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理性盛行的当下,经济狂舞、物欲横行、信仰迷茫,国人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和复杂化,特别是浮躁、逐利之风不断蔓延,“三俗”现象公然挑战社会道德底线,全国两百万民警迫切需要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此时,行业特色较为鲜明的公安文学即可担当人民警察的精神引领者,传承警察精神,弘扬社会正气,树立警察形象。众所周知,高质量的公安文学作品有利于凝聚警心、振奋精神、鼓舞士气、激励斗志,提升人民警察的思想境界。那么,生产公安文学作品的重任就落在了 ,尤其是公安 的身上。
警营里专职 极少是不争的事实,兼职公安 的创作环境远远没有军旅 那么宽松。在治安形势日趋复杂的今天,人民警察连轴转,加班加点成为工作常态。对于一线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来说,要挤出时间来搞创作,真是“难于上青天”。话又说回来:“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还是有的。现任公安部宣传局局长武和平同志在公务繁忙的前提下,为何能创作出40万字的长篇佳构《预备警官》(此小说已改编成30集电视连续剧《鹰巢之预备警官》,正在湖北警官学院取景)?武局长说他的时间是挤出来的,每天凌晨4时就起床开始写作,写一个半小时后才去上班。
有创作欲望的民警说时间不是问题,时间可以挤,他人睡8小时,我只睡6个小时就可节省2小时。但是,人言可畏呀!风言风语让人抬不起头来。是的,部分公安机关的领导对公安文学不重视,有的领导甚至在大会上公开点名批评民警,说他们搞创作是不务正业。身处如此逆境,有心创作的民警就放弃么?如果公安 们了解一下姚雪垠的创作经历,学习他的创作精神,就不会从自身以外去找原因了,也一定会信心大增。
《李自成》是姚雪垠在1957年被错划为“极右分子”,等待审批的艰难日子里开始写作的。那时,他准备了一个活页笔记本,表面对人说是“写检查”,实际上是在悄悄地写小说。一般人在遭到极不公正的对待时,很容易颓废、绝望,而姚老凭着对文学事业的挚爱,在困境中毅然笔耕不辍。《李自成》的部分书稿就是姚老在牛棚中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白天劳动,夜晚打着手电逐字逐句地推敲而成的。
在写作中,他彻底地忘我,把生命置之度外。1939年,当日寇飞机对湖北老河口(第五战区长官部所在地)狂轰滥炸的时候,他还伏在田野中赶写反映抗日救亡青年生活的长篇小说《春暖花开的时候》。他说:“只要日寇的机关枪和炸弹片打不中我,我就绝不放弃小说的写作。”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时,人们还在酣睡,而姚老已在伏案写作。地震之后,人们劝姚老离京返汉,等震情稳定后再回来,他却坚守岗位,与出版社同仁一道防震抗震。在露天搭建的防震棚里,他专心地审定《李自成》第二卷校样。他说:“只要大地没有陷下去,我的工作就不会停止。”那部80万字的校样,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校完的。
姚海天在《记父亲姚雪垠》中说:“父亲从1957年开始写《李自成》起,就走上了一条艰难漫长之路,一路上风风雨雨,直到病倒,时间长达半个世纪。父亲常把写《李自成》比做‘长征’,‘艰苦的长征’。在长征途中,每天凌晨3时即起写作,每天写作、读书、抄卡片、思考研究问题十余个小时,几乎天天如此,年年如此。一年到头,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即使除夕之夜也不停笔。父亲还以‘下苦功,抓今天’、‘耐住寂寞’、‘生前马拉松,死后马拉松’等座右铭来激励鞭策自己。”
尽管现在公安民警生活境况不怎么好,精神压力也很大,天天有牺牲,时时有流血。但是,与姚老当年的生存处境相比,还是好多了,毕竟民警生活在和平年代,无须像姚老那样整天担惊受怕。
民警在创作时多多少少会遭遇一些流言蜚语。面对这些流言蜚语,应该向姚老学习,秉承其倔强性格,决不退缩。20世纪40年代,姚老的《春暖花开的时候》十分畅销,但却被左翼阵营中个别 诋毁为“色情文学”。听此谣言,一些非常亲近姚老的朋友都深信:“姚雪垠完了!”事实上,他没有被流言所吓倒。在他的回忆录《学习追求五十年》中记述了《李自成》第一卷的写作经过:“如果读者询问我第一条重要经验是什么,我必须回答说,立下较高的追求目标,在逆境中艰苦奋斗,死不动摇,不实现决不罢休。我常常一边写一边哭,有时不能写下去,只好停顿下来,等胸中略微平静时继续写。可以说,《李自成》第一卷是用眼泪写出来的。所以,当1961年我将《李自成》第一卷的初稿整理完毕后,题了一组七绝抒怀,其中第一首有这样两句:三百年前悲壮史,豪情如泪著新篇。”因为,他对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充满信心,并没有把宝贵的时间用在无谓的申辩和争吵上,而是默默地开始了长篇小说《长夜》的耕耘。
姚老曾说过:“我一生吃了性格倔强的大亏,至今已经暮年,秉性难移,悔也不及!”但是,正是这倔强性格成全了他,使他在创作中没有犯下“软骨病”,更使他成为了20世纪中国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
是的,警营中也有像姚老这样的知名 ,如素有“一手拿枪,一手拿笔”之称的王仲刚即是。只有初中水平的他在未成功之前,遭遇的风言冷语数不清。1977年,他的第一部电影文学剧本《386个日日夜夜》流产后,他甚至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他开始冷静地反思,找到了症结之所在。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基础太差,仅有初中水平,而且初中三年还是在文化大革命中过来的。严格意义上来说,他只是一名小学毕业生,能写出电影剧本?王仲刚怀疑过,动摇过,也曾打过退堂鼓。但是,他很快就调整了心态。因为王仲刚身上有一股犟劲,他不相信这一辈子就写不成一部电影。于是,他开始拼命发奋充电,一头钻进了书的海洋,不管什么样的书他都视为珍宝,特别是阅读了相当数量的中外名著和电影文学剧本。1981年,他参加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学习。1983年,又参加首届成人高考,考上了郑州大学法律系夜大。
他在攻读法学的同时,还自费订阅了当时唯一的一本电影杂志——《电影文学》。他还一有空就钻进电影院。虽然那时一张电影票只有几角钱,但对于一个月只有32元钱工资收入,还要赡养老母和兄弟姐妹的他来说,也是相当昂贵的。电影票只得从牙缝中挤,5分钱一份青菜豆腐,就算是一顿牙祭;一双尼龙袜子穿多少年也舍不得扔,前露脚趾,后漏脚跟,用胶布一粘继续穿。
四年中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他过着苦行僧似的日子。白天上班,晚上上夜校。每晚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时,院内一片漆黑。
1984年,他再次拿起笔,与人合作编剧了7集电视系列剧《铁道刑警队》。由武汉电视台投入拍摄,但由于某种原因下马,此刻,讥讽嘲笑之声差点把他淹死。身处鄙夷目光中的他感到后背凉嗖嗖的。“王仲刚那水平,写点公文还可以,写电影电视,早就看他不行。”“好好的当警察吧,写什么东西,自找没趣……”那个时候,他心如刀绞。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他身边的战友、一个个铁路警察的形象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他们似乎在向他微笑,向他召唤,给他信心、力量和勇气。于是,一直就这么任性的他又拿起了笔,他后来回忆说:“我认准的目标就要坚定的走下去。”仅用20个夜晚,他一口气完成了电影文学剧本《风流警察亡命匪》,并被时任珠江电影制片厂的高级导演于得水相中。从此,他声名日隆。根据其剧本拍摄的电影也于1989年开始在全国城乡各大电影院上映,此后又在美国、澳大利亚、香港等5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并被美国一所大学确定为教学片。同年,他的电影剧本《伏虎铁鹰》和电视连续剧本《紧急追捕》相继拍摄上映。1993年,是王仲刚的丰收年。但是,背后的暗箭也从四面八方飞来,说他搞创作是不务正业……
苦心人,天不负。像姚老一样具有坚定的人生信念的王仲刚挺住了,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他相继获得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最佳编剧奖。他还先后获得铁道系统“自学成材”二等奖和一等奖,并被聘为河南省文学院院士。
目前,王仲刚在创作的道路上,视野更宽广,步伐更坚定。
在姚雪垠八十诞辰的那一天,林默涵同志说:“这几年跟他(姚雪垠)接触当中,感觉到他非常的坚定。不管风吹雨打,不管多少谣言、谩骂、攻击,他都不为所动……”
姚雪垠在《我的前半生》中写道:“假若你向我的老朋友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姚雪垠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你准会得到各种不同的回答,甚至是毁誉各异。假若问我自己,我会告诉你,我的性格有各种弱点和毛病,但有一个重要的特点,使我在一生中能够屡经挫折而不曾消沉和倒下。我的这个十分重要的性格特点是:非常坚强的事业心和永不消沉的进取心。”
王维玲在《四十二年磨一剑——姚雪垠与<李自成>》一书中说:“姚雪垠是坚强的、坚定的,是了不起的一条硬汉子,他走过的道路是崎岖的、艰难的,但无论多么坎坷不平,受过多么大的打击,遭受了多少难言的折磨,他始终没有迷惘,没有彷徨,没有悲观,没有消沉,始终没有动摇他的坚定信仰、坚定信念、人生信条,奋斗目标。”是的,如果姚老没有藐视各种阻力和困难的勇气,没有自强不息的精神,没有坚忍不拔的毅力,没有专一好强、十分自信的性格,他是成不了大 的。
公安 除了向姚老学习,学习其勤奋写作、专心写作外,还要从其倔强性格上感受一点什么。
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文坛浮躁,一些 为迎合市场而写作,成了“码字师傅”,其作品的含金量到底如何,的确不敢恭维。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把写作当成一件严肃的事情来做,仅仅是把它作为博取功名的一种手段而已。如果品味一下姚雪垠的三个座右铭之一,即“生前马拉松,死后马拉松”,那些“玩文学”的人会汗颜的。
“生前马拉松,死后马拉松”是什么意思呢?是说 的作品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哪怕 死了,其作品也能成为传世之作。 的作品能否成为经典,取决于 生前对作品所投入的心血和劳动。为了追求这样的至高目标,姚老的作品总是一改再改。林默涵同志在一次座谈会上说了这样一段话:“他(姚雪垠)告诉我,《李自成》后边两卷,有的是他写了又重写,甚至发表以后又重写。他说不行,我要重来。现在有几个 是发表过作品又重写的?!他就是这么认真,不满意,重新来过。现在有些 ,写了以后就马上投寄发表,然后马上就出书……有像姚雪垠这样子,整篇、整章、整本书,写过一遍再推倒重来?!如果真的不行,还可以,但他是精益求精、优中选优啊!这种认真精神是他创作能够成功的很重要的一个特征。”
因此,立志于公安文学创作的 要向姚老学习。在创作时,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本着严谨认真的态度立志力争向读者,尤其是全国两百万民警奉献血诚之作。
2010年10月9日,由中国 协会主办的“姚雪垠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上,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冰指出:举行座谈会旨在隆重纪念这位把生命全部光和热都献给祖国文学事业的老前辈,认真总结他突出的创作成就,深切缅怀他对中国文学事业作出的贡献。希望广大 和文学工作者应该不辜负时代、不辜负历史、不辜负人民的期待,传承和发扬老一辈 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认认真真地向老一辈 学习。学习他们始终怀着对祖国、对人民的一腔热情,为中华民族复兴倾其一生的责任意识,自觉投身于火热的社会生活中,坚持正确的创作思想,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文艺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学习他们积极进取、勇于尝试、学贯中西、敢于超越的文学创作态度,促进中华民族文学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学习他们对创作精益求精,对工作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把自己的创作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扎扎实实地积累生活和创作素材,力戒浮躁和低俗,创作出更多好作品,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学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11日,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尹汉宁在湖北省文联、省作协隆重举行的“姚雪垠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上称姚雪垠先生是湖北文艺界的一面旗帜,他22卷本800万字的长篇小说《李自成》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座丰碑,被誉为中国17世纪上半叶的“百科全书”。尹汉宁希望在新的历史变革、民族复兴时期,文艺创作者要具备姚老甘于寂寞、不计功利的执着精神,多出佳作、力作。
由此可见,公安 向姚老学习,是时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