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敬伟,1961年生,祖籍安徽无为县,著名泥塑艺术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南京江南泥人创始人,江苏省南京市文联协会会员,江苏省南京市工艺美术家行业协会会员,江苏省南京市朱敬伟泥塑创作室理事长,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社会组织发展促进会副会长,现供职江苏省南京市河海大学,任图书馆馆员。
朱敬伟先生自幼喜欢绘画和泥塑,他勤奋好学,在创作绘画和塑造泥塑人物与故事中,能融合近现代名画家吴友如、丰子恺等人的画法,使其自成一家。和泥巴、捏泥人,捏老城南、捏夫子庙……朱敬伟在南京捏了40年,也真捏出名堂来了。他中学毕业即参加工作,捏泥巴一直是他的爱好特长。13岁时他捏的“三打白骨精”,其逼真灵透,看过的人都很难忘。他喜欢城市里各种风格的建筑,于是捏明清老屋,捏民国建筑,捏乡村民居,期间还完成了对素描、木工、泥工等基本艺术或技术的学习掌握,为后期捏泥塑打下了良好的科班功底。
他还擅长佛教方面的禅意画和风俗画,对佛教文化也有一定的理解和研究。对民俗文化的研究与演变既是一位活地图,也是一位理论家,而他的绘画风格均以线条描绘,禅意十足,凡看过他的画者,都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如听风;如赏雨;如养心。
他的泥塑创作独具特色,自成一统,与天津泥人张和无锡惠山泥人,既有异曲同工之妙,又有天壤之别之处。他的作品在写实中突变夸张,变形中又显大写意风格。泥塑人物造型可爱、乖巧、有血有肉有灵魂,给人一种仿佛呼之欲出的感觉, 加上故事情节搭配合理,全部作品都显得内在饱满,情感交融,形态逼真,表现手法淋漓尽致,作品造型栩栩如生。能让观众在观摩、欣赏中,与泥人之间产生种种共鸣,在共鸣中找回生命中久远的记忆,这些体征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体现得十分完美。
在2011年在南京举办的朱敬伟百年风情泥塑展上,他的作品震撼了许多前来观看的市民、爱好者和专家。一个个泥塑人物和故事紧紧扣住了人们的心弦,将人们早以淡忘的记忆和埋藏在心灵深处的往事又被呼唤和激起,让许多观看者流下了感动的眼泪,这就是他的泥塑为何有如此动人的魅力所在,为此,许多观众认识了他,拜他为师,从此成了朱敬伟泥塑的粉丝。
他的泥塑作品色彩纷呈,风格又有多样性,不同作品,不同情节,又有不同风格 ,而这一切都归根与早期受教启蒙大师丰子恺先生绘画风格的影响,人物造型简洁 自然,色彩搭配合理,整体作品古色古香,韵味悠长,给人启迪与反思。作品中的建筑物、舟车和家具的制作,又吸收了民族传统工艺和欧洲焦点透视的技巧和方法,是一位将传统民间艺术与现在技术结合的泥塑家,同时,这些知识的积累和眼界的开阔,也把他造就成了一位画风独特的禅意画、风俗画家。
朱敬伟先生在泥人世界的摸打滚爬,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其作品也逐渐被社会认可和喜爱,很多泥塑作品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引起了社会、政府和人们的注意,先后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展览,也参加了很多比赛,获得了很多奖项。
2009年获得南京市秦淮区民间工艺大赛二等奖 2011年获得南京市鼓楼区先进个人奖 2011年获得南京市举办的职工技能大赛民间工艺大赛二等奖 2011年10月在南京市举办朱敬伟百年风情泥塑展 2012年1月在南京市举办朱敬伟老南京风俗泥塑展 2012年10月在南京市河海大学举办朱敬伟泥塑展 2012年获得南京市举办的职工技能大赛民间工艺大赛一等奖 2012年获得南京市政府支持优秀民族传统手工艺朱敬伟泥塑创作室资金资助 2013年获得南京市举办的职工技能大赛民间工艺大赛优秀奖,同时获得南京市工会优秀创新能手和五一创新能手称号
于朱敬伟先生在泥塑上的成绩,他的作品被政府成功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青奥也收纳了他的《清明上河图》作品,可见他的作品逐渐得到了权威机构的认可。他的作品不在市场上销售,他的作品非常有收藏价值。由于泥塑艺术的专业性以及市场上后继乏人,这项古老的艺术奇葩,有可能会淡出人们的视线。为此,朱敬伟先生在四方呼吁的同时,凭借自己的一己之力,拯救这朵开放在世间的瑰丽花朵,他希望政府能够加大扶持力度,也希望社会上的有识之士能够解囊相助,使这朵备受百姓喜爱的艺术之花常开不败。笔者也希望有良知的企业家以及有实力的个人能够伸出爱心之手,繁荣泥塑之花!
(责任编辑:杨良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