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黄永玉传奇:童话般的漂泊,神话般的创造力(3)

时间:2012-08-13 14:03来源: 作者:刘金恒 点击:
在给夫人张梅溪的一首诗中,黄永玉说: 我们有过悲伤, 但我们蔑视悲伤, 她只是偶尔轻轻飘在我们发尖上的游丝, 不经意地又随风飘去。 我们有太多的欢笑, 在我们每一颗劳动的汗珠里, 都充满笑容。 那年底,黄永

  
  在给夫人张梅溪的一首诗中,黄永玉说:
  
  我们有过悲伤,
  
  但我们蔑视悲伤,
  
  她只是偶尔轻轻飘在我们发尖上的游丝,
  
  不经意地又随风飘去。
  
  我们有太多的欢笑,
  
  在我们每一颗劳动的汗珠里,
  
  都充满笑容。
  
  那年底,黄永玉获“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成就奖”,但今天的黄永玉依旧笔耕不辍,上午写书稿,下午画画。这就是黄永玉,一个不老的的老头。黄永玉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记者问他:“80岁在人生旅途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他回答说:“两个字,倒霉!我常常想,我怎么一眨眼就80岁了呢?感觉像自己的年龄被人给偷去了似的。有时候又觉得像是突然中了一个大奖--我竟然80岁了!我要是50岁多好啊!”年龄是一个人活在世上的刻度,就如同树的年轮一样。不同的是人的年龄有两个,一个生理的,一个心理的。尽管先生已届耄耋之年,但他仍保留着一颗年轻的心。先生有很多年轻的朋友,三教九流,都是一些妙人,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他常常会大摆龙门阵。同时,他也是一个极有生活情趣的人,会像年轻人一样来打扮自己,每次都会以不同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平常外出活动及作画,他常常会穿上那条蓝色牛仔裤,显得“朝气”十足。2004年,他看中了一款刚上市不久的宝马Z4跑车,叫人查阅了大量资料,心想事成,后来居然有了一辆,还亲自驾车跑了20多公里。
  
  黄永玉没有受到过系统的美术教育,连中学都没有念完的人,却在绘画、木刻、雕塑、文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极高的建树,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传奇。而创造这个传奇的先生把这归功于他的勤奋。在先生的字典里从来就没有“退休”二字,他说:“我不自觉地活到了80岁,没有变的是我的创作劲头。我不停地想工作,不工作也没有什么干的。放下工作,吃,不喜欢,游山玩水,没有意思。工作就是一种最好玩的事情。”在黄永玉眼里,工作就是一件最快乐的事情,虽然早超过了退休的年龄,既不受单位管辖,也没有人督促检查,他几乎每天都会拿起画笔工作。不过,先生有时有了好兴致,他也会放下手中的工作,邀请朋友们前来欢聚畅谈。
  
  黄永玉不好喝酒,但嗜烟如命,尤其对烟斗情有独钟。无论是挥毫题字,还是泼墨作画;无论是登台演讲,还是闲庭信步,须臾不离手的,就是烟斗。烟斗似乎成了他身体的一部分。要是偶尔看到有一幅照片上的黄永玉没有烟斗,一定会让人觉得少了点什么。烟斗之于黄永玉,就像商标之于商品一样。黄永玉的烟斗似乎与众多伟人和名人结下了不解之缘。丘吉尔《二战回忆录》中“德黑兰会议”期间的一个重要夜晚,丘吉尔手里就握着一只石楠根烟斗,斯大林那排浓重的胡须下面则叼着一只枣木烟斗……漫步世界文学长廊,从萨克雷《名利场》、司汤达的《红与黑》,大仲马的《基度山伯爵》、劳伦斯的《查太莱夫人的情人》这些小说,都可以看到某个男主人公正握弄着他的烟斗。在柯南·道尔的笔下,福尔摩斯的经典形象是:头戴一项猎鹿帽,身披一件方格呢风衣,然后握着一只石楠根烟斗。据说,爱因斯坦工作时,喜欢把烟丝装满几只烟斗,放成一排,随时取用。他在缭绕的烟雾中发现了推动人类文明的“相对论”,写下了震撼世界的“E=mc2”。1950年,爱因斯坦被蒙特利尔的一家烟斗俱乐部吸收为终身会员。而嗜好烟斗的美国著名 马克·吐温更是出语惊人:“如果天堂里没有烟斗,我宁愿选择地狱。”根据烟斗礼仪,正如一个男人至少应该有5条领带一样,他起码也应该有3只烟斗。黄永玉北京的万荷堂和凤凰的玉氏山房,他的书案和床头,摆放着各式各样精致的烟斗。从材料上看,有石楠根的,有海泡石的,有玉米芯的。从产地看,有拿波黎的,有佛罗伦萨的,有伦敦的。黄永玉烟斗“大约六七百个吧。”他说到国外的时候,遇到心仪的斗型和款式。肯定会赶紧买下。有时候开画展,开到哪里就在哪里买一只烟斗作纪念。黄永玉讲过一个故事。甲乙二信徒都酷爱吸烟,甲问神父:“我祈祷时可以吸烟吗?”神父说:“那怎么行!”乙问神父:“我走路时想到上帝,吃饭时想到上帝,吸烟时想到上帝,可不可以呢?”神父说:“当然可以。”一手著妙文章,一手绘佳山水,黄永玉就像乙信徒那样,衔着烟斗向我们走过来……据心理分析,世界上爱好烟斗的人,大都是一些冷静稳定、高度理性、较少焦虑的男人。这一点我相信,因为我认识烟斗不离手的黄永玉。在某种程度上说,用烟斗不但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过程。对黄永玉而言,烟斗既是他个性的象征,也是他灵感的源泉。国画、油画、版画、漫画、木刻、雕塑、散文、小说、诗歌、杂文、文学剧本十八般武艺,几乎无所不能,无所不精。黄永玉的艺术天才令人欣羡。就连他最心悦诚服的表叔沈从文也这样说他:“黄永玉这个人很聪明,画画写文章靠的是自学,他的风格很独特,变化也多。”
  
  但一个人有天赋只能算是幸运而已,只有天赋与勤奋走到一起,才是孕育奇迹的绝佳组合。黄永玉只受过小学和不完整的初级中学教育。这位曾留级五次的调皮学生,之所以能够成为当年中央美术学院最年轻的教授,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顶尖级的艺术大师,主要靠的是勤奋。“天天看书,天天写画”,这是黄永玉几十年来的生活方式。他是一个无书不成眠的十足“书痴”。有一段趣话,黄永玉有一次到一个小县城办事,忙中没带书,夜里投宿一间宾馆,脑袋咕咕作响,无奈之中拿起床边柜上的电话簿就啃,直至精神饱足才呼呼入睡。黄永玉常说:“读书就像吃东西那么自然,饿了就找东西吃嘛!”少年时,黄永玉在福建厦门由爱国企业家陈嘉庚创立的集美学校读书。学校有一所楼高六层的图书馆,黄永玉经常在这里废寝忘食地看书。曾经多次在午饭时间,图书管理员看不到身躯细小的黄永玉藏在书架之后,就把门锁上。饥肠辘辘的黄永玉要待管理员吃过午饭回来后,才得以“放监”。即使在逃难期间,黄永玉也不忘背上一捆书,日本鬼子在后面追,实在跑不动了,只好忍痛一本本地把书扔掉。每念及此,黄永玉总是唏嘘感叹,惋惜不已。黄永玉读书兴趣广泛,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叔本华、尼采、鲁迅、达尔文、《庄子》、屠格涅夫、托尔斯泰、肖洛霍夫、歌德、席勒、莎士比亚、关汉卿、汤显祖、王实甫、罗贯中、兰陵笑笑生、吴承恩、薄伽丘的《十日谈》……凡是能够找到的图书,他都想方设法借来阅读,黄永玉说:“与一个聪明人谈话是幸运的。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聪明人谈话,读一万本好书就是和一万个聪明人谈话。因此,我读书很杂,什么奇门遁甲,我都要看,我看书不是为一时之用,但有朝一日会有用也说不定。”他举了一个例子,少年时,他看过莱伊尔的《普通地质学》和达尔文的《在贝尔格军舰上的报告书》,当中有关军舰、地质学、岩石学、环境学的知识,对他作画大有裨益。他说:“你画岩石,总不能将水成岩和火成岩画在一起吧!这是常识啊!”黄苗子说黄永玉“在艺术吸收上,真是一个张着大嘴的饕餮。”博采众长而吞吐万象,兼容并蓄而心窍洞开。无怪乎黄永玉不仅经常作经典的艺术演讲,也开过精彩的音乐、拳击和摔跤讲坐,还讲过地质学、林学和昆虫学。
  
  黄永玉虽然已年逾八十,1924.7.---89岁,但仍然行动利索、头脑清晰,一点都不显老态,只是耳朵有点背,而养生似乎还没有提上他的议事日程。曾有人问先生有什么养生之道,他说他自己从来不考虑养生,抽烟、晚睡,与朋友聊天聊到很晚,除了画大画时爬上爬下,从不运动。但先生生性乐观旷达,以这种心态面对任何事情,自然也就不会为一些琐事引起情绪波动,这正是健康专家所提倡的正确的养生方法。黄永玉生命的前半段差不多是在刻木刻中度过的,后来的“文化大革命”又让他白白浪费了十几年的光阴,改革开放后,他开始进入了艺术生涯的收获期。现在先生正忙于写自传,才写到9岁时就50多万字了。为了专心写自传,他说今后要慢慢戒掉画画和看电视,不过戒画对他来说就如同戒鸦片,戒是不可能的,只能少画一点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他说:"我已经80岁了,再画,书就写不成了。"至于说戒看电视,那也是困难的,因为先生也就是那么一点文化生活上的嗜好。孔子有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那人到八十会进入怎样的境界呢?黄永玉曰:“脸皮太厚,刀枪不入!”黄永玉,这是一个来自凤凰青山绿水间,时刻处于变化当中的艺术鬼才,一个好玩的不老的“青年老头。”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小账本,大规划:人生需要投资

作者:康凝 主编

理财是一门艺术。生活中的吃穿住行用,处处是节省不下的花费。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理财规划的重要性,那么究竟该…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