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报:在大陆也是这样,上次做过一个调查,死活读不下去的文学名著,《红楼梦》居首。王蒙先生就很生气,他说连《红楼梦》都读不下去,是中华民族读书人的耻辱。 白先勇:我同意。怎么会这样?我以前讲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看过青春版《牡丹亭》的,一种是没看过青春版《牡丹亭》的;现在我要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看过《红楼梦》的,一种是没看过《红楼梦》的。 北青报:现在出版的新的文学作品你都看吗?比如台湾更年轻一辈的? 白先勇:我都看的,那是一种新的风格。大陆的我也看的,韩寒我也看的,再年轻一些的就看不过来了。据说你们这边每年上千本小说,看不过来的。 北青报:有您比较喜欢的吗? 白先勇:我还是比较喜欢中生代的那批 ,莫言、余华、贾平凹、苏童、王安忆他们这一批。 北青报:对于这批 ,似乎现在有一种现实焦虑症,读者也习惯性地批评说现实太精彩了, 在这个荒诞的现实面前输掉了修辞? 白先勇: 现在确实需要一种特别的形式来表现现实,现实确实变化太快了。这三十年,可能在人类史上也没有这么大的变化,目不暇接,不怪 赶不上这个变动。以前我们讲记忆,现在写一个城市的东西,过两年就不见了。北京,我来过很多次,好像过几年就是一个新城。 这种情况下, 要自己想办法。我的看法是,文学是写人性人情,人性人情是不变的,除非哪天发明一种药,人变成外星人了。喜怒哀乐,生老病死,抓住永恒的东西来写,总是会触动人的不变的东西。最近,我的小说《孽子》在台湾改成舞台剧,轰动得不得了,观众哭成一团,连我自己都被自己感动了。自己写的东西,自己也掉泪,真要命。我想,那就是因为它里面抓住了一些不变的东西——人伦。 谈两岸交流 文化是两岸交流最大的公约数 《甄嬛传》看得疯掉了,我也看,好看! 北青报:您曾经说文化是两岸交流最大的公约数?现在两岸的文化交流您觉得处在一个什么阶段? 白先勇:文化是两岸之间的一种共识。不是政治,经济,利之所趋。文化上,两岸、全世界的华人、中华文化、文明都是共识,真的要努力复兴我们的文化,有可能的。青春版《牡丹亭》成功的意义在哪里?那就是两岸合作的一个大文化工程。 表面看来,两岸交流已经相当频繁。台湾对这方面的影响,邓丽君、琼瑶、周杰伦,流行的,台湾戏剧、台湾的文学也渐渐引进了。大陆的文化到台湾去的,也有不少,连续剧《甄嬛传》看得疯掉了,我也看,好看!《雍正王朝》,席卷台湾;昆曲很奇怪,台湾喜欢大陆的昆曲,听戏的也有,但是我觉得还不够,远不够。文化其实就是文化,不要涉及政治,真正的文化交流,还可以深入,大陆文化这么丰盛,这方面应该加强,应该让台湾感受到民族认同。 北青报:昆曲接下来还有哪些计划? 白先勇:北大的昆曲课程还要继续做下去。这个课程很贵,一年一百万。我又帮他们找了钱,美国一个基金会。我希望北大能够一直接续下去。以前,俞平伯他们本来就在北大教昆曲,我帮助恢复北大的传统而已。我在香港中文大学又设立了一个,明年在台大再设立一个,内地、港台都有昆曲中心。我希望在校园里头,把昆曲当做一个文化启蒙课程,学生喜欢嘛,又有戏看,又有课听,潜移默化地,5年在北大教了好几百学生出来了。西方谁不学古典音乐、歌剧?我们真的缺少这些。对自己文化,文化复兴,要从教育开始。 北青报:您现在的工作重点是什么?比如父亲的传记什么时候能写完?我们已经太久没有看到您的小说了,还有计划写吗? 白先勇:我父亲的传,写不完了,太复杂了,他和蒋介石40年的关系太复杂了,写不尽,一本一本慢慢来吧。小说也会写,肚子里有一大堆,出版的时候再说。 文/本报记者 罗皓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