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南京!南京!》影评:南京睁开眼,南京不哭诉

时间:2009-05-09 01:02来源:《读者》(原创版)09年第5期 作者:桑端 点击:
陆川不用指望大众的观影感受会接近他数年的理性思考,感觉愤怒、发现仇恨会是最直接的结果。但是一个好的开端是,人们终于可以睁大眼睛,通过电影这种大众艺术看到一段我们不能忘记的历史。 每一个看过这部电影的中国人,都应该在擦拭眼泪的同时,擦拭或许蒙尘已久

 

当我在北京洗影厂的放映厅看见陆川导演时,他正忙碌地打着电话。离电影《南京!南京!》4月22日公映还有17天的时间,正是主创人员紧锣密鼓地接受采访、发动宣传攻势的时候,但看得出陆川的自信、期待和放松。拉我来看内部放映的朋友说,这是全球的第二场正式放映。摄影师曹郁也特意把父母请过来看自己的心血之作。
 
虽然像贾樟柯拍《小武》那样也能拍出很多名堂来,但重大的题材显然能给导演带来更大的挑战和机遇。看完《南京!南京!》,再在网上浏览陆川关于这部电影曾经令他绝望的难产过程的讲述,你会觉得陆川这个家伙真是幸运,他的勇气和坚持让他有机会借助电影这样一种奇特的逼问方式,还原出历史的真相。
 
电影还未公映,炒作已经开始。在《南京!南京!》上映一周后,由德国人拍摄的《拉贝日记》将于4月29日公映。2004年,陆川拍完《可可西里》之后,有电影公司曾找到他谈拍摄《拉贝日记》的事宜,但双方只合作了三四个月就分开了,原因是陆川想改剧本—当陆川在一些日本老兵的日记里发现中国人的抵抗故事后,他感觉自己需要一个不同的视角。“作为一名中国导演,我不想让世人谈到南京大屠杀,只记住一个德国人(约翰·拉贝)拯救了二十多万中国人。”陆川的确找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讲述了那些他在日本兵日记里找到的抵抗故事,比如,藏在一辆没被炸掉的德式坦克中的中国士兵突然开枪,干掉很多在南京城里搜捕的日本兵的情节。但随着对史料的挖掘和编剧创作的深入,陆川最后在电影里加入了一个日本兵角川的视角,并且,这个视角最终成了电影的一条主线。
 
眼下,两部内容相似角度不同的电影都已经启动了宣传攻势。在商业电影时代,存在这样一种PK对两部电影的票房都会有所推动。但在《拉贝日记》的介绍文章里已经有了这样的说法—它把《南京!南京!》的日本兵视角说成是“站在日本人的角度为敌国开脱”。
 
陆川一定会冒这样的风险:当《南京!南京!》公映后,必然有“爱国者”叫骂“陆川是汉奸”。但我赞赏陆川冷静的思考角度,赞赏他对单纯的愤怒和一味的哭诉的拒绝。在没有一丝色彩的黑白影像中,我们能够看到的是那些人在无法左右的生死面前的孤苦和脆弱,那些战争背后令人震惊的文化差异。而导演陆川所顾及的则更多,他要把这部近亿元投资的商业片制作成无限接近完美的精品。
 
事实上,从画面到音效,从镜头的节奏到故事的讲述方式,《南京!南京!》都做得出色并且饱满。你可以联想到很多以战争为背景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钢琴师》《决战中的较量》《美丽人生》以及《鬼子来了》等等,但《南京!南京!》是不同的。
 
关键在于,你是一个中国人。当你在黑暗的影院里看到自己的同胞被屠杀、被胁迫、被奸污、被打败,作为中国人的情感会令你愤怒、悲伤、憋屈和仇恨。如果联系一下《中国不高兴》这样的图书出版的背景,可以想象《南京!南京!》公映后将引起的热度(票房)、愤怒和不满。
 
热度,是因为这个敏感的主题触及了当下并不轻松的中日关系。而来自评论界的不错的口碑以及“不高兴”们的非议,都将吸引人们去电影院一看究竟。愤怒,是因为目前持续发展的中国一直在释放“示强”的冲动和践行“示强”的行动,《南京!南京!》却以近乎冷酷的具象来“示弱”,来展现我们72年前一段不堪的历史,这必定会让愤怒的热血冲上“不高兴”们的脑门。不满,是因为电影始终是站在冷静的立场上力图还原历史。在屠杀中国人之余,电影中的日本兵会唱起乡曲,互诉对家乡的思念。日本兵不再是只知杀人的恶魔或者机械愚蠢的小丑,这或许会让“不高兴”们质疑导演“还是中国人吗”。
 
总之,陆川不用指望大众的观影感受会接近他数年的理性思考,感觉愤怒、发现仇恨会是最直接的结果。但是一个好的开端是,人们终于可以睁大眼睛,通过电影这种大众艺术看到一段我们不能忘记的历史。
 
每一个看过这部电影的中国人,都应该在擦拭眼泪的同时,擦拭或许蒙尘已久的心灵,思索问题的核心:我们为什么会被另一个民族攻陷了京都,并被耻辱地屠杀?
 
战争就是真刀真枪的较量。《南京!南京!》的独到与杰出就在于它的文化视角。一个残酷的事实就在于,中国人输掉的不仅是一次战役,而且,在南京这座“生死之城”(《南京!南京!》的英文片名),两个民族的文化残酷地碰撞在一起—发现自身文化的羸弱是一种更深切的痛!
 
电影的点睛之笔是片尾日军庆典上的祭祀场面。摄魂的鼓声加上日本士兵陌生怪异的舞蹈,将电影的震撼力推到了极致。在陆川看来,“战争的本质说到底是精神的折磨,它是一种文化在你的废墟上舞蹈”。
 
“我们必须把这段鼓和这段祭祀带到所有中国人面前。因为这种威胁,这种被征服的威胁从来就没有消失过,而且人家一直在那儿继承着呢。现在让我们中国人拿出一段震慑人心的代代相承的文化的东西,我觉得已经没了,我们就剩秧歌了。我们真正的东西在哪儿呢?”陆川在访谈中透露了他的思考和结论:我们本质上是在文化的竞争上输给了日本。
 
日本由明治维新走向了强盛,而我们的戊戌变法却以失败告终,从那时起,中国文化的败落已经显现无遗。《南京!南京!》第一次直面这种文化对比下的羸弱,虽然陆川强调他看到了中国人的抗争,也描绘了屠杀者和被屠杀者的血肉形象,但真实的结果就摆在那里。在整部电影中,你随时能感受到日本人枪口的阴森和军刀上的寒气。
 
影片的结局据说有很多版本,最终的结局是角川在城外放走了两名中国人并开枪自杀,而逃生的男孩小豆子吹起蒲公英,灿烂地欢笑。电影没有止于阴暗和仇恨,完美地呈现了电影叙事的张力。
 
如果说《拉贝日记》是一段历史的再现,《南京!南京!》则更多是一种审视的思考。只有抛开受难情结的反复哭诉,一个民族才能获得深入和持续的思考力,并在文化上生发出超越的勇气和力量。
 
72年前,那些被俘的中国士兵是喊着口号被屠杀的。今天,我们不需要通过口号来表现勇猛和爱国—无论是在电影里,还是在生活中。
顶一下
(3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1943黄金大争战:一场夺金大战

作者:岩波

年轻的地下党员郭晓冬领命潜伏进入黄岗山金矿,与黄岗山财东马万祺合作,利用其暗藏的一百支步枪和弹药对日伪军进行伏…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