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刘慈欣:作品《三体》是中国科幻小说的另一个高峰

时间:2014-08-06 09:32来源:深圳晚报 作者:李福莹 点击:
刘慈欣,应是科幻文学界被媒体追逐最多的 。他的《三体》系列被评为“放到国外也毫不逊色”,今年刚刚推出了《三体1》英文版,更早之前传出了《三体》被改编成电影的消息。对于一直生存边缘的科幻文学 而言,刘慈欣的成功并不容易复制。

尽管早已是国内科幻文学界的领军人物,刘慈欣还是常常以“科幻迷”的身份打量自己。

他说:“《三体》并不是一个真正的高峰,它能够被大家所熟知,也存在一些幸运因素。”刘慈欣与深晚记者的对话,坦诚、清醒,有一种站在峰顶的平静。

刘慈欣,应是科幻文学界被媒体追逐最多的 。他的《三体》系列被评为“放到国外也毫不逊色”,今年刚刚推出了《三体1》英文版,更早之前传出了《三体》被改编成电影的消息。对于一直生存边缘的科幻文学 而言,刘慈欣的成功并不容易复制。

最糟的宇宙和最好的地球

深圳晚报:就像您在《最糟的宇宙和最好的地球》一文所写,“科幻文学长期处于边缘化状态,科幻小说的市场很小,只有一个很封闭的读者圈子。中国的科幻迷一直是一个顾影自怜的群体,他们一直认为自己生活在孤岛上,感到自己的世界不为别人所理解。”为何在这种情况下,开始创作科幻小说?

刘慈欣:“文革时期”,我就开始大量阅读科幻小说,应该是中国第一代科幻迷,纯粹因为喜欢。80年代初,我开始创作,这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没有什么特别原因。一开始写四五千字的短篇,后来才渐渐写长篇。80年代初,有一个科幻小说的高潮,但在1983年就进入低潮,一直持续到90年代中期,科幻小说才逐渐复苏,这中间我的写作也有停顿。

深圳晚报:您的成名作《三体》2006年在《科幻世界》上连载时,就备受关注。2008年、2010年先后出版了三部后,更被誉为“放到国外也毫不逊色”。可否给我们谈谈《三体》的创作过程?

刘慈欣:《三体》出版之际,中国科幻界正处于焦虑和压抑之中。这时,科幻 们正在为吸引科幻迷圈子外的读者做出巨大的努力。他们认为,要想吸引圈子外的读者并获得主流的承认,必须抛弃坎贝尔式的“科幻原教旨主义”,提高科幻小说的现实性和文学性。

《三体》的前两部也体现了这种努力。第一部描写了“文革”的故事,在第二部中,在抗击外星侵略的近未来,中国仍处于现在的社会体制之下。这些,都是试图增加读者的现实感,为科幻的想象找到一个现实的依托和平台。也正因为如此,作者和出版商都对即将出版的《三体》的第三部失去了信心。

因为随着故事的发展,第三部不可能再与现实接轨,只能描写遥远的未来和更加遥远的宇宙,而这些,被认为是中国读者不感兴趣的。于是作者和出版商达成了一致意见,认为既然第三部不太可能取得市场上的成功,就干脆抛弃科幻圈外的读者,写成一部很纯的科幻小说,这也算是对身为铁杆科幻迷的作者的一个安慰。于是,第三部成为科学幻想的狂欢,描写了多维和二维世界、出现了人造的黑洞和小宇宙,故事在时间上一直到达宇宙末日。但出乎作者和出版商的预料,正是只写给科幻迷看的第三部造就了《三体》三部曲的巨大成功。

深圳晚报:您不只一次提过,克拉克对您的影响很大。

刘慈欣:是的。1981年,我参加高考的这一年,第一次读到了克拉克的经典之作《2001:太空漫游》。当时“文革”刚刚结束不久,人们能读到的大多数科幻作品是凡尔纳、威尔斯这样的古典科幻作品。所以,当克拉克的现代科幻作品到来的时候,似乎给中国科幻迷打开了一扇窗,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感觉。

克拉克的小说很符合大众心目中科幻的形式,科学幻想在他的小说中并不仅仅是一张皮,而是核心。他的作品则呈现出广阔的视野、绚丽的想象力,还有深远的哲学思想。也是克拉克让我产生了写科幻的念头,我曾经说过:“我的所有作品都是对《2001:太空漫游》的拙劣模仿。”

《三体》打破科幻小说

封闭的读者圈

深圳晚报:今年,《三体》传出将推出英文版的消息,此后分三步在美国出版发行。有人评价:《三体》让我们首次做到了“科幻出口”。

刘慈欣:我并不认为取得了多大成功,也没有抱太大奢望。众所周知,美国是科幻文学的中心,对翻译作品有一种天然的轻视,美国读者的反应还是未知数,这只是一个开始

不仅科幻文学,中国主流文学在国外的境况也莫不如此。很多时候,某某的作品在国外出版,最后成了一个炫耀的资本,外国读者其实并不多。

深圳晚报:《三体》被改编成电影,网友反应喜忧参半,喜的是经典科幻将被电影化,忧的是认为国内电影工业没有能力拍好《三体》。还有人认为,您本人没有参与剧本的创作,也很难保证《三体》电影的质量,总有种《三体》被贱卖了的感觉。

刘慈欣:迄今为止,我没和《三体》电影团队的任何一人见过面,只和其中一人有过电话和邮件联系,因此不知道运作的具体情况。

《三体》的电影改编权,是在《三体3》出版之前,签约转让的。当时,甚至没有人正眼看《三体》一眼,也没有太多的选择,当时的想法也简单,既然有人想买,就转让了。谁都没想到《三体3》会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很难讲后悔或不后悔。只希望《三体》电影能取得成功,我愿意尽可能地协助他们。

深圳晚报:《三体》对中国科幻小说产生了哪些影响?

刘慈欣:我并不想谦虚。自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之后,《三体》应该是另一个高峰,它打破了原来科幻小说封闭的读者圈。

这个影响力,不否认与内容有关系,但也有许多幸运因素。如果仅仅就作品论作品,从我一个“老科幻迷”的角度,我不认为《三体》是一个真正的高峰,文学创作者要时刻保持清醒。

科学反思应该持有

基本的尊敬

深圳晚报:目前,国内与国外的科幻小说,存在多大的差距?

刘慈欣:这个问题要分开两方面谈。首先,文学作品本身很难讲,特别是类型文学,文化背景不同,很难定量地评价差距。

但是,从受众群体、市场规模、科幻文化渗透等方面来看,我们与美国差得不是一点、半点。例如国内发表过科幻小说的作者不少,但大多是写了一两篇不见了,长期把科幻文学创作当做事业的人,也就二十几个。

深圳晚报:年轻一代科幻小说家的表现如何?

刘慈欣:年轻的 如飞氘、宝树等,近些年崭露头角。总体而言,年轻一代的特点是多元化,没有共同的风格。这与美国科幻黄金时代有很大区别,当时美国科幻 都围绕在《惊险科幻小说》主编坎贝尔的周围,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纲领。反观国内,科幻 也围绕在《科幻世界》杂志周围,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纲领,自己的风格,这是一个很大的差异。

深圳晚报:当下科幻小说创作,大多对科学技术持反思、悲观倾向。但您似乎一直比较“乐观”,您仍坚持之前的观点吗?

刘慈欣:是的,我对科学仍然持一种乐观的态度。上世纪30至50年代,科学技术给人很深的期望和光明的未来。但自60年代之后,整个科幻文学领域进入了由乐观走向悲观、由光明走向黑暗的过程。更有甚者,开始对科学进行了妖魔化的描写。此外,从创作角度,描写“黑暗未来”可能更好写一些,更有创造的空间。

对科学的反思是应该的,但也应该保持基本的尊敬。科学就像粮食,吃多了当然有副作用,但完全抛弃它是不可能的。

刘慈欣

1963年6月生,中国电力投资公司高级工程师,中国 协会会员,中国科普 协会会员,中国新生代科幻小说的代表 。代表作《三体》系列,包括《地球往事》、《黑暗森林》和《死神永生》三部。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青少年文化常识竞赛题库

作者:谭棋介

从文学、历史、地理、哲学等多个方面,选取了形式新颖、内容精彩的知识竞赛题,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这些题目涵盖了人…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