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想慢慢做,做得好一些” 据国家文字著作权协会2010年统计,人教版《语文》教材即收录金波作品28篇,作品被收入教材数量在现当代 中仅次于老舍。如果加上其他各版本《语文》教材以及港澳台地区,准确的数字到底是多少呢?金波说,他本人也不清楚,没有统计过。 在他看来,教材编写事关国家大业,是一个非常大的、系统的、多领域的工程,不是个人能够随意决定的。 他对一些针对具体作品的争论倒是不太在意,在他看来科学的、认真的、深入的讨论能推动教材编写的进步,哪怕有一些过激的言论,其实作者的本意是 对整个教材或者语文教学甚至教育制度的不满。“这里面有一些问题是值得我们反省的。就我本人来说,入选的作品不见得就是我最好的作品。也有的作品,如果从 课外阅读的角度看,可能还不错,但入选教材,可能缺乏一些‘语文的品格’。我就否定过自己的作品入教材,比如《羽化》这首诗,我本人就觉得不太合适选入。 我认为,语文教材的标准和文学的标准并不完全契合,它有自己的特殊要求,比如情感的积极向上、语言的纯正优美、篇幅的长短,甚至字词量和年龄的契合度,等 等。语文教材作为‘例子’,要符合教学的要求,要规范,要便于教。语文教材不等于‘文学作品选编’,前者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定向地学习;后者更多的是自由 自主的欣赏。” 虽然自己的作品多篇入选,但金波觉得,现在语文教材的编写和儿童文学的发展状况是不协调的,它没有真正吸收这些年来儿童文学发展的成果。“教育 界对儿童文学还是不熟悉。在讨论‘语文课标·阅读书目’的时候,我曾经建议,我们的思想能不能再解放一点,眼界能不能再放开一点?不要只开列过世 的作 品,不要只有安徒生等、叶圣陶等,我们可不可以开列一些健在的 的书,比如曹文轩的小说、孙幼军的童话……学生的阅读应该注意风格的差异化。社会在进 步,生活在变化,儿童文学在同步前进,但是这些都没有有效地反映到教材中去。” 无论有多少的荣耀,对金波来说,都不是特别重要的事了。他在意的,是自己的今天是不是比昨天更进步。他说:“我只想慢慢做,做得好一些。每写完 一篇作品或一本书,我总是在检测我有多少进步。我常常感觉我‘想’的比‘写’的好。这困难读者不一定知道,但我感受颇深。我们当 的,也要自己跟自己 比。” 金波现在的生活很简单,上午写作,下午阅读,阅读的重要一部分便是原创新作。对当前的儿童文学,他一直持乐观态度。“这些年一直读下来,我感觉 现在的年轻 非常有才华,也很有想法,我在他们这个年纪,做不到他们这样。”金波对儿童文学的判断似乎很少“厚古薄今”,在他看来,他的青年时代所受限 制太多,这些限制逐渐成了一种主动的自我限制,思想和才华部分地“萎缩”,这些年轻的作品对他的创作是一种比照,甚至是激发。曾经,在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 文学奖初评揭晓之后,金波得知自己的多部作品入围后,致信中国作协党组,言辞恳切地希望退出评奖,希望把更多的机会留给优秀的年轻 ,一时传为佳话。一 直以来,他对儿童文学的热爱,很自然地包含着对同行尤其是年轻 的尊重与热情。金波说,“阅读他们的作品,我有发现的惊喜,发现他们、学习他们,同时就 是发现自己。我希望我们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同行,特别是年轻的朋友,要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充满信心,我们会越写越好。我们的儿童文学也会走向广阔,走向世 界。我们不能自卑,我们要自尊、自豪。我们要靠自己的努力,证明儿童文学是神圣的工作,值得尊重的工作,有尊严的工作。” 和煦、安然,这是我对金波最直观的印象。每有他发言,总是娓娓道来,和缓的话语却见解新颖、切中根本,让人感佩他白发之下的智慧与宽厚。曾经有 小读者问他:“金波爷爷,您能为我们写这么多好看的故事,是因为您的白发里住着小精灵吗?”或许,这才是金波的“秘密”,也是每一位儿童文学 的秘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