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文官制度奠基者公孙弘:从平民到汉相的历史传奇(2)

时间:2012-12-02 22:15来源: 作者:阿杕 点击:
为了加大学士对政治的参与力度,汉丞相公孙弘在中国的历史上开创了组织学士在相府议事的先例。由于他将丞相府中的东阁开辟出来,作为专门的议政场所,所以,他的这一做法又叫做东阁议事。他以汉相的名义,召集众多

  
  为了加大学士对政治的参与力度,汉丞相公孙弘在中国的历史上开创了组织学士在相府议事的先例。由于他将丞相府中的东阁开辟出来,作为专门的议政场所,所以,他的这一做法又叫做“东阁议事”。他以汉相的名义,召集众多的门客和学士,对国家大事进行讨论,并将重要的参议结果直接呈报给皇帝。在国家正式议政渠道之外建立了另一种渠道。“东阁议事”成为中国政治史上的一个美谈。
  
  元朔五年的六月,身为丞相的公孙弘又向汉武帝建议:“请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免除他们的赋税,根据他们的学习成绩,用来补充郎中、文学、掌故的缺员。他们中特别优秀的要选拔出来,不合格的可以退回。另外,在六艺中能够精通一艺以上的学者,可以在官员有空缺时直接做替补。”汉武帝采纳了这个建议。从此,学士出身的官员越来越多,构成了中国文官制度的最初形态。
  
  公孙弘不仅以自己的示范效应带动文官制度的出现,而且还努力将这种趋势予以制度化,不仅为天下的读书人开辟了道路,也为中国的文官制度奠定了基础,是后来科举制度的最早前身。
  
  俭为天下先的楷模
  
  身为天子三公,公孙弘的俸禄是很多的。后来,他又被封为平津侯,所得到的经济利益更是巨大。在奢华与侈糜互相比竞的汉武盛世,公孙弘一直以身作则,保持着俭朴的作风。他一直都盖着平民使用的布被子,吃饭时只有一个肉菜,主食不吃精米。他并未积极地宣扬自己的节俭。但是在他从政的十年,一直保持着这样的生活状态,直到去世。
  
  可能有人说,公孙弘收入那么高,生活用度又是那么少,一定积累了许多的财富。实际上他不蓄私财,到去世时,也没有什么节余。他的钱都用在了宾客和学士的身上,东阁议事的花费都是他自己出的,他的许多故人朋友都靠他来供养。一个人生活节俭不容易,不蓄私财就更不容易。
  
  公孙弘的做法曾经引发过非议。比如曾经与他有过良好配合但是后来闹翻的汲黯就曾为此事专门向汉武帝揭发他。汲黯认为,公孙弘的作法是沽名钓誉。汲黯对皇帝说:“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披,此诈也。”皇帝于是问公孙弘如何解释。公孙弘非常理性地对待这种无中生有的批评和非议。他说:“九卿里面和我比较好的,要数汲黯,今天他说的是事实,他的批评我也承认。古代的时候,管仲是奢侈的,可以与君主相比,但是这没有妨碍齐桓公成为霸主。后来的晏子节俭得和平民一样,食不重肉,妾不衣丝,但是齐国也得到了良好的治理。没有汲黯,陛下您是听不到这样的真话的。”这番话让汉武帝极为佩服,认为他有忍让的美德,也就越发的敬重他。汲黯的揭发没有伤害到公孙弘,但是却让他的美德名闻朝野。
  
  西汉末年,太皇太后王政君曾经专门下诏提倡节俭。她的诏书认为公孙弘是汉代官员节俭的楷模。这份诏书还认为,正是由于公孙弘为官的美德多多,所以他才受到汉武帝的青睐,并在丞相的岗位上得以善终。
  
  公元前121年三月的戊寅日,八十岁高龄的汉相公孙弘去世。谥曰:献,聪明睿哲曰献,知质有圣曰献。可见后人对他的高度评价。他的政治活动虽然只有十年,但是却足以向人们说明:政治观念可以变化,学识和美德却长存世间。(阿杕原创)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不打不骂教孩子的100种方法

作者:成墨初 袁梦

我秉承《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一书的理念,特邀请对家庭教育研究颇深的袁梦老师一起合编了《不打不骂教孩子的100种方…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