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她的这种探索是黑暗中摸索。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理性与感性柔起来,找到一个自觉的叙述方式就更好了。比如书名很特别,显然是象征意义。但在书中不是很明显。至少羊、猪、蚂蚁应该有所明指。陈亚珍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叙述空间,但还不是很融洽。我建议她学会与世界对话,与经典对话,与世界文明接轨,空间就更大了。这部书在思考方式上的确是有《浮士德》的味道,但还欠火候。这部书的总体意义是关于爱的反思,生命的思考。而且是建立在民间立场上的。灵魂回到人间质问为什么有人教我恨却没有人教我如何爱。这是非常深刻的思考。
女性塑造的三点启示
--何向阳(中国 协会创研部副主任):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是人性的一面镜子,用这句话来评价《羊》是恰如其分的。这部作品的突破点在于,打破了原先女性文学作品之中知识女性的形象,从农村女性形象入手,打破了女性文学之中的这一盲点。从文学史的意义来看,这部作品对于乡村女性人格的形成和塑造上,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第一部写“娘”节烈的奴隶,第二部写久妮婶权力的奴隶,第三部玉米占有金钱权力的奴隶。用三个女性显现女性人格历史,亚珍完全颠覆了男性话语主体,这是一个突破。对女性的批判是深刻的,这是一部乡村女性的屈辱史。这种批判是痛苦的。从而我发现了三点启示:第一点启示。对于女性文化,在男权世界女性本身是被伤害者,何以变成伤害者的?成因到底在哪里?
第二点启示:男性叙事是观念历史,人性反人性,权力反权力,非白即黑这样一种呈现方式,而这部书是细节显现,是黑白之间的一种剖析。第三点启示:女性是带有孕育性创造性的,但女性是如何从创造性变成破坏性的,这是文化的还是社会的?
不太满足的是:侉娘的人格命运有很大写作空间的,但没有展开是一种遗憾。
小说的伦理体现--真诚
---李星(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
《羊》这部作品很感人。李建军有一个观点:是小说的叙事伦理。是的,人有人的伦理体现,小说有小说的的伦理体现。陈亚珍的小说伦理体现是真诚!讲说她认识的真相:历史的真相,人性的真相,用被强势话语和主流话语遮蔽的声音讲述出来,这是非常可贵的。这是一部有着真诚文学伦理的作品,有解构和肩负的意义。解构和肩负是被宏大叙事和强势话语所遮蔽的一些东西。用女性的柔软对抗男权的强势话语。这是最能打动人的东西。她以真诚的态度说出了人性人生的真实。尖锐而强烈地批判社会人性的锋芒非常难得。她批判人性的堕落,金钱的腐蚀,她以宗教般柔软的情感,呼唤人的正常生活,呼唤真情,呼唤爱。她有大悲悯、大关怀,而且是宗教般的关怀,这是一部“以人为本”的大书。
灵魂的漂泊是作品思考的力量
---朱小如(《文艺报资深版面主编》):
这部小说既有胆识又有智慧,这样一个女性视角对国家政治、对现实东西的颠覆、对男权话语的反思,这些我都能理解。但对我触动最大的是:这个亡灵为什么二十年不断地回到人世总是得不到安息?这是这部小说提供给我思考的力量。一个有良知的读者,读这样的小说,面对那样的历史,那样的细节我们不能不思考。它远远超越女权那些贴标签的含意。我最吃惊的是思考灵魂不灭这样一种概念,我们面对自己的内心还有没有灵魂?这个 她写出了现实生活中灵魂的无所适从,我们的灵魂去何处安息的大问题。这样内在的作品,灵魂的叩问在中国是很难读到的,这是我读这部作品的一种享受。
史诗性与历史感;返思性与反讽性
---李建军(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
一个优秀的 ,在写作上的内在逻辑线索是非常清晰的,他的价值理念,他面对历史的态度,他的人文情怀,一一贯彻的有一种稳定明晰的特点。陈亚珍能写出这样优秀的作品来,不是从天而降的,从她以往的作品中,已然隐藏着这样的萌芽。
她的重要特点是,史诗性,历史感。从《碎片儿》《神灯》《羊哭了,猪笑了,蚂蚁病了》来看,都具有这样的品质,她打通了个人经验,家族经验,以及国家和民族经验,她通过对个人命运叙事揭示了社会的真相。她做为女性 内心是博大的,视野是开阔的。从《碎儿片》中一个女性意识很强个人色彩很浓的作品中,依然看到时代的残缺,社会的混乱,对人心的欺压。
另外一个特点是:反思性与反讽性,这点在《神灯》是最明显的。《神灯》这个名字它本身就是反讽的意象,在中国过去的乡村是不被权力侵扰的,但是后来上层下层的一体化,全部由于渎职被侵害。最优秀的 都是具有反思性与反讽性的,她以感同身受的内容实现了一种解构。这是一个优秀 应该承担的叙事责任。
以情为本也是一个特点,她的抒情很明显,没有一行文字是无情的冷漠,无关于内心世界的,她的外向性显现了一种坦诚、热情、直接的积极性修辞姿态。不故弄玄虚,不装文艺腔,不故作深刻,读她的书常常会心动,眼睛常常浮上眼泪。她通过人情世相来书写当下人在社会当中的灵魂挣扎,这一点她所有的作品都体现的很充分。
《陈荣桂与陈永贵》写出了关于政治伦理的复杂性,对读解中国特殊时期畸形的乡土社会的政治论理的意义没有人能超过这本书,非常具有社会价值。这是一个需要眼光和胆识、判断力的 来完成的,这个题材现在写作也是要担政治风险的,但陈亚珍很了不起她完成了。陈亚珍是一个有担当的 ,面对这么复杂的社会现象,在这样一个充满苦难血泪的地域,她已经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羊哭了,猪笑了,蚂蚁病了》大家刚才都谈到了,从艺术形式到叙事策略确实出手不凡,从社会世相的处理,到灵魂深处的叩问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我认为它是一部杰作。
《羊》书2012年如果不进入小说排行榜就是文学的缺失
---李国平(《小说评论》主编)
此前我并不知道陈亚珍的创作情况,但就从《羊哭了,猪笑了,蚂蚁病了》来看,她的文学功底、表叙水平、已达到了相当高的层次了,尤其是她的思想能力,文学认知和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都有独立的见解。不管她是否认识到,她的创作离不开山西的文学氛围,山西 的思想高度和文学视野我们陕西 是不够的,这在创作中是有限度的。据我所知在2012年中国小说排榜时有人提出:如果《羊》书不进入排行榜就是文学的缺失。陈亚珍这部书我阅读后一时无语,因为它的丰富性和多意性以及深刻性不太好把握。我有几个不太踏实的感觉。一、这是一部情感小说,对情感的追求构成最浓烈的部分。第二、这部书不能说是对战争颠覆的叙事小说,而是对战争独特解读的小说,感觉不是工具理性上解读战争,而是价值理念上解读战争书写战争。三、这是一部难得的具有批判精神的小说。它包含着传统的批判、人性的批判、社会的批判,对时代精神的审判。第四、构筑了亡灵和现实的对话,还不能简单归属于魔幻现实主义,作品有一点追求东方的神秘主义色彩,有奇异的浪漫主义倾向,但内部系统还是写实的。是沉重的现实主义叙事。五、这部作品贯穿着强烈的人道主义关怀,这种关怀不是在空虚的赞颂中表叙,而是在批判幽暗的社会人性中呈现的,并有一种飞蛾扑火般悲凉和悲壮。她是以冷写热,以黑暗写光明,并且感性与理性并存的。一个 如果老是停留在原始的感性与质扑上对提升是有限度的。亚珍的作品已经有了相当的层次了,并且具有思想力度,但是有些地方理性和感性糅合的不够,如何更合理地糅合在一起是亚珍经后的文学课题。
一部令很多 惭愧的作品
---雪漠(甘肃 协会副主席)
看了陈亚珍这本书我震撼了!我突然想到要是被很多 看到,估计有不少 是会感到惭愧的,这部作品超过了很多大 、名家的水准。这部作品放在任何一部获奖作品面前,都不显得逊色。这是一部灵魂深处的大书,一个 写出这样的作品没有白活,这是靠心灵修炼出来了的,她的很多文字是灵魂的喷涌,是生命崩发,而不是靠技巧写出来的。无论是文学角度,还是思想力度都是不能不读的作品。季节的落叶都会随风吹走露出一块块石头,我相信陈亚珍这部书是这些石头,而不是落叶它不会被风吹走。它会随着时间获得更大的收获,希望尽我们的微薄之力推荐这部作品,在有限的生命时空中汲取营养。我写了一篇文章比较长,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这是一个 对另一个 表示的敬意。
《羊》书可以和《白鹿塬》相比较
---董大中(赵树理文学研究学会会长)
我看了陈亚珍的两部书,一本是《十七条皱纹》 出版社出版。我收到这部书正忙,之前对作者一无所知。一看这部书很不一般必须马上看,看完之后我写了篇评论,并且把书推荐给台湾一个很著名的学者看,她也觉得不错立即推荐给台湾一家出版社重版了。这部书给我的感觉有三点:一是结构的创新,二是有较高的审美意义。三是尖锐的批判精神。陈亚珍的思想很活跃,我们在电邮里交谈比较多,她提出一些问题,我得想一阵才能继续交流。《羊》书完成之后,我最先看了,我觉得比《一个人的遭遇》写的还好。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获得新的感受,不断地发出惊叹,除了那些经典以外,《羊》书是新时期以来我读到最满意的一部作品。我以为它在当代文学有两个贡献:一是书写抗日战争有新突破,二是为20世纪人类共产主义大实验提供了活标本。此书有三个突出之处:一、把人性“晒”在太阳底下显出真面目。二、深入人的内心,多侧面、多层次表现,曲尽其妙。三、小说的总主题是:爱;小说的总情节是:恨。以前我最看好的是《白鹿塬》,不能说后来者居上,但我觉得此书可以和《白鹿塬》相比较。我不满意之处是题目太长,一般来说是越简捷越好。
一部具有普世价值足堪传世的经典之作
--蔡润田(原山西省作协副主席)
亚珍这部作品是用至真至纯的灵魂审视世界,剖析人性、解读苦难、拷问信念,对社会人生充满哲思、诗思。小说以一个备受困扰的魂灵为叙事主体,展现以梨花庄为中心,从“抗战”到“开放”的生存状态、社会变迁和人生境遇,演绎民族曲折的历史进程,显示了无尽的思想蕴含和震撼力量。在展示人和社会异化的种种形态,揭示扭曲人性及酿成的苦源是小说的旨趣所在。 怀着对人类命运的殷忧,以探寻本源的哲理思考和拯救灵魂的终极关怀,在社会政治、家庭伦理各个层面的复杂关系中,在个体和社会的不同维度上生动而极其深度地展开叙事。小说的哲学思考是这部书的高度,真正的哲学不是救世而是救人,救人先救心。拯救灵魂,呼唤人性复归是小说力图求索演绎的主旨,也是作者的诉求所在。 在这种关于形而上的创作诉求有两条线索,一、纵向设置历史情境,在不同的情境、语境中,从人的应对形态、行为取向和个性展现中甄别人性,发掘爱与真的因子。二、通过各个层级人物的横向比较、对照,在纷纭复杂、生动鲜活的个性描摹中抉剔人的善恶、真假。我以为这部书是具有普世价值足堪传世的经典之作,在我读到的书中它是最好的一部。过的这是用至真至。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