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淘书斋主人蒋德森:爱书就是成功最大的秘诀

时间:2014-03-17 16:04来源: 作者:孔夫子旧书网供稿 点击:
淘书斋,创办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成都,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最早、最大的民间古旧书店。随着书店的不断发展,淘书斋是曾在京津沪连锁经营的民间古旧书店。同时,在诸多书店、古旧书店面临着经营困境的情况下,淘书斋在成都依旧保持着4家店面,俨然已经成为成

淘书斋,创办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成都,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最早、最大的民间古旧书店。随着书店的不断发展,淘书斋是曾在京津沪连锁经营的民间古旧书店。同时,在诸多书店、古旧书店面临着经营困境的情况下,淘书斋在成都依旧保持着4家店面,俨然已经成为成都古旧书业的标志。

不要认为这样的古旧书店的创办者会是“老古董”,淘书斋的创办人、年逾古稀的蒋德森先生对于新鲜事物有着极强的接受能力,他还是第一批在孔夫子旧书网开通网上旧书店的人。

然而,当被问到成功的秘诀时,蒋老爽快地笑,说到,“哪有什么秘诀,我就是一个爱书的人。”

谈秋拍:

与蒋老约好的访谈时间,恰逢秋拍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蒋老来到北京参加拍卖会,也顺便谈起了他刚刚参加的几场拍卖会的感受。

精神矍铄的蒋老,讲起话来声音洪亮,“现在的情况是这样,一方面拍卖公司感到有压力,因为拍品征集上可能有些困难,有一部分藏家手里有好的东西,但是不愿意拿出来,认为价格不好。另一方面,想要拍到好的藏品的话,价格还是贵的。”

以往的时候,大部分拍卖会蒋老都会参加,不过最近由于事情多,比较繁忙,今年的拍卖会只是选择性的参加了一些。蒋老表示,从近些年整体来看,古旧书市场总体涨幅不小,不过,“从秋拍来看,市场还处于僵持阶段,有人觉得行情不好就不出货,市场上没有好的东西,所以买家也都处于观望阶段。与今年春拍相比,市场表现区别并不是很大。所以,古旧书市场的发展,还需要经济的发展作为基础,需要些刺激。”

谈经营:收书、整理、定价处处皆学问

对于书店中的各种事务,蒋老总是亲力亲为,从收书,到整理,到定价,到最后售出,虽然繁杂,但对于蒋老来说更是乐趣。

近期,古旧书店的生存状况受到了多家媒体的关注,似乎古旧书业都刮起了一阵唱衰之风。蒋老却能够将古旧书店开的风生水起,成为业界的楷模,肯定很多人都想知道其中的秘诀。然而他却笑言“没有秘诀,但是说一点儿“道道”都没有也不是,这不叫秘诀”,称自己“只是一个爱书的人。”

说起书店的经营,蒋老直言“把握书店的定位很重要”。

“以前旧书店应运而生,存在一定的契机。以我比较了解的成都为例,当年城市拆迁、拆城,迁新居,特别是年轻人把老一辈以前的书都卖掉了。当时的书源比较集中,比较丰富,开书店作为谋生的手段来讲是低成本的,不需要很大的资本,书店比较容易生存。”

“但是近年来,房价、工资、生活开支等各方面的支出都上涨了,销售成本增加。但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出在书源上,书源不像以前那么多了。这时候有一部分人会觉得,做古旧书这一行太累,加上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所以可能就转到别的市场中了,这种情况就造成了分流。”

而在蒋老看来,自己在经营上最大的特点就是“爱书”。“因为我自己就爱书,不可能去做其他的。所以别人在古旧书行业做的时间长了可能觉得累,转行了,但我到如今都没有觉得累。我喜欢旧书,看到书都很有亲切感。再加上我与读书人谈得来,能聊,这比什么休息都好。所以,开旧书店这个事情,对我来说可能跟别人不一样。”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蒋老将自己多年来的心得也与大家分享。从收书到整理,到定价,每一个小的细节处都包含着蒋老多年的经验积累。

他毫不吝惜,娓娓道来,“古旧书店本身还要有特点:那就是“拾遣补缺”,外面没有的书,在这里有可能找到;外面能够找到的,这里应该便宜点。古旧书店从来没有排班站队的,再没有这个特点就开不下去。”

在收书方面,蒋老“将不少冷僻的书都做了注意,只要它还有生命力,还能给人家有用,这样的书我们都收集。因此别人到我这里来,他会有收获,所以读者群就容易形成。另一方面,在收书的时候是按印张收,但是也要看书的质量,流通狀况,价格不一刀切,绝不用秤称。”

在书籍定价上,“新书都有明码标价,旧书不同。旧书的定价很重要,我们是按印张定价。(新书价等於印张的印刷工价加稿费加管理费加税收加利润,它随物价,工资,印数的变化而变,从建国到1983年书的每个印张是八分到一角钱,今年每个印张是二元伍角到五元,个别书会更高)所以印张定价就分三六九等。有的人把书看的重,定价贵,这样的书也能卖掉,就是卖给同好。但肯定就有买家会比较,一比较就不出手了。所以有人觉得书比较难卖,就要考虑下价格定的怎么样。”

在卖书的时候,“我是看书不看人,这个书该怎么卖就怎么卖。成都的四个店中,我打理的店全是旧书,包括一般的旧书、民国的书、线装书。线装书是重点,一面墙,大概8米左右,全部码满。别人从外面往里看,有个气势。后面的书架上,都摆上书,凡是书架上的书都可以翻阅,除了线装书。”

蒋老不仅在成都拥有4家店面,还曾将古旧书店开成了全国连锁。在蒋老看来,价格调控也是古旧书经营中的重要手段。“我相信甲地卖不出去的书,乙地不一定卖不出去。1元卖不掉的书,5毛不一定卖不掉,孔夫子旧书网的好处就是把全国的书都集中在了一起。”

谈旧书潜力股

此次来京,蒋老还与一些资深藏家碰了面,聊了聊市场,聊了聊旧书。

数十年的读书、收藏生涯,二十多年来在古旧书市场中的经历,蒋老可谓是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古旧书业的每一步发展。凭着自己对书的热爱与研究,蒋老对市场的变化及发展了如指掌,对于不同种类图书的价值也有自己比较和取舍。

古旧书收藏,不仅要了解各类旧书的价值,更要善于研究、总结,发现不同种类古旧书所具有的、却未被人们重视价值,使之物尽其用,才是古旧书最好的归宿,更是藏书人的责任。

“抽印本多半是著作的第一次印,最接近作者的原稿,极具参考价值,但是目前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蒋老在聊起近期心得时这样说到。

“比如,郑振铎的《世界文库》,当时他把一些文章这一期刊登一部分,下一期再刊登一部分,这在当时是作为一种经营、营销的手段。不过后来才发现,更早以前就有这种形式。邓实、刘光汉当时与章太炎一道办《国粹学报》就是采取这种方式。比如某位学人的学术论文,本期刊出第一部分,下一期再刊第二部分,没准儿第三部分就隔了几期再刊出。所以,对做学问的人来讲,要将这些文章都收集齐是很不容易的,很难。用现在的话来讲,你必须是他的忠实粉丝,一期不落的买,才能收集齐。”

“虽然收集很困难,但是当时有一些老先生要做学问,对此情有独钟,在这上面花了很大的功夫,自已做学问,写成文意发表,向刊发单位要一点自己写的那篇文章,这就是“抽印本”。这些文章,后来有的重印时做了改动,有的家人、子女在整理时做了修改。而当时的抽印本全都是按照最初刊发的原文如实的印出来的,在这种情况下,抽印本就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从原始版本到修订本,从中就可以进行对比,归纳出其中的学术含量及差异,也是一种变化的体现。”

“事实上,目前一些爱好者手中不知不觉的会收集到抽印本,但是都没能引起大家的注意。同时,抽印本的存世量也不是很大。因为当时的抽印本都是送人的,送给师友商讨、研究。更有部分老一辈学人,他的书再版机会少,所以他们的文章抽印本就更显珍贵。”

然而,蒋老在讲到抽印本的价值的同时,也强调,“任何事情都要有度。像前些年的明版白棉纸、版画、初印本等等,物以稀为贵,受到人们的推崇。不过,作为收藏品市场价格应在合理的范围内,要掌握好尺度。”

谈收藏

蒋老的藏书颇为丰富,不说普通版本的古旧书籍,仅线装古籍就近万册,善本上千册,蒋老经手的各种古旧书更是不计其数。

有人将蒋老视作“传奇”,也有人称他为“书王”。听到这些称呼,蒋老颇有些严肃的讲,“不敢当啊,我就是一个喜欢书的人,只是接触到的书可能多一些。我是有一些线装书,也读了一些书,但是我没有读过的书还很多,没有见过的书更多。”

蒋老不仅藏书、卖书更读书、懂书。在蒋老看来,虽然近几年参与古旧书市场的人多了起来,读书的人和收藏书的人都增加了。但是卖书的人增加的快一些。古旧书行业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能够有实力收藏旧书、收藏线装书的人多了,但是能够读线装书的人还少。造成了,买得起书的人不读书,真正读书的人买不起书的情况。不过,买书不读的人,起到了保管书的作用,他们比图书馆都更用心保管。”

此外,蒋老还认为,旧书市场中的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慢慢都会改变。一方面,现在市场不断有新的爱好者进入,这是古旧书市场不断发展的一个基础。另一方面,“旧书市场的价格每年都在递增,总体在10%至15%左右,差的时候也有5%。没有说旧书市场今年就垮了,只是没有其他市场涨幅大。”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奥达的马队:悲欢际遇

作者:阿来

我们的故事不过是唱给一些已经湮灭了踪迹的过客的挽歌。他们曾勒着坐骑在历史的黎明中显出身影。从此君临一个时代。…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