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茂智,男,瑶族,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大专文化,当过教师、文化馆创作员、县报编辑记者、县委办秘书,现供职于江华瑶族自治县财政局,系中国少数民族 学会会员、湖南省 协会会员、江华瑶族自治县 协会主席。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静静的大瑶河》、长篇小说《归隐者》,有作品入选《黄冈语文读本·高三语文》等多种选本,获“2001-2002《小小说选刊》全国优秀作品奖”、第一、第二届永州文艺奖等奖项。 在永州文学界,陈茂智是一位值得关注、让人期待的 ,他总在不经意间给人带来一些振奋和欣喜。 春节期间,他在家乡油菜花盛开的田野给记者打来电话,说他的中篇新作《陶罐中的火焰》完成了。在这部新作中,他把目光回溯到了隋唐时期的道州盆地,描写了一个有关道州矮奴凄美悲壮的故事。带着对他新作的期待,记者采访了这位有着深刻人文思想和隐忧情怀的瑶族 。 在困惑中默默坚守 2012年10月,线装书局出版了陈茂智的长篇小说《归隐者》。这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描写了一个名叫程似锦的落魄男人,因身患绝症,对人生彻底绝望,在寻找解脱的流浪中,突然闯入南方山林香草溪,在这个封闭、原始的古老瑶寨,他身心的累累伤痕得到良好的医治,他融入其中,并以报恩的心态全力回报这片土地和善良的人们……在次年举办的“神州瑶都(中国·江华)瑶族盘王节”期间,《文艺报》、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创作与评论》杂志社联合举办了《归隐者》研讨会。与会专家认为,这部作品将优美的自然风光、奇异的民俗风情与潇湘人文掌故融合在一起,通过浓浓的乡土叙说和颇具禅意的灵魂追问,对当前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剖析,图书界将其誉为“现代版的《桃花源记》、中国版的《瓦尔登湖》”有一定的道理。 这样一部赢得广泛赞誉和好评的作品,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大的经济收益。在当今文学边缘化的状态下, 及作品的出路面临严峻挑战,文学如何突破困局, 要不要再坚持写下去?正当他深感纠结与困惑时,来自首都北京的关怀让他的心又温暖起来。2014年3月24日,由《民族文学》杂志社和中国少数民族 学会主办的“2014《民族文学》重点 改稿班”在京开班,陈茂智有幸被邀请参加改稿班为期一周的学习。在听了何建明、李敬泽、梁鸿鹰、叶梅等专家学者站在文学发展和人类文明的高度对文学的意义进行的深刻阐述,听了孙春平、向本贵等前辈对几十年的创作实践和文学影响力的体会,他重新感受到了文学的力量和希望。联系近期他在瑶山参与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移民时,所感受到的瑶族同胞面对现实与未来那种惶恐、困惑、矛盾和阵痛,作为一个瑶族 ,他觉得自己应该成为他们的代言人,为这个民族和时代的发展留下一笔真实的记录。在座谈交流中,他深有感触地说:“ 艰难的艺术探索与自觉的文化意识,应该是我们坚守文学的理由和寻求自身突破的方向与动力。”从北京回来,他把移民工作这一“天下第一难事”当作最接地气的创作体验,愉快地投入其中,他决心以这次水库移民为题材创作一部长篇小说,将瑶族漫长艰难的迁徙历史、坚忍的抗争精神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展示出来。问到这部书的进展,茂智显得很从容,他说:“这应该是一坛好酒!既是好酒,当然急不得,也许酝酿得越久,窖藏得越深,这酒出坛之后才更醇、更美。” 文学,是唯一可以提升自己生命质量的方式和道路 2014,是茂智的好运之年。从北京参加改稿班回来,7月份他又接到鲁迅文学院的通知,他被省市作协推选参加鲁迅文学院第十二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学习。近一个月的时间,他在北京十里堡那个终日飘逸着槐花清香的安静园子,与来自天南地北的少数民族 一起,聆听雷达、刘庆邦、何建明、阎晶明等导师的讲课,与任教的老师进行文学对话,课余读书座谈交流。在这里,他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在文坛享有“中国当代短篇小说之王”美誉的著名 刘庆邦。“每一篇作品就是一个 的生命之歌!”、“一个人生命的质量,就是一个人的人格。”这个出身农民、矿工的 用他的创作体验,畅谈了文学与生命的关系。 人活着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我的生命质量在哪里?刘庆邦老师的话让他几个晚上没有睡好,辗转反侧中他反反复复思考着这样几个问题。一个山村走出来的苦孩子,一个高考落榜后一直在逆境中抗争的青年,一个在生存与出路中苦苦探问与追寻的人生失意者……茂智将他走过的人生过电影一般回放了一遍,他猛然醒悟,是文学让他走到了今天,给了他生活的勇气和希望,给了他生命的高贵与尊严。“人生千条路,我唯一能做的只有文学;文学,是唯一可以提升自己生命质量的方式和道路。”面对记者,他心生感慨,也充满了自信。 读书和思考,打开更宽阔的创作之路 茂智的创作,始终以广阔的江华瑶山为背景,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特征,“大瑶河”、“风城”、“香草溪”已成为他作品中特有的地理坐标和文学符号。在创作长篇小说《归隐者》的过程中,他阅读和收集了大量与潇湘人文地理有关的资料,对永州本土文化进行了深入的钻研与思考。他认为,永州是一本读不尽的大书,有取之不竭的创作资源。他现在创作的计划很多,如有关清末“中兴将帅”王德榜回乡募勇抗法的历史演义小说《血溅金牛角》、有关瑶族抗日的抗战传奇《神土》等等,这几个作品都已经开笔,有的已经写了几万字。他说,完成需要时间,也需要机缘。有时想到一个作品耗费大量心血完成后却没有出路,还真的感到悲哀和害怕,经常有一种放弃、落荒而逃的想法。这不是懒惰。 这种创作的艰难与无奈,常常使茂智陷入沉郁与忧思。但他没有颓废和消沉,他的文字始终清丽而温暖,以他作品所传递的悲悯与善良,于暗夜中点亮一荧灯火,在雾霾中擎起一星火光,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他就像一位固执的农夫,守望着自己的文学领地,守望着一块春天的麦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