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独家揭秘马共领导人陈平72年传奇

时间:2013-10-09 17:51 来源: 作者:董江波 点击:
笔者按: 马来西亚共产党著名领导人陈平先生,于近日逝世。作为马来亚共产党的缔造者、著名的马来亚华人、二战东南亚抗战的风云人物,对马来西亚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今年上半年,著名华人 陈河曾在国内出版过一本历史纪实作品《米罗山营地

笔者按:马来西亚共产党著名领导人陈平先生,于近日逝世。作为马来亚共产党的缔造者、著名的马来亚华人、二战东南亚抗战的风云人物,对马来西亚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今年上半年,著名华人 陈河曾在国内出版过一本历史纪实作品《米罗山营地》,对陈平和马来亚共产党的整个历史,进行了首度披露,引发了国人对海外抗战的热烈关注。
  鉴于此,笔者在陈平先生逝世之际,专访了著名华人 陈河和新加坡著名学者陈剑。
  普通民众支持马共,把马共当成英雄
  董江波:《米罗山营地》披露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当年马共和国民党,以及英国三方联合组建秘密部队渗透马来亚战场,对抗日本人。当时,推动这个合作的马共方面重要人物,就是陈平。请问当时的本土人对马共持什么态度?以及陈平当时在马共当中的作用?
  陈河: 1941年圣诞节日军突然进攻马来亚半岛,英国军队节节败退,溃不成军,很快就投降了。在日本人占领马来亚新加坡的时期,只有马来亚共产党领导的华人游击队在和日本人展开丛林游击战,而且还收留保护了部分没有来得及撤退的英国军人。到了1943年的5月,英国军队和中国大陆的重庆政府联合成了了一支番号为136的特别部队,派遣人员乘坐潜艇渗透到马来亚半岛。其中大部分的队员都是从南洋的华侨青年,他们在抗战开始后回到国内接受训练,他们的领导人物是新加坡陷落后逃回到祖国的富商林谋盛。由于英国军队和国民党军队在马来亚半岛已经没有抵抗力量,所以136部队人员登陆之后马上主动和马共领导的游击队联系。而当时迎接他们的就是陈平。陈平当时是霹雳州的马共游击队领导人,还不到20岁,但已经是个非常老练的指挥员。他知道以后要打败日本人,有必要联合英国和重庆政府。所以他在接应了136部队登陆之后,还亲自安排他们从海边的红土坎转移到内陆中央山脉的米罗山,并在那里建立了联合的营地。
  陈剑:当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于1941年12月8日借境泰南及在马来半岛东北
  吉兰丹州登陆,开始了对马来亚的侵略战争,英殖民政府临急考虑到马来亚华人因祖国遭遇侵略,自1937年七七事变以来,便在马来亚掀起如火如荼的抗日运动,决定发动华人抗日的积极性,联合他们抗日。当时,在马来亚的国民党人颇有实力,而当时唯一的马来亚政党,是马来亚共产党,势力膨大。于是,由总督出面,促进英军与国民党人组成136部队,作为联军的敌后情报部队,并释放了所有关禁着的200多名马共党人,要求马共派遣其精干干部,到设在新加坡的101军校作短期紧急速成军训。马共从马来亚各州调派了106人参加为期不到二周的爆破、枪支、操演等基本军训,便派往马来亚各州去组建敌后游击队,抵抗日本的侵略。其时,日本军队势如破竹,已经打到马来亚中部的雪兰莪州。这106人的马共人员,建立起马来亚人民抗日军的四个独立队,分散在马来亚中部雪兰莪州、森美兰州、柔佛州北部和南部,进行武装抗日。推动和主持与英总督谈判合作的是马共秘书长(当时不用总书记的名称)莱特,而莱特其实是英国安插在马共内部的间谍。陈平当时还只是霹雳州南区的一个区委。后来由于136部队要在霹雳南部的天定地区登陆,需要马共接应而委派陈平负责掩护与安顿136部队人员。1943年12月联军代表才另外与马共在位于美罗附近的山区正式签订了美罗协议,具体允诺向马共提供军援,空投军用物资和武器,支援马共的抗日。马共自1937年以来,便积极发起抗日运动以及后来采取武装抗日,深得人民支持,一般人都把当时的马共看成英雄。
  陈河:据我所知,抗日时期马来亚的本土人是支持马共游击队的。当时马来亚三分之一的人口是华人,而华人对于蹂躏祖国大陆的日寇早已恨之入骨,所以从民族的角度来说,坚决支持抵抗日军的华人游击队。而其他的族裔在英国的统治下已建立了对英国的忠心,对日本人没好感,因此也支持抗日的华人游击队。这一点,从我书里写到的卡迪卡素夫人冒死帮助游击队的事迹中也可以看出来。
  马共和英国人发生决裂是在所难免的
  董江波:马共在抗日期间和英国达成合作关系,二战后陈平领导的马共与英国殖民地 政府决裂,进入丛林开始另一段游击战争。就你对这段历史的研究来看,这种转折是不是必然的?
  陈剑:1945年8月15日,日降后,由于曾是联军的盟友,获得英军政许可进行
  公开活动。事实上,英国在二战结束时,由于战争国库消耗殆尽,急需马来亚的橡胶与锡米等资源来支撑濒临破产的国家经济。对于马共,由于获得内奸莱特的内应,马共接受了英军政的要求,解散马来亚人民抗日军,缴械并遣散兵员。这样英殖民政权得到延缓的时间,以应对马共争取独立而可能发动武装掀起民族民主的解放斗争。由于莱特的出卖,马共失去了最佳争取独立的时机。日降时,马共是东南亚唯一拥有超过一万五千人军队的政党,而在日降后的 2至3周内,马来亚的社会治安与秩序,是由马共分布全马德八个独立队以及其所设的人民委员会维持,直到英军于9月3日至15日陆续在各处登陆后,才逐渐由英军政接管。在之后的所谓和平时期,英殖民政权其实一直严密监视着马共的一举一动,并对马共或其外围组织所发动的各种活动,主要是争取生活待遇的抗争,一再采取严酷的镇压。逮捕及驱逐马共党人或左翼人士,包括国民党左翼和那些从事合法宪制斗争的人士。1946年底开始,莱特因越来越多中委对他保持怀疑态度,也开始责疑他那家长性的领导作风,以及在日治期间,众多党中委和高级干部被出卖而遇害情况,此外,也希望他能提供清楚的党的账目,他终于在1947年3月间,卷款脱逃。经追踪不果,两个月后,陈平获选为总书记,并检讨莱特所实行的一系列右倾投降主义路线和政策。此时,已经是山雨欲来风满楼,马共一直受到因殖民政权的多重打压,陈平担任总书记之后,英殖民政权对马共的镇压有增无减并越来越严酷,甚至开始以枪炮镇压并杀害罢工工人。陈平也估计英殖民政权将最终镇压和瓦解马共而做出准备,并预计英殖民政权可能最迟在1948年9月采取行动。马共其实低估了英殖民政权的能耐,他们借着马共一些初建的抗英民运组织个别的鲁莽行动而立即颁布紧急法令,并在6月18日宣布全马进入紧急状态,在2至3天内,逮捕了近3千华、印族共产党员、各外围和左翼组织人员。此外,还逮捕了上千名同情马共的马来左翼,而这对马共的发展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同时,英军也立即发动剿共战争。马共只得在仓促间,被逼重新挖出抗日战争结束期间秘密收藏的武器再度上山进行抗英游击战争。历史的论证确定这个转折是无法避免的。从颁布紧急法令、发动剿共战争、短短两天,在全马进行大逮捕而一气便逮获三四千人,足证英殖民政权为此部署已久,其消灭马共的意图昭然若揭。
  陈河: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马共和英国当局的决裂势在必行。当时的世界大局形势是苏联和英美两大阵营的敌对关系,马共游击队从一开始就对英国人有戒心,早就暗地里保存了一部分武器和人员防止英国人翻脸。陈平在《我方历史》里还写到,当时霹雳州的日本军主力在天皇宣布投降后主动和霹雳州的马共游击队联系,准备向游击队投降,把所有的重型武器装备交给马共游击队,和他们一起抵抗英国人,不让他们重新统治马来亚。当时霹雳州的游击队指挥员都愿意这样做,但最后马共总书记莱特不同意,只得作罢。而事实上,英国当局在重新回到统治地位之后,并没有兑现在米罗山营地签订的协议,开始限制和消除马共的力量。这样的情况下,马共要嘛是逐渐消亡,要嘛就是武装起义,所以马共和英国人发生决裂是在所难免的。
  几十年游击战,马共还是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董江波:对于陈平带领马共走上武装斗争的道路,有人认为如果当初选择与英国人通过民主和平的议会政治博弈路线,马共就不会变成今天的局面。华人也不会被边缘化。对此你怎么看?
  陈剑:尽管二战后,所谓主张社会主义的英国工党上台,英殖民政权也绝不允许马共无论是通过宪制斗争途径、还是通过武装起义的方式推翻殖民统治取得政权。二战后,世界两大阵营已经全面对立,国际冷战已经炙热地进行着。帝国主义面对着二战后形成的各殖民地声势浩大的民族民主解放运动,深感资本主义面对的危机,而在全世界各地区展开遏制共产主义的行动。在亚洲,冷战却是以热战形式展开。英殖民政权在马来亚自然千方百计要遏制马共所开展的各项行动,更最终必须禁止马共这个政党。当时走宪制议会路线,最终也必然被系数消灭。华人之所以被边缘化,源自英殖民政权的分而治之的种族政治手段,在宪法上授以马来人特权,置华人与印度人于二等公民的地位,这也是马来亚及后来的马来西亚一直延续着的种族政治的历史根源。另一个原因,是所谓代表华人利益的华人政党的领导层,投靠执政党被收买并出卖了整体华人的利益所致。马共极为方便地成为代罪羔羊,一直以来被用作造成华人今天局面和被边缘化的理由。
  董江波:陈平领导的马共森林游击战持续了四十多年,创下了世界最长久森林游击战争记录。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战败结束。就你的看法,该如何评价这段战争史?
  陈剑:从1948年6月被逼起义以来,到1957年8月31日马来亚独立,建立马来亚联合邦为止,这是马共的抗英战争时期,属于民族民主独立运动的范畴。由于马共的武装抗争,加速了马来亚独立的进程,没有马共的武装抗争,英殖民政权不会这么快就让马来亚独立。但是,由于英国人一手策划的种族政治,抗争的成果轻易地被马来政党夺去。马来亚既然已经独立,那抗英争取独立的政治诉求,就立即失去了它的作用。这时,马共也因英殖民政权的坚壁清野的新村计划、即断绝马共的粮食、医药、情报和军需,致使马共自1953年起节节败退,最后,只得退入泰国南部的森林地带,避开英军的追剿。马来亚独立后,马共从新考虑其处境与政治诉求。继之,只得实行偃旗息鼓、退伍政策,让老弱病残以及不愿再坚持的队员下山到农村去生活。最后马共仅剩300多人。1960年底陈平到达北京,原意是寻求中共的指示,是否该收拾包袱,结束武装斗争。时值中国遭遇帝国主义的围堵,中苏意识形态分歧,正需国际各社会主义战线的支持,而形势上,当时的中印半岛已经一片红,而印尼则因苏卡诺实行“纳苏贡”、即民族主义、共产主义及宗教三合一的政治体制,印尼共产党已公然入阁。中共领导人认为,马来亚的情况只是暂时的倒退,希望马共坚持并答应提供支援。于是马共在获得支援下,实行新方针政策,重整旗鼓,招收兵员,购买武器、训练新兵。短时内,人数从三百人上升到2000人左右。到1968年,已经建立了数支南下突击队,实行“打回老家”政策。然而,自1963年马来西亚这个作为帝国主义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产物成立以来,其经济开始逐步起飞,取得相当成就。人民也长期处在争取改善生活的前提下,逐步改善了自身经济地位。到了1980年代后期,国际共运,已经后续乏力,波兰、东欧、苏联的共产政权一个接一个倒下。中国也早在1979年便已实行民族国家政策,切断了与东南亚各地共产党的联系、停止了一切援助。马共自1981年中便完全失去了中共的支援,在这样的国际国内的情势下,陈平最终不得不寻找体面的下山方案,以和平谈判的方式,结束武装斗争, 签署和平协议下山。简而论之,抗英战争是极为光荣的反殖战争,成果虽然让人窃取,但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战绩。之后的斗争则称为国内战争,可以归类为内战,那是改弦更张,以建立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共和国为政治诉求、以武装为手段夺取政权的举措。实施的是“乡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毛主席的教导。 从意识形态斗争的角度以及为推翻种族政治的意愿出发,这是马共的政治主张和实践,可以看做是一个政党为实现其理想做出的举措。陈平一再寻找和谈的机会,但这个大门一直被刻意的关闭。对于这延长的不幸战事,一直没有人会认识到其最终的结果。种族政治当政者的傲慢、始终不采取主动来结束这场战争,实在难辞其咎。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囹圄:精神和肉体拉锯战

作者:简明著

一个受着牢狱之苦,精神失常,越狱被抓,时时刻刻想着报仇;一个升官发财,仕途显赫,却每分每秒担惊受怕。身陷囹圄洪…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