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究竟难在哪儿? 在近日闭幕的北京市两会上,市政协委员、中央编译出版社总编辑刘明清联合新闻出版界委员提交了一份《关于设立北京全民阅读公益基金的提案》,建议北京市政府领全国之先,由北京市财政局、文资办等联合大型文化企业尤其是出版集团设立全民阅读公益基金,切实扶持和指导基层群众阅读推广活动,发动更多阅读推广志愿者在社区、学校、公司等区域长年组织不同规模的读书会、读书沙龙,服务于北京市全民阅读工程。 提案建议,设立北京全民阅读公益基金,承担资源平台、支持平台、推广平台三个职能,推动民间各类自发性读书活动向规模化、规范化、常规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 全民阅读率低下一直都是许多人担忧的问题,阅读对于一个社会,对于人们究竟有着什么样的作用?又如何才能改善公众的阅读状况?刘明清说:“在未来的发展路径,市场机制将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在提高全民阅读量的工作中,发挥民间和社会组织的力量,无疑也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推动阅读的社会力量 在文化发展中,读书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和基础。目前很多城市都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读书活动,但是影响力还不够广泛,因此,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更多的注意力能够关注到读书的领域中来。 北京晨报:为什么会想到发起这样一个提案? 刘明清: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它的定位是文化中心和政治中心,但实际上,更多时候,人们关注的是经济发展的问题,而对于文化的重视并不足够,对一个大都市来说,这是一个应该引起注意的大问题。而在文化发展中,读书又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和基础。目前很多城市都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读书活动,北京也有,但是影响力还不够广泛,因此,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更多的注意力能够关注到读书的领域中来。 北京晨报:这个公益基金的作用会是什么样的? 刘明清:过去我们发展文化,多数是通过政府主导来进行的,有一个保姆型的政府来包办一切。而从未来发展的路径来看,市场机制将会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发挥民间的、社会组织的力量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民间组织和社会力量,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资源,了解人们真正的需求和想法。目前在北京,已经有了不少民间机构发起的读书会,包括一些企业内部也有读书会,这是好现象,也是社会转型的一个表现和雏形。有这样一个基础氛围,我想,未来会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文化建设中。 刘明清:读书让生长不再野蛮 全民阅读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2年我国18至70周岁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39本,相对于发达国家动辄数十本的阅读量明显低下。而另一方面,中国早已成为世界出版大国,2012年,中国出版图书总量超过40万种,79.25亿册。 去年,全民阅读立法已经列入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证明推动全民阅读正在成为整个社会的工程。从出版到阅读,如何让图书真正变成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刘明清说:“一个人的成长史,其实也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时代的精神建设,读书是最根本的基础,真正思想性的阅读非常重要,而要实现全民阅读率的提高,首先要培养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 国民阅读率令人堪忧 我们现在的房地产业非常发达,大房子越来越多,但是这些大房子里有书房的有多少?社区里的洗脚房很多,但是书店却没有踪影。 北京晨报:国民阅读率低下的现象一直被人们所关注,您认为阅读的重要性在哪里? 刘明清:从调查数据来看,国民阅读率确实堪忧。从个人的感觉来看,很多人都曾经谈到,在发达国家,地铁、公交、机场、公园到处都能看到读书的人,而在中国则很少。再如,我们现在的房地产业非常发达,大房子越来越多,但是这些大房子里有书房的有多少?社区里的洗脚房很多,但是书店却没有踪影。这些年来,实体书店的衰落引起了很多关注,当然这和现代阅读技术的发展有关系,网络、手机阅读,包括网络书店的兴起等都影响着实体书店,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房租太贵。目前国家已经明确要为书店减税,这是好事,但是房租的问题仍旧困扰着书店。 北京晨报:如何改变这样的状况呢? 刘明清:中国经济三十年的发展,早起的野蛮生长阶段渐渐过去,这个时候,人们的文化需求越来越重要,但是怎么样才能满足文化需求,提升品位呢?阅读毫无疑问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这就需要培养公众的阅读习惯。比如说有一些地产商,他们在新的社区中建立图书中心,结果发现,对于提升社会的品位、聚拢人气的作用很大。所以说,培养阅读习惯,改变观念非常重要。 跨过阅读的最后一公里 政府主导阅读活动固然不错,但政府力量毕竟有限,同时也会出现一些书目老旧的问题。发挥民间和社会的力量,会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北京晨报:出版的繁荣和阅读量的低下之间存在的差距,被许多人称为阅读的“最后一公里”,您怎么看这个矛盾? 刘明清:究竟怎样才能真正培养起公众的阅读习惯,这其中需要非常多的工作,比如办阅读会,现在也有不少办得很好的阅读会,但是组织者多是义工,在稳定性、长期性上可能就会有不足,要让阅读会制度化、长期化,就需要对组织者加以培训,谁来做这个培训?比如书目的遴选,出版市场书太多了,怎样找到合适自己的书籍?或者说怎么样把垃圾书剔除出去,这也需要有人来做。 北京晨报:你提议的北京全民阅读基金是否就是为此而设立的? 刘明清:是的。政府主导阅读活动固然不错,但政府力量毕竟有限,同时也会出现一些书目老旧的问题。发挥民间和社会的力量,会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比如说有这样一个全民阅读基金,它就能对读书会的组织者、阅读的引领者加以专业培训。也可以定期组织专家学者,比如出版领域、教育领域,包括学术领域的专家去做数目的遴选工作等。 正向的评价很重要 推广阅读是一个长期的、精神和思想意义上的工作,它非常重要,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文化内涵,最根本的体现在阅读当中。 北京晨报:在其他方面还有哪些意义? 刘明清:推广阅读是一个长期的、精神和思想意义上的工作,它非常重要,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文化内涵,最根本的体现在阅读当中。但另一方面,阅读推广又是一个市场效应不足的工作。比如说媒体,媒体的阅读版,相对于汽车周刊、房产周刊,经济效应要差很多,但它是一个媒体品位的表现,没有读书版,就会让人感到欠缺点儿东西。包括各个网站也如此,读书并不赚钱,但它不可或缺。我想,对于这样的工作,就应该给予市场效应之外的正向评价,而我设想中的全民阅读基金,就可以做这个事情,每年对那些为推广全民阅读做出贡献的媒体、平台,包括个人,进行正面的评价和奖励。这样的奖励现在也有,但我想,通过社会组织去做的话,会更好。再如出版机构,现在出版业中追求短期利润,出版大量垃圾书籍的现象不少,但同时也有坚守品位、坚持做好书的机构,他们对于文化事业做出的贡献,也应该得到更好的评价。 北京晨报:怎样保证这些工作的效果呢? 刘明清:最根本的原则在于,对于阅读的推广、评价等活动,是扶助性的,不是说谁来要钱就给钱,而是通过制度化、长期化的工作,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流程,比如说对于阅读会组织者进行良好的培训,对于阅读推广者加以奖励,并不是直接给钱让他们做工作,而是对他们工作的一种帮助和评价。 ■不同声音 白烨:让阅读变成精神生活 全民阅读一直是公众关心的话题,相比过去,我们的阅读率真的变低了,还是我们传统的阅读习惯正逐渐消失?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说:“阅读的问题,是整个社会的文化环境氛围变化所致,年轻人并非不阅读,而是传统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变化,阅读变得快餐化、碎片化、时尚化,变得快而浅。怎么让阅读变成一种精神生活,这是一个综合的工程。” 快而浅的阅读 北京晨报:全民阅读率的低下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焦虑,您怎么看这种现象? 白烨:这恐怕是整个社会生活、文化氛围的变化所致,年轻人并非不阅读,实际上,他们的阅读量非常大,但是这种阅读和我们所提倡的传统阅读方式不同,他们更习惯于通过网络、手机、电子阅读器等来阅读,阅读表现出来另外一种形态,变得电子化、碎片化和快餐化,变成了快速阅读、浅阅读、时尚阅读。在我们看来,这样的阅读是不够的。 北京晨报:为什么不够? 白烨:阅读并非是单纯地接受信息,还要有质量、有深度,成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而非仅仅是一种消费行为。 功利之外的阅读 北京晨报: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白烨:首先,和网络科技的生活化、便捷化有关。其次,也和当前社会中人们务实性的需求有关。更多宣泄式的阅读、实用性的阅读被人们所接收,而注重长远的、精神性的阅读则很少。一个社会的变化,不仅仅有看得见的部分,还有看不见的部分,而恰恰是看不见的这一部分影响着阅读的方式和习惯。 北京晨报: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阅读观念? 白烨:仅仅有浅阅读、时尚阅读是不够的,应该把阅读变成一种人文精神层面的生活,在观念和价值上,主流的价值应该起作用,而不是功利主义在起作用。 注重年轻人的阅读 北京晨报:怎么样才能改变这种阅读的状态呢? 白烨: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社会活动的推广宣传、学校的家庭的教育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