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兰是满语“果实”之意,这里曾经是满清皇族生产粮食和水果的基地,地处长白山脉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颜雪是这座塞外小城的文联副主席,自2009年起,四年的时间,她把舒兰市的文联工作做得风生水起,2013年被省文联评为先进集体,参加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文联工作会,并在会上介绍了经验。一位女子是如何带领舒兰市文联走向复兴的呢?她当过民办教师,当过乡镇领导,还曾经在当地文化部门分管过文物和体育工作。当她走上了文联副主席的工作岗位的时候,才知道,文联只有她一个人,是个空架子,难怪在世人的眼里是弱势群体,但她是个从不服输的人,要改变弱势群体的观念,从何抓起?如何开展工作?给她出了一个大难题。 颜雪,1964年出生于吉林省舒兰市,她既有东北女性的大气泼辣,也有知性女人的温婉细致。记者见到颜雪的时候,简单一交流,就感受到她的爽朗性格,说话办事干净利落,决不拖泥带水。 记者:在担任文联副主席之前,你担任过很多岗位的职务,到文联工作也有必然的原因吧? 颜雪:我想是吧,在到文联之前,如果说与文艺工作有联系的话,那就是我担任过舒兰市 协会副主席,请著名 魏巍作序并题写书名出版了个人散文集《飘雪的日子》;还担任过舒兰市文化新闻出版和体育局副局长,当时分管文化创作和文物等工作,参与举办了国家级金源文化研讨会,策划出版了出了四本关于完颜希尹的书,把停了多年的舒兰文艺杂志《细鳞河》复刊了。 记者:根据你的介绍,做文联副主席也是行业里手啊,那你是如何开展文联工作的呢? 颜雪:刚来的时候,文联只有我一个人,是个空架子!怎么办?我这人干什么都有不服输的劲儿,必须正视现实,踏实工作。干好任何一项工作都不容易,尤其是干好文联工作更难,做文联工作必须时时充满激情,才能打开工作局面。要干好文联工作,必须热爱文联工作,尊重一切喜爱文艺的人。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给我的体会是,无论任何工作都需要人脉来支撑,都需要有人气。这人脉和人气则来自于对工作的激情和对同志的理解与尊重。 如何担当?自知任重而道远。因此,把坚持学习放在了首位,了解文联的历史,文联具体要做什么,怎么做,从哪做起。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觉得首先要扭转外界对文联是弱势群体的印象。如何扭转,就是要看重自己这份工作。要想别人尊重自己,首先不能自卑,不能把自己放在弱势的位置上,要发出声音、做出成绩让人们知道文联的作用。在今天媒体和网络覆盖之广、良莠不齐的特殊历史时期,文联更要勇于担当社会的责任,传播先进文化思想,传递正能量。 我把整合队伍,凝聚人心作为文联的重中之重。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协会已经基本自动解散,文艺人才处于散兵游勇,各自为阵的状态。面对现状,我虚心走访市内外文艺骨干,倾听他们的呼声,吸纳他们的意见.在走访和座谈中,我被我们这座小城文艺界人士的热诚所感染,他们积极为文联工作献计献策,跑前跑后,出钱出力,令人感动。我找不出恰当的比喻来形容,只能说他们像一团火,我的激情只是他们的一个燃点,他们在炙烤着我,也在燃烧着我,我必须向上,再向上,飞起来,否则我会被同志们的热情烤焦。于是我和大家一起,策划各种大展赛,开展各种志愿者活动。我们深入基层,进学校,进军营,进社区,下村屯,不仅送文艺,也在基层发现许许多多文艺人才。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我市文联有下属协会(社团)17个,有文学创作基地3个,摄影基地2个,书画根艺创作基地2个,农民画创作基地1个,有各级会员2100余人。理顺了机制,凝聚了人心,激发了文艺人才创作的热情,形成了组织比较健全、活动经常开展的火热工作局面,我们也凭工作实绩赢得了组织信任。2013年4月,我代表省文联参加了北京全国文联组联工作会,会议交流了我市文联的工作经验,2013年5月,被省文联提名为全国基层文联先进集体候选单位,2013年12月,我们文联工作首次被写进市委工作报告,并对取得的成绩提出了表扬,这些都极大的鼓舞了文联工作者的士气,振奋了精神。 记者:今非昔比啊,现在的文联有这么大的成就,不仅是靠不服输的精神、靠激情来完成吧? 颜雪:做文联工作必须常怀奉献精神!记得中国文联副主席覃志刚说:“文联就是上联下联左联右联,你文联要是没了人气,那也就快断气了。”这话给我印象很深,文联是文艺爱好者的家,文联工作就是要把这个家热起来,做好服务工作,只有服务好了,这个家才会有向心力、凝聚力、号召力。服务就必须要有奉献精神,面对文联缺乏资金,缺少人员,办公条件落后等困难,我们不卑不亢,不求不靠,坚持 “办法总比困难多”。 我一直坚信,做好身边的小事,才有能力去做大事,否则,即使大事落在你的肩上,你也不一定能挑起来。2010年,我们第一次策划全市书法美术摄影大展赛的时候,既没有钱也没场地展示。我们决定先搞展出,让领导、干部和群众看看我们本地人的书画摄影艺术水平。经多方请示,终于同意我们在政府大楼的三楼、四楼的中厅和走廊布展,这样凡是上楼的人都会看到这些作品。领导上班大都很早,下班很晚,他们早晚经常在作品前流连忘返,机关干部也非常喜欢,就连来上访的群众站在那些书画作品前也屏息凝神。这一次展出引发了大家对本城文艺作品的兴趣,也引起了领导的重视,达到了预期效果。 而在此之前,前期装裱和筹备费用都是我自己拿的,来回用私家车拉这些作品,楼上楼下搬运和布展,都是我和志愿者亲力亲为。四个玻璃斗方抱着上楼梯,一不小心容易摔倒,就我这身材一次次的搬运,累得气喘吁吁的。那一年我刚买的新车,后备箱被画框划坏了,很心疼,可是没办法,我们没钱雇车。我的家人说,“人家做领导公车私用,你这家伙私车公用,把你搭上不要紧,油钱都搭上了。”每年无论上山下乡,还是志愿者活动,我既是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也兼职司机、搬运工等多重角色。 正所谓“一情天下无难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的行为影响着身边的人,文联的周围似乎有着强的磁场,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大家不计报酬,不计得失,社会反响极好,同时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上级文联、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从2010年开始,我们已经连续四年举办了舒兰市新年音乐会, 2011年我们承办了吉林市 协会创作年会,出版了《不息的细鳞河》文学系列丛书16册,2012年,我们创办了《细鳞文艺》杂志,承办了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摄影展的启动仪式,省文联党组尹爱群书记亲临现场,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我市文联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对我们是极大地鞭策和鼓励。 会刊是文联的品牌,也是团结广大文艺爱好者的桥梁和纽带,《细鳞文艺》创办之初属于三无单位,无经费无人员无办公室,面对那么多期待和热诚的目光,我决定重头再来。钱的问题,先赊账印刷,办得好的话我再申请钱,不好就当我消费和大家玩了。人的问题,把原来编辑部解散在家闲着的于老师借来,办公室就在我对面加张桌子。没桌子就出去捡,编辑部的桌椅有蓝、灰的、黑、黄、棕各种颜色都有。电脑也是捡来的,因为太慢太卡,于老师就每天背着自己的手提电脑来上班。其他的编辑、校对都是志愿者。集中审稿大多利用休息日和下班后,作协主席韩温江担任总编审,他的家是我们的第二编辑部,连夜审稿一般都在他家吃饭,大家各尽所能。我们没钱去饭店,如果在单位审稿校对,我就买点菜,回家给他们做饭。两年来,《细鳞文艺》一直秉承着“文化是一种力量,文化是一种情怀,文化是一种影响,文化是一种温暖”的理念,坚持传递大爱和正能量。如今,《细鳞文艺》已经成为我们舒兰的一个文化品牌,逐渐走出乡邦,成为外地人了解舒兰的一个窗口。2013年《细鳞文艺》已经列入了全年财政预算,编辑部也有了独立的办公室,办公设备全部更新,我们深刻感受到文化春天的暖意,“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我们坚信一切都会越来越,更要珍惜这大好春光,加倍努力工作。 记者:果然!奉献精神起到了大作用,也获得大丰收,那么你在工作中还要什么好的做法来分享一下呢? 颜雪:只有这些还不够,做好文联工作必须要有创新精神。创新永无止境,因为各地环境、经济条件以及领导重视程度的不同,文联工作不可能有统一的模式,我们努力结合实际,探索适合本地文联发展的新模式。工作中,我们认真探索文艺惠民,文艺成果与人民群众共享的新途径,积极开展文艺进机关、学校、社区、军营、厂矿、农村活动,我们的文联志愿者服务团成立于2011年,从开始的10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千余人,声势比较大,活动也很有影响,每年都多次组织文艺志愿者下基层,开展送书画等文艺活动,深受群众欢迎。 舒兰的红叶谷、鹭岛、凤凰山等景点的开发,就是文艺志愿者在网站发起的,他们自费清理周边环境,自费接待外地影友,打造舒兰特色景点。一直以来,我们开展“大美在民间”搜索活动,把一些深藏在民间艺术作品和艺术人才发掘出来。今年我们成立了文联文化产业基地,把舒兰艺术艺术作品市场化运营,目前取的了较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