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标高调搞慈善活动,不仅在国内搞,而且跑到了美国纽约,到处撒钱。其目的不外有三:(1)寻找自己的价值导向;(2)打破传统的慈善方式;(3)吸引眼球。 可惜的是,后面两个目的实现了,第一个目的却无法实现。然而,慈善最主要的目的,却是实现人生价值。 香港邵逸夫活到了100多岁,在内地的所有重点大学里,都留下了他的名字。李嘉诚资助建立和发展了汕头大学,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了很大的努力。包玉刚资助和建立了宁波大学,也树立了自己的丰碑。 中国人最出名的慈善家其实还是陈嘉庚,他资助和发展的厦门集美大学、中学和小学,把这个相对偏远的城市,发展成为国内令人羡慕的文化和教育高地。陈嘉庚对祖国的贡献,当然远远不只是办教育那么简单。 最近,我在重庆大学做研究,有一位重庆大学的校友,一下子给该大学捐赠了3亿人民币,大学为其配套,准备在新校区建立以这位校友名字命名的综合性大楼。这栋楼的建设,将为重庆大学带来更好的办学条件,这位校友的名字也将与重庆大学同在。 英国诺丁汉大学已经是世界名校,但是,鲜为人知的是该大学的成立,完全是因为当地的一位大慈善家、英国有名的Booths公司的创始人Booths先生。诺丁汉的整个大学校园University Park, 美丽如画,2000多亩地,都是Booths先生捐赠的。也就是说,没有Booths,就没有今天的诺丁汉大学。 慈善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然而,慈善家如何捐钱才能给社会带来最大的好处,却与慈善家的眼光和素质有关。 如果慈善家没有长远的眼光,没有自身的素质,再多的钱,对社会的贡献也是非常有限的。 当然,陈光标对社会还是有贡献的。其一,他打破了中国富人“太过自私”的僵局,他用自己的冲动,证明富人不都是“为富不仁”;其二,那些接受他捐钱的人,多少会提高一点幸福指数。 但是,陈光标花再多的钱,也无法实现他所需要的价值观。同时,从慈善的社会经济效率来看,陈光标的慈善活动,恐怕是比较低下的。 首先,陈光标的高调,在提高自己知名度的同时,却引发了许多非议。例如,他跑到纽约去撒钱,中国人不高兴,美国人也不一定买账。因为,中国的穷人肯定比美国多,他为什么跑到美国撒钱?其次,美国的慈善家比中国多得多,比中国的富人富得多,而且,美国慈善家比中国的富人更舍得花钱。比尔盖兹是世界首富,他已经决定把自己95%以上的财富都用于慈善。再如,哈佛、耶鲁为什么能成为世界最顶尖的大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美国慈善家的鼎力相助。 其次,陈光标的慈善活动太过分散,太过随心所欲,因而形成不了合力,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不会起到明显的作用。再有钱的慈善家,他们的钱比起一个国家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为啥那些像陈嘉庚、邵逸夫、比尔盖兹、李嘉诚、Booths的人,能够青史留名呢?那就是他们在捐钱的时候都注意了两点:(1)他们把有限的钱,投入到容易被政府所忽略的社会领域;(2)他们所投入的社会事业,都有比较大的外溢效果。 教育、医疗和扶贫,往往是政府比较容易忽略的领域。同时,对这些领域的投入,一般都会产生长远的社会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取得比较大的外溢效果。 例如,建立一所大学,必将培养许多优秀人才,而人才对社会的影响力,将比任何形式的投资更大、更明显。 邵逸夫知道中国的教育落后,所以,一直把投资集中在各个名牌大学,那里培养出无数的社会精英。这些精英永远都不会忘记邵逸夫图书馆,他们在最具有活力的年华,就是在那里埋头读书的。当这些大学生走出社会以后,邵逸夫对他们的影响是永远都抹不掉的。 比尔盖兹投资搞艾滋病的治疗研究,把目光对准世界最弱势的群体,他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很容易被载入史册。 陈光标有钱,也确实舍得花钱。可是,他却要亲自出面撒钱,搞个人轰动效应的目的太过明显,其效果有可能适得其反,有些人甚至还反感。 当然,每个人的行为,都有其目的性。陈光标想怎样撒钱,那是他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我们评论陈光标,无非就是说:如果换成另外一种方式捐钱,其社会经济效果是否会更好些呢?陈光标的慈善行为,是不是也摆脱不了中国土豪的低素质和浮躁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