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人类出于对周围世界的无奈而幻构出诸多迷人的神话。时至今日,人类依靠宇宙间至高无尚的智慧和顽强的斗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从而将神话变成了现实。也正是这一个个“奇迹”,才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程。奇迹本身固然值得称道,但创造奇迹的人更值得我们铭记。 ——题记
2006年10月16日,首都北京天高云淡,日丽风清。“全国广播电视村村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辽宁省获此殊荣者仅三人,喀左县广播电视局局长李相林就是其中的一个。
站在领奖台上,面对鲜花和掌声,他脉管里奔突的血液,时时激起温馨的浪花。此时,他的脸上也许还滞留着一丝日夜奋战的疲惫,也许还沾染着几点来不及拭去的山风卷起的尘沙……但这一切都无法遮掩他那成功者的自信和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
他从一个“村官”起步,凭着自己的两只脚板,穿越风雨,踏平荆棘,一步步走到今天,站在这万人瞩目的领奖台上。然而,其中的诸多况味,却未必有几人能够解读。
一
大凡成就一番事业者,自有其不平常的人生轨迹。
1954年11月,李相林出生在一个偏僻山村的农家小院。和那个时代大多数农家孩子一样,饥饿和贫困伴他走过本该浪漫而多彩的童年。食不果腹,衣难蔽体,每学期两元五角的学费,总是要让家里愁上好长一段时间。他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校长把几个和他一样的孩子叫到办公室,挨个问他们什么时候才能教上学费的情景。
苦难是考验一个人意志品格的最好试卷。懦夫于苦难中颓废而寂灭,志士在苦难中奋起而自强。譬如沙中之金,须经百般淘洗和烈火煅炼,方能见其真伪和成色。李相林无疑就是这样一个“志士”。学生时代的艰难困苦,造就他一身铮铮铁骨和百折不挠的韧劲,成为他一生都享用不尽的财富。从小学到高中,他一直是班长,考试成绩总是全班第一。高中毕业那年,他以平均96分的优异成绩勇冠全校164名毕业生之首。如果不是那个特殊的年代,他也许能够登上高等学府的殿堂,成为文化界或商界的巨子。然而,时代和他开了个大大的玩笑,将他推离了原本可做完美的抛线运行的人生轨道。怀着几多遗憾,他回乡做了一名大队团支部书记。那年,他只有14岁。5年后,李相林又当上了大队党支部书记。21岁稚嫩的肩膀,担起全村上千口人的大梁,这在当时以至后来,恐怕都是绝无仅有的。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李相林本打算重新踏上求学之路。凭他的本事,榜上有名当是无可怀疑的。但当时的公社领导看他是个人才,生生地把他卡下了。就这样,他又一次与登上高等学府求学深造的机缘擦肩而过。
李相林没有气馁,也没有怨言。因为他相信:只要你是金子,不管放在哪里,迟早都会发光的。1980年,他经推荐参加干部录用考试。在126名参考人员中,他名列第三。李相林从此步入政坛,并且凭着他果敢的个人品质和不凡的领导才能,一路走红,从最初的组织委员,到乡镇长,再到党委书记,他当了整整20年的基层“父母官”。
二
爱因斯坦说:“人生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遍观李相林的人生历程,他不折不扣地实践了爱因斯坦的这一至理名言。工作上,他不挑挑拣拣,也不计较个人得失,只要有需要他的地方,他都能够面带微笑的迎上去。而且,他走到哪里,哪里就能出彩。
2000年,县委调他到档案局工作,任局长。说实话,凭着他的资历和能力,档案局长这个职位,多少有些委屈了他。档案局是人所共知的清水衙门,更无什么权力可言,而且,所面临的又是一种完全陌生的工作。档案局的主要职能是档案管理和史志编修,对于他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怎样才能做好档案局的工作呢?起初他心里也没底,眼前一片茫然。
李相林最大的性格特点是不服输,凡事不做则已,做则一定要做好。于是,从事半生行政领导工作,四十多岁的李相林,又重新捧起了书本,做起了“学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读遍了局里所能找到的相关理论书籍。他白天忙于局里事务,晚上,他常秉灯研读至夜半。李相林是个没有“官架子”的人。遇到难解的疑点,他就坐下来与老同志研究讨论,不弄清楚,绝不罢休。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也是求学治业者遵循恪守的法则。但在他这个年龄真正能做到“肯登攀”的委实不多。李相林做到了。短短一年的时间,李相林就从一个门外汉,而成为档案工作的行家里手。他在档案局工作五年,连续主持出版了三本书。外债累累的档案局,一跃而为全省先进单位。这不能不让人拍案称奇,掌声和喝彩也从各个方面迎面而来。当时的喀左县委书记屈连春在全县干部大会上这样评价李相林:“……用修大禹杯的手搞修志,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却又无怨无悔……”屈书记的评价可谓一语中的,这正是李相林在档案局工作期间的真实写照。
三
子曰:“君子不器。”
于丹教授解读为:君子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是比职业主义更高一层的理想主义。君子从来不是固定在某个职业中……君子的社会角色是变通的、与时俱进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李相林大有古时君子之遗风。
2005年下半年,喀左县广播电视大厦刚破土动工不久,主体工程还未完成一半,便因资金缺口太大而搁浅了。债台高筑,困难重重,老局长终因劳累过度而致病住院,广电局一时陷入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时间紧迫,形势严峻,县委领导心急如焚。要想打破眼下的僵局,选择一个敢想敢干极富开拓意识的带头人,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县委领导经过对全县上下审慎的筛选,最后将目光又一次定格在李相林的身上。于是,李相林临危受命,就任喀左县广播电视局局长,踏上他政治生涯的又一个新的起点。
李相林上任后,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重新启动已搁浅的广电大厦的建设工程。而这项工程最棘手的问题,就是资金的筹措。高达一千万的建设资金,上面只拨给二百万,巨大的资金缺口,到哪里去筹措?一向以聪明能干、顽强坚韧而为他人所称道的李相林,此时也不禁面露难色。一时间,李相林感到自己就像一个没有丝毫准备而被强行推到台上救场的演员,台下有无数双眼睛在注视着他,尽管那眼睛的背后藏匿着各种不同的心态,但戏总得唱,而且还要唱得漂亮,否则就不是他李相林的性格。
那段日子里,李相林昼夜奋战,不敢有丝毫懈怠。他几乎忘记了上班下班的界限,也没有了白天黑夜的概念。人们常常发现,午夜两三点钟,他办公室的窗口仍然透着灯光。有时,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躺倒在床上时,按通常的逻辑,应该很快地酣然入梦,但他不能,当他的肢体处于静止状态时,也正是他的大脑这部机器高速运转之际。他回想着这一天所取得的成绩,打算着明天还要做哪些事,一遍又一遍地算计着已有了什么,还缺少什么;有了的该怎样使用,缺少的如何去筹措。这样一来,他常常整夜整夜都难以入睡。难怪老伴埋怨他说:“家里的事你不管我不怪你,可你总得睡好觉吧,没见过你这样当官的,纯粹是个工作狂。”
2006年10月25日,这是一个令喀左大地为之感动的日子,也是喀左历史值得大书一笔的日子。这一天,喀左县广播电视大厦历经一年多的建设终于正式投入使用。时间正值深秋季节,喀左的天空碧蓝如洗,环抱小城的群山红叶飞霞,空气中弥漫着秋日里特有的那种成熟的气息。总高度51米的广电大厦巍然矗立于县城东侧,气势恢弘,力透云霄,秋阳映照,光华四射。自然之色与人文之景相映成趣,那片灿然,那份宏大,足以令观者动容。大厦内部设施完备,现代化制作和传输功能一应俱全。演播厅、录播厅、播控中心等颇具大台气派。据业内人士预测:此建筑完全适应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需要,未来十年内不会落伍。
喀左广播电视大厦无论其华美的外观,还是内部设置、仪器装备,均堪称省内一流。从建成之日起,不断有省内外人士前来观光考察,并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赞赏。
不满足,是前进的动力之源。在成绩面前,李相林没有沾沾自喜,没有沉迷于荣誉的“蜜罐”而陶然自醉。在他人的一片啧啧称羡声里,李相林始终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到目前所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悄悄地勾画着广电事业未来发展的蓝图。面对同行艳羡的目光,他没有豪言壮语,亦无骄矜之气,而是默默地拍掉身上的尘土,向新的目标进发。
四
广播电视事业涉及到千家万户,是党委政府沟通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衡量一个地区精神生活和文化品味的重要标尺。然而,喀左县广播电视事业虽然已走过了几十年的风雨历程,但发展速度很慢。直到2005年初,农村入户率仅占总户数的10%,远远落后于省内其它地区。此种状况,严重制约着全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李相林以极富前瞻意识的思维,敏锐地洞察到桎梏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症结之所在,利用一切机会大声疾呼:广电系统需要大变革。
他的疾呼也无异于为自己立了一纸军令状。历经多年基层领导工作的风风雨雨,练就了他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根据实际情况,他选取了两个方向作为突破口。
一是理顺关系。由于历史的原因,乡镇广播电视站人财物均由乡镇管理。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存在着极为严重的弊端,业务规划难以统一的贯彻执行。李相林多次“上书”痛陈利弊,为使整个广电系统的步伐整齐划一,他极力呼吁对乡镇广播电视站实行垂直管理。2005年9月,县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决议,批准乡镇广播电视站实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他的夙愿实现了,也更加增强了他阔步前进的信心。接着,他对局内部的机构设置也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改革。撤消了有线电视台,建立“一办”、“三台”、“八部”的运行机制,设施优化组合,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喀左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历史上,此举堪称具有里程碑的重大意义。
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全县光纤联网,信号同步传输。仅2006年,广播电视局就不惜举债500万元赊购各种广播电视设备。新架光缆315公里、电缆500公里,改造主干线路750公里,三级分离2000级,开通137个行政村的有线电视信号,完成有线电视入户16464户。又投资70万元,经过40天的艰苦奋战,完成城区有线电视光缆的改造。至此,喀左全境哪怕是最偏僻的角落,都能收到高清晰度的44套电视节目,喀左广播电视事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改观。
五
奥斯特洛夫斯基有言:“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李相林无疑就是一团烈烈燃烧着的生命之火,那无尽的光和热,仿若广电大厦承载着美好与希望的电波,照亮了每一个心灵的暗角,开启了文明建设的扉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