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是绝对命令,良知也是绝对命令。当这两个绝对碰撞在一起,你就必须回答,哪个绝对更加绝对。”深刻描述当下高校知识分子困境的《活着之上》,是首届路遥文学奖唯一获奖作品。而这本书的作者,就是15年前以《沧浪之水》为读者所熟悉的著名 阎真。 记者:您的《活着之上》一面世,就被认为比15年前的《沧浪之水》更为震撼。是什么原因让您将视角对准高校题材? 阎真:我在高校教书将近30年了,很想写一部关于高校的小说。目前有很多关于当代高校的小说,很多写得很负面,很黑暗。就我对生活的体验而言,高校不完全是那么回事。在我身边还有很多在复杂生活中能够保持淡定和从容的高校老师。这本书在动笔之前,我酝酿了3年,记了1100多条笔记,然后写作了两年,改了一年,才有今天的《活着之上》。 记者:您的四本小说写的都是知识分子的“困境”与艰难选择。相比《沧浪之水》的池大为,《活着之上》的聂志远有什么不同? 阎真:《沧浪之水》的“我”屈从,《活着之上》的“我”反抗,这是两本书最大的不同。聂志远并不是又一个池大为。聂志远与池大为最大的区别是,面对生活的艰难,池大为放弃了某些原则,活得更好;虽然艰难困苦,但聂志远选择了坚守那些“老套”的价值观。我们必须扼守内心独立人格,精神上有坚守。在自我的活着之上,有先行者用自己的人生昭示的价值和意义。否定了这种意义,一个人就成为了弃儿,再也找不到心灵的家园。 记者:通过这本小说,您想表达一些什么?希望读者看完以后有什么样的感受和收获? 阎真:我想尽可能真实地写出大学校园的生活,我想解释一句,其实大学校园在我看来没有社会上传的那么多学术腐败,没有那么堕落。我就是想非常真实地表现高校的生活状态。我对于生活的表达是零距离,小说里几乎每个细节都是生活中发生过的。 有人说“聂致远”是一种虚幻的价值,完全想象出的价值,至少我们的古人,我们的文化英雄古人,证明了这种价值真实存在。我希望各位读者能够喜欢我这本书,至少能够看一遍,我就感到非常欣慰了,如果还能评一下或者想一下,不管他从哪个角度去想,我都非常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