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访女 张艳茜:用心缝制美丽“嫁衣”(2)

时间:2013-06-20 11:29 来源:中国访谈网 作者:魏锋 点击:
说起发表的处女作,张艳茜回忆说,时任《延河》主编白描,吩咐她完成一篇正反评论文章,经过一天时间的打磨修改,《两个艺术天地》,发表于1986年8期的《延河》上。之后又应《小说评论》之约,在《小说评论》1986年


  说起发表的处女作,张艳茜回忆说,时任《延河》主编白描,吩咐她完成一篇正反评论文章,经过一天时间的打磨修改,《两个艺术天地》,发表于1986年8期的《延河》上。之后又应《小说评论》之约,在《小说评论》1986年5期,发表了《读王安忆中篇小说〈荒山之恋〉》的评论。

  近水楼台先得月。张艳茜诚恳地告诉笔者,作为一名文字编辑岗位上的新兵,刚走出大学工作不久,就连续在刊物上发表文章,她很幸运。

  1987年初,张艳茜作为省委扶贫工作组成员、在陕北榆林下乡扶贫一年。期间,张艳茜白天兢兢业业地忙于工作,到了晚上,静下心来把所见所闻写成一篇篇散文。“其实,写作是一件特别辛苦的事,需要耗费比常人更多的精力和体力。”在陕北的扶贫期间,怀着对生活的热忱和向往之心,每到一个地方,每一次工作经历,张艳茜都时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把细致的观察和体验变成一篇文学作品,让她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1987年底,张艳茜结束了省委扶贫工作,又重新回到编辑岗位上。

  张艳茜告诉笔者:“每一次踌躇满志送稿,都是一次升华和提高。”回到作协后,她把陕北工作生活记述的文章送给《延河》副主编晓雷,晓雷老师看过后,对她的创作热情给予了肯定,并指出,写作要写出别人笔下没有的,只属于你自己的特别感受。

  经过三次修改,这篇以《与神共处》为题文章,在晓雷老师精心修改编辑后,发表在了《延河》1988年4期上。

  “每一个写作者一定是依赖于自己的个人经验的,这些经验,与写作者的生命、生存、生活体验密切相关。我从不把写作当作教化的工具,也从无企图去感化、影响、改造什么人。有时,我连自己都说服不了。我的文字,只有力求真诚、平实……”

  2007年12月,张艳茜散文集《远去的时光》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从她的散文在多个向度上展开,文字朴素真挚,从中可以感受那些独有的深刻的体验和思想锋芒。

  陈忠实说:她是一个天性习惯思考的 ,从她的散文里,可以发现独有的生活体验和生命体验。独立思考着的张艳茜,对生活世相、社会变迁、人生际遇的种种感受和体验,从直接情感体验获得普遍性的生活哲理。“无论是面对现实和面对历史,或是面对自己,都在寻求着独有的纯属于自己的体验和发现,发出既不类同前人、也不混同今人的声音”。

  评论家李国平在为张艳茜散文集《远去的时光》所作的序言中这样写道:她的写作,不追逐流行的散文时尚和散文思潮,不故弄玄虚,不哗众取宠。她舍弃的是外在的文化符号,忠实的是自己的内心体验。她的散文突显的特质在于真诚,真诚地传达自己的生命感受。

   编辑家李敬泽对张艳茜的散文是这样描述的:艳茜文章好。她无才女气,或者是懒做才女吧,她的文章朴素真挚,真也不是披头散发的真,而是行当行止当止,天然中自有分寸。

  读艳茜之文是可以信文如其人的。其中是有一重沧桑,但沧桑了也还天真着——对这世间、对他人怀着亲切温暖的善意。

  无善意的文章也可以好,好在峭刻超拔;沧桑而仍存善意,那却是雅正从容,是月白风清。(《远去的时光》书评)

  曾经担任陕西 协会《延河》主编的 白描,对自己过去的下属张艳茜的创作有更深刻的感受,他说:她长期耕作在一方具有光荣传统和辉煌业绩的文学百花园里,她是这个叫做“延河”的文学刊物掌门人之一。从青春少女时代便开始的二十多个冬夏春秋,她热情洋溢地为别人把那扇门打开,送他们进入一个姹紫嫣红的诱人世界,她却仍在门后默默坚守。现在,她终于为自己打开了一扇门,她亮出了自己的世界,亮出了自己的光鲜。透明如水的真率、浓似醪醴的挚情、锐廉不忮的思想锋芒、俯拾即是的机智与幽默,当然,还有清丽优美的文字,音乐般的韵律……一个惯为别人做嫁衣的女子,这次为自己缝制了一件迷人霓裳。

  《美文》的主编穆涛先生,则以编辑家的眼光,给予同行张艳茜的创作别一种理解:艳茜的散文是一个个的“矛盾体”构成的,从寻找自己出发,到谁也不找了为止。她围绕着“清醒”去写,越写话题和难题越多。因此,读她的散文总觉得比真实还要更进一步,有些散文特像墙上的钉子,孤零零的不去自拔。这是艳茜的独到魅力。她是老编辑了,阅文字无数,仍能如此苛刻较真,让我敬重呢。(《远去的时光》书评)

   杨争光评价说:艳茜是凡人。如果把艳茜的这一部分文字,看成她在为人经世过程中的跺脚和感叹,虽不惊世骇俗,却是要比老庄孔孟们来得平实有趣。就因为她是凡人,不摆脸孔、拉开架式为人指点迷津。她的易感和细致,使她的体验和发现都很别样,也自然有别样的感动。(《远去的时光》序言)

  挂职副县长,倾心血著《貂蝉》

  陕北的米脂县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以无定河为分水岭,地势总体东西高中间低。2008年3月20日,张艳茜正式赴米脂县挂职,挂职副县长一职。

  来到米脂,在这个极具特色的地方,对于张艳茜来说,她认为最主要的任务是一是认真履职,二是认真做事,三是认真作文。

  张艳茜介绍说,在对县域情况了解和熟悉后,她接到米脂县政府一项任务,写一部命题小说《貂蝉》。“关于貂蝉的传说,在米脂县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康熙二十年《米脂县志?舆地第一》的‘古迹’中这样记载:‘貂蝉洞,在米脂城西艾蒿湾(注:今艾好湾),亦俗传也。’由此推断,在明末,米脂县就有关于貂蝉的传说了。”

  为了写《貂蝉》一书,张艳茜走遍了陕北的沟沟岔岔,她前往米脂貂蝉洞等文化遗址进行了考察。在米脂县杜家石沟乡艾好湾村北山顶上,西坡有一低凹处,右侧依靠一个高约三十米的山峁,山峁之下,离地面约一丈高处,有一个其貌不扬的山洞。当地人世代传说:貂蝉就出生在这个洞中,生长在这个洞中。这就是传说中的“貂蝉洞”。

  “貂蝉出场在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司徒王允归到府中,寻思今日席间之事,坐不安席。至夜深月明,策杖步入后园,立于荼蘼架侧,仰天垂泪。忽闻有人在牡丹亭畔,长吁短叹。允潜步窥之,乃府中歌伎貂蝉也。’”张艳茜说,她再次阅读了《三国演义》,从中得到一些关于貂蝉的线索。王允利用貂蝉的美色设下了连环计——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再明里把貂蝉献给董卓。吕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两人却都是好色之徒。貂蝉利用这一点,巧妙地周旋于这父子二人之间——一面送吕布以秋波,一面还董卓以妩媚,把个董吕二人撩拨得神魂颠倒。然而,在《三国演义》第九回里,当妒火冲天的吕布终于刺死恶贯满盈的董卓之后,被史学家蔡东藩赞以“以声色为长矛,反能致元凶之死命,粉红英雄真可谓哉”的貂蝉,却被罗贯中寥寥几笔便做了了结——甚至吝啬到只剩下一句话:“吕布至郿坞,先取了貂蝉。”

  2008年9月开始,张艳茜一边调查,一边创作。作为唯一活在《三国演义》中的虚构女子貂蝉,她在查找了好多资料,又实地走访了诸多貂蝉传说的地方,开始了长篇小说的创作,2009年10月,辛辛苦苦一年的小说完全推翻,又重新开始创作。

  “自己和那些上年纪的老人聊貂蝉,地道的米脂口音刚开始还不适应,没办法,就带了录音笔采访。回到住所,找个翻译一字一句翻译、记录下来。几天过后和当地的农妇、老妪沟通就没障碍了。”在谈到访谈、撰写《貂蝉》一书时,张艳茜介绍说,她一次次深入陕北的沟沟岔岔,考察文化遗址,查阅资料,与当地群众攀谈。调研中,她了解到米脂县在上一世纪20年代,就已经开办起了女校,当时的教育还不是很先进,而米脂的女校那个时候就培养了大量的有知识有文化的女性,女性如果有了这些,她整个人的气质和精神状态就不一样了,我们常说“米脂婆姨绥德汉”,这个民谣不是虚的其名的,是因为米脂确实出了一部分很不错的女性。张艳茜说,她深深认识到,在此之前的貂蝉既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也是这片土地上走出的人物,即使她是个传说中的人物,她也相信,貂蝉就是从普通的米脂女子成长成的一个粉红英雄,她再次拿起笔,怀着对米脂女性的那种喜欢,敬佩和热爱,开始重新去写这个貂蝉。

  2010年的2月,《貂蝉》一书搁笔。

  2010年10月底,《貂蝉》一书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著名文艺评论家畅广元点评:文笔优美、情思隽永,历史风云和人物命运相谐而生的幽深韵味颇为感人。动乱年代恶的猖獗与美所遭遇的摧残与凌辱,令人不禁深长思之:人世间,美一旦沦为权势的工具或恶的贪婪占有对象,悲剧就是必然的。

  “张艳茜写貂蝉大概属于某种天意。假如三十年前开拍《三国演义》选演员,张艳茜出演貂蝉最合适不过。天意为了补救遗憾,便在三十年后安排张艳茜挂职貂蝉故乡任副县长——于是有了这么一本《貂蝉》。‘女人修炼成妖精,一定是被男人的身体破坏之下实现的。’为了挽江山于既倒,貂蝉在落实连环美人计时,张艳茜借手中一支笔如此慨叹道。貂蝉是何种时空里绽放的一朵奇葩?作者实地勘察,频繁访问,古今对接,俗雅并举,文笔畅朗地描绘出一卷高原‘河山国色图’。”著名 方英文这样评价道。

  陕西省 协会副主席、《延河》杂志主编阎安认为:《貂蝉》以颇为机智的文本策略,派生出了可以超越历史的人性之美与封存其间的幽暗真实。人性乃是历史最为恒久的本体基础,而这种敢于破除“史”的专断决议的语言建设冲动,则让人与历史的深远纠葛重回时代现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没有预约的旅程:在行走中让心自由

作者:黄兴

每一个人都渴望一次旅行,不管是对自由的向往,还是为了逃避学习、工作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又或者仅仅只是为了满足内…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