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红,沈阳书友,自幼喜书,涉足古旧书行业二十余年,其部分藏品曾被收入《辽代石刻文续编》一书。
书蠹常红 图/孔夫子旧书网
与书有缘
从小,常红就与书有着不解之缘。小学一年级,他随着父亲到大兴安岭的根河生活,住所的对面是当地唯一一家书店,常红就常去那里看书、买书,以连环画为主。不仅如此,年少时的常红还经常偷看父亲的书,比如外国名著、中国历史、地理方面的书籍。
工作之后,常红去了满洲里的矿区,虽然宿舍里有图书室,但是门却总是关着。有一天,终于等到图书管理员,他才知道因为很少有人来借书看书,所以管理员也是偶尔才来。慢慢地,常红和图书管理员成为好朋友,他说,“那时才真正读了些书,后来图书室的一部分书给了我,算是我藏书的家底。”
然而,生活的艰难和美好都在于它的不可预期。后来几年,常红经历了生意上的起伏,增长了人生的历练,也让他决定了今后要走的路。1993年,常红开始了自己的旧书摊生涯,用他的话来说,是“滴着血把自己的藏书换成了生存的必须”。
常红收藏的书 图/孔夫子旧书网
旧书行没有竞争,掌握信息才是生存之道
从此处到彼处,方见生机。在古旧书行业摸爬滚打,其中的艰辛自不必说。
2003年,常红在网上搜索到孔夫子旧书网,“冥冥中感觉到,一定有一大批和我一样喜欢书的人会知道这里。当时注册后开始学着登记上书,虽然是单指摁字,虽然枯燥,确实我真正要追求的,乐趣无限。”
彼时,正是古旧书行业开始发展的时期,常红豪不吝啬地与我们分享着他的经验,“靠着地摊与网络间信息的掌握,同时也得利于买方人数高于卖方这样的先机,网店的起步很顺畅。”“到了拥有旧书三千册(种)时,几乎每天都有进账,虽然挣得不是大钱,有时一个人也忙不过来。闲暇时又有看书的机会,很自由自在。这时就发现,我非常适合这样一直做下去。”
常红说做什么都一定要有定位,给自己一个规矩。他的规矩是,(书店)不要超过四千册(种)旧书,否则会忙不开,容易出错。
如今,很多人觉得古旧书行业越来越不好做,竞争越来越激烈。常红却有自己的看法,他觉得“旧书行没有竞争。如果是一本相同的书,会存在价格定位、邮资定位、以及新旧程度与服务好坏的区别,还有回复中的简洁、礼节、礼貌等很多因素。掌握信息是旧书店的生存之道,待人以诚,及时回复,多听买家建议,与买家多沟通。”
但压力确实是一直存在的。在古旧书行业打拼了二十余年的常红一直鞭策自己,“知识的贫乏会桎梏自身的发展,货源出现时的忧郁,价位的把握和定夺,可供自身学习的旧书店越来越多。”
对于现在的古旧书市场,常红的看法是“好书的价格稳中有升,大众化的旧书在拍场的成交量下降,但是整体数量却在上升。”不过,“真正的好书在孔网出现的要比从前多了,因为方便快捷,比拍卖会更有灵动性和生命力。收藏线装古籍的队伍在扩大,成熟的买家也正在增多,他们具备专家的眼力,拥有雄厚的资金,市场应该保护他们的投资热情。”他还说到,“古旧书市场不同以前,网络让买卖双方掌握的信息越来越均等,捡大漏的机会少了很多。”
常红的收藏:明版万历本张伯端《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法 金丹四百字》
明代何震刻栎园藏 黄学圯跋《七十二候印谱》稿本上下册
明代碧玉版王献之《大令十三行》经折装 图/孔夫子旧书网
“旧书好玩,就是太累”
这是常红在孔网的签名,或许也是他的心声。
对于他来说,旧书是生意,是生活,是缘分。他的文化公司曾经一次收购了一批韩国早期地图绘制专家李相万的所有藏品,包括大批手稿和制图工具。这次收购几经波折,历时三年,常红几次接到过书籍持有者的电话,却一直未能成行。而最终,当常红的公司收购这批藏品时,他也了解到这背后的故事:原来李相万的老伴是中国人,两人在中国相遇。当李相万在93岁高龄突然离世之后,才想将这藏品交给一位懂书之人。“这批书是有灵魂的,从韩国到中国的通化,再到沈阳,直到藏书的人故去。几十年里,这些书就一直陪伴着一位去国的老人,他走了,灵魂没散,他在寻找一个不被拆散的归处。”此后,常红将这批书一本本整理、登记、造册,并且靠搜索翻译出外文的部分,今年刚刚全部整理完成。
他去全国各地淘书,也去海外淘书,在淘书的过程中练就“火眼金睛”。他藏书,按自己的喜好藏书,总有同类书籍中的翘楚。有时候,他会从日本淘回几大箱的旧书,也偶尔耗费着时间和精力,却没有什么收获;有时候他将自己淘来的旧书藏起来,秘不示人,却也经常在朋友需要的时候,将自己的藏书友情赠送于人。一向只管淘书不管发货的常红,还因为少收书友的邮资,被爱人埋怨,不过爱人最终还是支持了他的做法。常红感慨,“生命与旧书,有令人唏嘘的时候,有好玩的一面,也有累人的一面”。
夫子问答:
问:(沈阳)当地古旧书市场发展情况如何?
常红:各个城市都是自发形成的(古旧书)市场,除首都占尽所有资源人脉以外,各地的古旧书市场都由私人业主控制,而私人业主并不重视文化发展,只用价值高低来衡量和定位古旧书,因它的利润无法和古董相比,所以被边缘化的厉害,以至于变成了所有古玩市场的附庸,不被推介和照顾。
本地买卖古旧书的地摊市场管理费又涨价了,很多零散的小户进不来,原本的流动水源一下子变成了死水,除非有一个真正的独立古旧书市场,既有老户又吸收新户,局面或许能改观。如今沈阳古旧书被分割成四块,更被边缘化了。要成规模,还得祈盼人们整体对文化和收藏保持热情。
问:能否介绍下您收藏的重点?
常红:我重点收藏有六个方面:1.边疆史地学;2.清代藏书家的个人研究专集和古籍版本知识方面的;3.近代地图近万张,几千种;4.辽金元时期新发现的墓志和碑拓百余种;5.档案和资料两吨多,近5000种;6.清以后,日本侵华时期的思想家、军事家、战略家的个人专集和人物传记。
问:您认为什么样的书才值得收藏,有升值的潜力?
常红:按我贩书的角度来看,将来升值的分出几种,不以新旧论的话,近年翻译的外国作品、重印的国外思想学术类、中国学者关于社会学政治学类的、前瞻性的、有独立见解和个人思想的。资料性强的;发行量少的;某一个专项研究的;印制精美内容博大的;49年以前各个小出版机构发行的;冷门领域未被开辟的;躲避显学,除非是大家的专集;真正学者专家的专著。其它的,在我发的标题为“几种高价格书籍(点击查看详情http://www.gujiushu.com/788828.html)”的书目里。
不过值得收藏的书,还是按个人喜欢标准的好,每个人都不太一样。
问:对古旧书爱好者们有何收藏建议?
常红:卖书的几乎都是藏家,知识也不分等级。我藏我喜欢,没资格对藏家说什么,都是我要学习一辈子的老师,要说也就是两个字:“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