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因电影《刀见笑》编剧获2011年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提名的张嘉佳,昨天携爆红微博的睡前故事书《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亮相南京先锋书店,签售场面之火爆,创下南京图书签售史上新高:9000册书,从下午1点签到了晚上8点。出版方兴奋地表示,要加印百万册,和柴静PK一把,张嘉佳则发狠话,书卖到50万册就裸奔。记者问女学生为何如此疯狂,回答:你懂的!一位被堵在门外的大学教授则摇头:看不懂!
采访取消直接签书
先锋书店门口成伞的海洋
昨天下午一点半,记者赶赴五台山先锋书店的张嘉佳的新书《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签售会,谁知书店门口早已被粉丝群们围得水泄不通,众多粉丝在寒风微雨中苦苦等候入场,几乎占满了人行道,书店门口也呈现出一片花花绿绿伞的海洋。书店里也挤满人群,一排排整齐的书架旁更是排起了无边无际的签书长龙,有的甚至提着篮筐,里面满满装着四五本。原定时间的记者专访以及和读者的互动环节不得不被迫取消。面对数千人的场面,主办方决定直接进入签售环节。
张嘉佳,这位被誉为“微博上最会讲故事的人”的80后
,早已在微博上就受到了年轻粉丝的热烈追捧和崇拜。这次的新书签售会现场,除了新锐
葛婉仪(独木舟)和星座达人Alex以张嘉佳的密友身份共同出席签售新书外,陪“老爹”张嘉佳走过全世界的金毛犬梅茜也来到书店助阵。如此新奇的“三人一犬”的签售组合更是让现场的读者们兴奋不已。
拥有“俊男美女”姣好面容的两大好友的出现,使得年轻的读者们大饱眼福。在“老爹”的帮助下,梅茜更是为现场的读者们在新书上按上了自己独特的爪印签章,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读者向记者坦白,自己从上午十点就来了,“一直等到现在,中午饭都没有吃,肚子早就饿死了,就为了能看上他一眼。”
曾写到哭断气
把自己的故事打散了写作
当被问及,写了那么多动人的故事,会不会把自己写哭?张嘉佳回答说:“我把过去几年的经历,都写在了这本书里。甚至把我的故事,打散了放在很多人身上。不懂的我不会写,写的都是我想说的。写下来的东西,不管是矫情还是冷静,我保证,自己就是这么想的。管春撞车时,毛毛点头时,胡言母亲去世时,自己写到哭断气了。活在残酷世界里的唯一堡垒,就是用善良打造的温柔。”
谈及创作新书的最初动机时,张嘉佳表示,“希望通过这些故事,能给喜欢的人一点点力量,一点点面对自己的力量。因为在过去的岁月,我们都会想去拥有一个人的全世界,可是只能路过。”
在《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书中,张嘉佳讲述了33个让人心动的情感故事。这些故事最初以“睡前故事”的形式,在他的微博上更新,吸引了无数追看的粉丝,单篇故事的转发量甚至超过了十万次,几乎每一分钟,都会有人在张嘉佳的故事里找到自己的影子。
书店紧急追加2000册
一日清空南京库存
签售现场,张嘉佳一直对每位排队签书的读者面带微笑,客气地说着“谢谢”、“路上小心”。这次张嘉佳在先锋书店的签售,创下了新高,书店一开始预备的2500本,在两小时内就被一抢而空。书店负责人表示,自己从来未见过这么多的签售数量,两点多就紧急调拨追加2000册,使得签售能正常继续,之后又几乎把南京库存清空。当天共签售图书约9000册,数量超过之前李承鹏、蒋方舟等人在南京的签售,创下了南京签售史上最高。
书中的故事为何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共鸣?张嘉佳觉得,是因为所有故事里都不经意地透出了一种意念:“这种意念,就是从绝望里看出希望。我们都需要希望,而无论任何状况,希望确实存在。”实习生何好
扬子晚报记者蔡震文/摄
■记者手记
为何而疯狂
一个人、一本书、一条狗,昨天南京先锋书店被“萌翻”。数千人围堵书店,为能得到一个人的签名,就连书店老板钱小华都感叹:“开书店10多年,没见过这场面。”
随着数字阅读的兴起,图书单价的水涨船高,要想让读者掏腰包,全媒体操作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微博“睡前故事”,张嘉佳不可能有今日之待遇,尽管他其实一直是这么讲故事的。
如今的先锋书店每周都会有签售,多的几百人,少的十多人,无论多少,安静在那儿看书的人,没被什么“名人”所牵动。记者曾看到,去年白先勇做客书店,围观者众多,也曾创书店纪录,但活动圈子外围依然可见埋头阅读的人群,不过这种持久的宁静,昨天被张嘉佳打破了。因为昨天的先锋书店店里店外都被粉丝占领,想进书店看书,买书,抱歉,门难进!一位被堵在门外的大学教授摇头感叹:“看不懂!年轻人这是怎么了?”
张嘉佳很会讲故事,他的文字简约幽默,故事又都不长,非常适合“手机阅读”,一篇小故事能铺设很多细节,讲爱情、讲兄弟,而且有南京地方特色,所以,总能把读者看哭,又让人感到别样的亲切,仿佛觉得那说的就是自己或是自己曾经的兄弟和逝去的爱情。
这自然是一种能力,可是,无论在何时何地古今中外,“会讲故事”绝不会也不应该是对一个
的最高奖赏。张嘉佳的“睡前故事”温暖了读者,亢奋了自己,更亢奋了出版方,出版方宣称要发行一百万册,与柴静一比高低,张嘉佳更誓言卖到50万册就“裸奔”,柴静,你敢吗?柴静没有来南京签售过,无法预测,南京某大学把《看见》作为新学年的一本好书。有大学生说《看见》虽好,但读时要思考,太累。看故事不累,看幽默风趣的故事更轻松,令人忧心的是,当下的年轻人,真的很在意手机里疯传的段子,很享受这种不想长大的“启蒙”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