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在羌乡,长在羌乡,工作在羌乡,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用自己青春的干劲和执着的热情践行着光辉的师魂。任教13年以来,我始终把“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谨记心间, 悉心育人、勤奋敬业、学生成人成才是我职业教育的梦想。 一、爱心投入,真情浇灌。 用爱心去感化学生,用人格魅力去熏陶学生。当面对职业教育的学生时,我特别上用心。这样的孩子,他们承受着来自各方的压力,被社会误解,令家长头疼。我们职业教育的老师再不关爱他们,再不引导他们,再不好好教导他们,谁来解救他们呢?14届机电班的朱兵同学,家庭情况相当复杂,地震后父亲给他兄妹俩找了新妈妈,家里还有个年迈多病的奶奶,全家6口人挤在50平米的廉租房里,生活相当拮据。孩子十分内向,当孩子含泪将这些情况告诉我时,我当时泪雨滂沱。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资,给朱兵买了冻疮膏、衣服、布鞋、拿了生活费。看到孩子感激的泪花,我决定教孩子学技术。才有后来连续两年在绵阳市中职学生技能大赛上夺冠的朱兵。14届机电升学班的周然,父亲长年在外打工,哥哥就读重庆大学,母亲在家务农,家庭经济相当困难。今年单招高考了,孩子在家未返校。得知他没有等到父亲寄钱,没有凑够去成都考试的费用,我在电话里给孩子宽了心,让他马上回校。我拿出自己挤出的生活补贴,又向党员拉了赞助,把周然顺利地送进了单招考场,让他如愿以偿地考上了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航空专业。我感悟到:“中职学校的孩子不是一无是处的杂草,而是可以施肥的秧苗!” 二、勤奋工作,硕果满园。 在辅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的这几年,我失去了许多休息时间。我几乎忘了双休和午休,几乎忘了自己还是一个“妈妈”,几乎忘了自己手臂上的病痛。一头扎进了学生当中,只有一个目标:拿下一等奖,为学校争光。我的手臂曾经受过重伤,时常会疼痛,有时甚至连筷子都拿不起来。但是为了能够把自身技术传授给学生,手臂上常常贴满了镇痛膏药。每一个技术要领我都会标准地示范给学生,因此,我的学生特别争气。每周周末,我总是怕技能大赛的孩子们吃不好,就五点钟起床在家里给孩子们做早餐带去学校吃。因此,我和孩子们也成了真正的良师益友。 在班级管理方面,我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利用寒暑假坚持走访特殊困难学生家庭。我所担任的14届机电升学班,三年来培养出了各种人才,我班连续荣获学校的优秀班集体,受到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三年来,总共流失2人,升学率达95%。孩子们感恩奋进,知恩图报。我悟出:“只要内心充满宽容,就能看到光明和希望。” 三、努力耕耘,不断追求。 近五年来,我在教育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9年,我被评为北川县“优秀班主任”;2010年参加全县青年教师课堂大赛荣获“特等奖”;2012年被评为“北川县优秀教师”,同年参加机械专业的说课比赛分别荣获“四川省一等奖”、“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2013年,被评为“北川县乡村少年宫优秀辅导员”,同年,被聘为绵阳市机械加工专业联合教研组教研员,并代表联合教研组上全市公开课,受到来自40多所兄弟学校专家和教师的好评;2014年,参加绵阳市中职教师技能大赛荣获“第一名”,同年所担任班级被评为“北川县先进班集体”。从2012年至2014年连续三年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均荣获一等奖的好成绩,于是,连续三年来均荣获绵阳市“优秀指导教师”称号。荣誉的背后是辛酸和汗水,我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坚持和信念,都离不开学校这个大家庭的培养和支持。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蜜的,而我,甘为教育之梦与孩子携手同行,无悔奉献!(文/刘菊) (责任编辑:张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