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绵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召开的第二天,绵阳市人大代表、三台县县长谭岗就三台启动撤县建市等问题,接受了四川在线、天府早报记者的专访。谭岗介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三台的12个指标全部达标,完全具备撤县建市的条件。(四川在线1月15日)
所谓撤县建市,就是将原来的行政单位“县”改名行政单位“市”,但县级市仍然属于大市管辖。撤县建市后,地方可以得到更多的财税收入,比如得到更高财税返还比例等;同时建市后,地方的知名度将得到较大提升,在对外招商引资上有直接好处;再就是,地方在资源分配上也会更加受益,比如得到更多上级分配的土地指标、工业项目等。在国家“县改市”政策冻结16年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完善设市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对具备行政区划调整条件的县可有序改市”。
据了解,三台历史悠久,自西汉高祖6年(公元前201年)设广汉郡郪县至今已2200多年历史。古老的三台在唐代曾与成都齐名,为蜀地第二大城市,是川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为州、府、路治所,享有“川北重镇、剑南名都”之美誉。近年来,经过148万三台人民的努力,三台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交通区位优势和外界关注度都得以不断提升。但是,三台历来是农业大县、人口大县,虽然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跨越”的思路,但“无大产业、无大工业、无大项目、无大资源”仍然是制约三台向“工业强县跨越”发展的难题。启动撤县建市的决定,对三台来说,不吝于一个大转折、大机遇。但是,“睿智与理想相伴,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更应该看到,撤县建市带来的机遇背后,更多的是对当地干部的“新考量”。
首先,是对当地干部管理理念的考量。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宋迎昌认为,“县一般以农业为主,市则以工商业或者服务业等非农产业为主。”撤县建市促使三台经济结构急速向二三产业转变,当地干部在农业农村工作中形成的经验面临着新的考验,能否尽快完成管理理念的转变,决定着建市后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进一步加强干部培训,特别是加强工业、服务业等管理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干部能力素质,成为当地党委政府重点要考虑的问题。
其次,是对当地干部工作作风的考量。作风问题历来是我们党高度重视的问题,撤县建市意味着相关政治待遇的提升,部分干部因此会产生高人一等的想法,进而在思想上轻视群众、在工作上蔑视群众、在生活上忽视群众,以至于最终脱离群众。面对撤县建市的机遇,当地干部必须进一步明确权力属于人民,掌权为了人民的问题,切实改进作风,摒弃官本位思想,树立服务意识,以群众利益为根本出发点,让更广大群众在撤县建市中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最后,是对当地干部为民清廉的考量。撤县建市,主要目的在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还是为了提升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撤县建市后,必将会有更多的资金项目涌入,加强资金项目监管,真正将引进资金项目用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杜绝与民争利,真正用这些资金项目为当地群众谋取更多的福祉,是保证当地撤县建市成功的基础。三台历史悠久,加快经济社会发展,重塑“川北重镇、剑南名都”形象,当地党委政府在加快推进撤县建市过程中,还应更加注重干部廉政教育,强化干部党性修养,确保干部始终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做到一尘不染、一身正气。
(责任编辑:张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