、残疾人,义务献血等一系列活动。
此次“光明行”活动是民建青海省委为扎实推进“同心”实践,继续打造青海民建“温暖之旅”品牌,通过社会服务的具体实践体现多党合作的政治优势,组织北京大学BIMBA?上海眼科医疗队开展的一次免费为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及周边地区白内障患者进行复明手术送光明的慈善活动。
2012年8月10日清晨,活动志愿者从全国各地汇聚西宁。8月11日,车队冒着茫茫大雾从西宁出发,奔向果洛州大武镇,拉开了活动序幕。
斯之谓美,迷醉远方嘉宾
随着大雾渐渐消散,青藏高原从遥远的仙境走来,以其最美的姿态双手捧来从天而降的祥云幻化成的圣洁哈达,欢迎带着爱心汇聚而来的嘉宾。
待阳光和着清风拂净残云余雾,偌大草原如画卷般铺陈面前,随着车队的前行渐渐展开,无需谁来讲解众位客人已经迷醉其中,不知所往,不思归途。
行在草原,尽览藏乡风情,碧草连天,牛羊遍野,姹紫嫣红,乱花点缀,蝶飞蜂舞,鸟语虫音,藏包点点,炊烟袅袅,康巴汉子,纵马奔驰,窈窕卓玛,溪边浣纱……
深入高原,追溯黄河,临河之畔,听河水滔滔,诉说千年传奇,讲述神奇寓言;登山之巅,望大水汤汤,淘洗中华民族,鉴证不朽文明。
羡格萨尔史诗,慕佛家经典,在离天最近的地方,可与云同游,可与天共语,瞑目凝神,便能感到天地灵气拂过身体,便能听到天际神秘之声隐隐响在耳畔,便能沐浴那不尽的福音。
晚霞消逝,明星布满夜空,像溪水洗过的眼睛,灵光闪耀,相互间窃窃私语;斗转星移,划过的痕迹清晰可见,形成的图形,变幻多端,千奇百怪,令人难以捉摸;登高放远,星河与大地相连,真乃“天淡银河垂地”,不禁幻觉“手可摘星辰”。夜来听雨,别具风味,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来则倾盆而下,电闪雷鸣,一阵聒噪,却是让大地饱饮甘露;去时,风卷残云,改天换地,星空骤现,草尖露珠反射星光,得意洋洋。
青藏高原这片神圣的地方,不管不顾,依旧循着最古老自然法则运行,不慌不忙地将种种神秘一一呈现,惟其如此,芸芸众生与天地合一,惟其如此,还能寻觅到最原始最真实的痕迹,惟其如此,还能嗅到万物形成时散发的气息,惟其如此,才将这远道而来的宾朋们迷醉得不知归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斯之谓美,青藏之乐,迎宾大礼!
高原行者,筑起爱之圣殿
8月12日,高原的晨光刚刚洒进草原深处的这个藏式小城,一群身着白色大褂,胸前闪烁着“光明行”红色大字的医疗志愿者走进了果洛州人民医院。这是一群光明行者,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有着不同的事业,只为着“白内障复明慈善光明行”这一杆共同的大旗而汇聚其下,为着民建青海省委“温暖之旅”相约2012年的八月。他们走过了四川甘孜,走过了新疆阿尔泰山脚下,走过甘肃甘南,走过内蒙古科尔沁草原,走过四川凉山,终于踏上了世界屋脊,驶入了青藏高原腹地——果洛大草原。
他们捐资,或捐赠白内障手术所需的医疗物资,抑或提供医疗设备,搭建起了支撑整个活动的基金和物资平台。“只捐资,不亲身参与的人,我们的团队是不接受的。我们希望的是人人参与,人人感悟,因为这是心灵的活动,是爱的旅途……”此次活动的医疗队负责人张兴儒说到,“人人参与是铁一样的规定。”
在海拔3700多米的大武镇,他们俯身搬运设备,认真研读说明书,亲手安装设备,搭建手术基地,因高原缺氧,各个气喘吁吁,时而还得停下手中工作深深吸气。尽管如此,他们依然坚持,用双手和智慧编织感人的故事,用汗水浇灌爱心之树常青,用爱心筑起世界屋脊光明的圣殿。
“作光明使者,行在高原,将足迹留在世界之巅,让汗水渗入草地,不虚此行。呼吸困难了些,可吸得深,才能更好感受草原的气息”。依然有志愿者精神饱满,神采奕奕的这样说到。
暮色时分,一条书写着“民建青海省委温暖之旅之白内障慈善光明行”的洁白横幅,随风飘荡在了果洛州人民医院,映衬着晚霞,佛光熠熠。
接下来的几天里,志愿者们是真正的白衣天使,他们如道道白光穿梭于患者之间,为每位需要帮助的病人及时提供帮助,真正做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见走不动的老人就上去帮扶,见到紧张的孩子就上去安慰,给患者诊断时聚精会神,给患者滴眼药水时小心翼翼。对受诊的每一位患者,都将病情详细解说,对不需动手术的提出可行的建议,对配发药物的仔细解释用药方法……语言不通就以手势比划,或找旁边会说藏汉双语的人做翻译,他们自己也学着说,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们都能说上几句地道的藏语。
然而毕竟在高原,一些志愿者还是有较大反应,他们不得不到休息室吸氧调整,可是一旦恢复,即刻又回到自己的岗位。北京大学胡大源教授,已经67岁,一直忍受着身体的不适,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志愿者毛兴荣事后回忆说:“我刚刚30多岁,还很年轻,实际上已经感到很累了,晚上还睡不好觉,胡教授将近70,那该有多难受啊!”
民建青海省委社会服务部干部董立帅,扛着摄像机穿梭在各个处室间,他希望能记录下每一个感动的瞬间,拍好每一个镜头。为保证画面稳当,他必须屏住呼吸,因缺氧,一个几秒钟的镜头都会憋得气喘吁吁,满面涨红。在手术室里,他不仅仅是摄像师,还要协助给手术器具消毒,传呼病人,帮扶病人……“不仅仅从镜头里去看,我也亲身去做,这样看到了感动也体会到了感动,我的心灵真正融入了那一切。”
他们既是捐资者,又是志愿者,他们用自己的毅力坚守心中的爱,他们以自己的行动诠释爱的真谛。他们是传递大爱的行者,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博爱的心在高原上筑起了一座爱的圣殿。
光明圣手,托起生命之光
8月13日晚上,当天最后一例手术结束后已九点多,活动负责人民建青海省委社会服务部副部长何晓军和医疗队负责人张兴儒院长迅速召集各方负责人召开紧急会议。活动出现意外,白内障患者人数远远超出了原计划。仅仅8月13日上午2个小时便义诊眼科病人120人且诊断出需要进行白内障手术的60人之多。截至晚上共义诊340人,挑选出需进行手术的患者90多人,超出了原先计划人数总数。面对此种情况,会议中,张院长对医院的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整,加大了各方工作量。同时,何晓军部长安排人员对晶体、药品及其他必需物资进行了清点,安排物资供应组负责人就近到西宁市、兰州市采购所缺物资。当一切商讨安排完毕已近午夜。
交谈中,何晓军部长又向手术医生交代道:“在这儿手术不同于其他地区,这儿氧气稀薄,只有低海拔地区的60%左右。大家做手术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不容忽视。这次手术量增加,大家心里要有准备,做好长时间手术的准备。明天要在手术室里安排吸氧设备,你们一边吸氧一边手术,只有你们自己身体正常才能保证活动圆满成功……”
接下来的三天里,门诊部共义诊病人1180人,达预计人数3倍之多;共做手术161例,整整超出原计划一倍。在采访中了解到,多数病人来自同德县、玛多县、达日县、班玛县等果洛州本州内。有少数病人来自其他州县,其中10多人来自靠近四川阿坝的红科镇,最远的来自距离大武镇800公里的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他们从电视上和广播中获取了信息,并向朋友确认,得知来的医生是上海和北京的专家,就不远千里赶了过来。
手术室是整个活动的核心场所,医生们用自己的手术刀召唤光明之神眷顾每一位患者。从患者被扶上手术台,做好一切准备,他们便像一尊佛一样凝视着显微镜内,一动不动,甚至没有一个大的吸气。只有那双手,小心翼翼又特别娴熟地编制患者的光明之梦。此时此刻,正像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那句诗“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的手里,不离不弃”,医生的心跳动着病人的脉搏,病人的呼吸随着医生的心跳。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