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访宁夏青年诗人郭静:游走在诗歌边缘的人

时间:2013-06-04 18:15 来源:中国访谈网 作者:张银江 点击:
郭静:无论怎样,诗歌受人关注总是好事,但读者对诗歌的不满也是源于平庸诗的泛滥。网络降低了诗歌露面的门槛,但却加快了诗歌的推广和普及,也是文化发展的一种必然过程,应坦然面对和接受。诗歌的纯粹,在于她不能被其他的文体或语言方式所替代,她是孤独的

《六盘人家》杂志副主编、青年诗人郭静

  中国梦?一百位华语 诗人系列专题访谈

  诗人简介:

  郭静,男,1970年生于宁夏隆德县。在《朔方》、《绿风》、《诗选刊》、《延河》、《诗刊》、《敦煌》、《青海湖》、《星星诗刊》、《草原》、《诗潮》、《中西诗歌》、《中国诗歌》等多种刊物发表诗歌600多首。有诗歌入选《中国年度诗歌》等十多种选本。诗歌多次获奖。现任《六盘人家》杂志副主编。

  中国访谈网:很早知道您写诗,才是最近几年比较多的关注并读了您的诗,觉得质朴又不失灵动和理性。作为西海固诗群的一员,能否谈谈您的诗歌创作之路和对西海固诗群的理解?

  郭静:我的诗歌写作一直是散淡的。就是说,很少有人给过我写作的任务,我也一直把自己当做一名诗歌爱好者,从上大学至今,关注诗歌已二十年了,发表过一些诗,但我从未有过把自己自诩为诗人的经历,哪怕是在私下。现在,我仍然以这样的心态与诗歌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一半是因为习惯使然,一半是由于我从事的办刊工作,尽管是县级小刊,我还是力图将她办得尽善尽美。西海固诗群作为一种诗歌现象的存在,西海固的几代本土诗人做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但究竟能够走多远,还需要有分量有影响的作品说话,需要时间的检验。

  中国访谈网:以散淡的方式写诗,可能更接近于诗,这有别于当下急功近利式的写作,诗歌在你的生活中承担着什么意义?

  郭静:以这种方式阅读和写作的人很多,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派遣。人活在世上,处在精神和物质的不断供奉和索取中,首先要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再来满足精神上的美好需求。如果本末导致,文学带给他的可能是痛苦,而非享受。衣食基本无忧,精神上才能得到放松和自由。在现代社会,很难想象,一个生活处于紧迫或困顿的人,会依靠文学让自己快乐起来?我不是一个被诗歌折磨的人,我仅仅是一个游走在诗歌边缘的爱好者,诗歌不是我的唯一,对其保持一种不即不离的敬畏,正好说明我的精神还没有沦落到无所旁依的地步。诗意的栖居,这可能是好多人的追求。诗不能养家糊口,这谁都知道,但为何有那么多的人钟情于诗歌,读着、写着、爱着,乐此不疲。通常的解释是诗歌可以喂养心灵,诗使人生活得更有诗意,使人具备悲悯之心和普世情怀。这的确是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很少有人承认,诗歌可以检验一个人的敏感和才气,诗歌可以满足一个人的好奇和虚荣。但好诗总是与虚荣和捷径无关。

《六盘人家》杂志副主编、青年诗人郭静(右)与中国访谈网记者张银江在一起



  中国访谈网:你已在好多刊物发表了一定数量的诗歌作品,关注了诗歌这么多年,如何理解诗歌写作?

  郭静:这实际上是一个如何理解好诗的问题。一首真正的好诗,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要么是瞬间的灵光一闪,像昙花在随意的宁静中放射出夺人心魂的光;要么是深厚的感情生活积淀,到了厚积薄发,不得不发的程度。那些美丽而神性的文字,是由生命中的精血构成,连自己也会被感动,常常惊异于那些神来之笔的光临。赵丽华就得意过自己的诗句:“当大地斜起身子,这些水会不由自主地流向大海”,昌耀的“前方有灯,有我的黄铜茶炊”,穆旦的“我的寂寞是一条蛇”,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叶匡政的“情人们相拥时的孤独尘封在各自心中”等,这正是诗人毕生追求的精神境界,是诗歌的魂。有诗眼的诗很多,但有诗魂的却极其少见,能写出有诗魂的句子,必是冥冥之中缪斯女神对他的亲睐。

  中国访谈网:诗歌写作除了知识和生活储备、才气和敏感之外,还需要哪些素质或者历练?

  郭静:我同意好多诗人的观点,除了具备基本诗歌素质之外,还需注重两个词:地理和安静。

  “地理”指一个诗人“私人地理”的建构,是一个诗人的文化背景和支点,它衍生着诗歌的根性,支撑着诗歌想象的天空;“安静”指诗人面对世界的方式和进入诗歌的状态,安静的写作是一个诗人不可或缺的优秀品质,一个诗人只有剔除内心的杂音与诱惑,忠实于自己的内心感受和体验,才能表达出最真实的灵魂之音。但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安静,安静是人的一种心境状态和对面对世界超然的态度。

  中国访谈网:在西海固,好像把你归类为乡土诗人,你如何看待乡土诗的写作?

  郭静:我基本上没有看到有关过对我及其诗歌的评论,我也不知道我是哪类。不过,乡土诗是好多诗人的必经之路,这与社会的转型有关。不知是谁说过,诗人的天职是还乡。故乡从来都是一种温暖、亲情、安详、感恩的代名词,是现代城市文明对传统乡土文化的回望和反哺,是一种胎记式的根性文化符号。走出农村土地的人,他们深情歌咏故乡,思念亲人,但谁也不愿再回到农村,这种有悖于常理的矛盾心理,导致乡土诗写作中常见的空泛、肤浅和虚飘。

  中国访谈网:网络诗歌的兴起,使诗歌受众越来越多,对网络诗有不满,也有期待,应以什么方式面对诗歌?

  郭静:无论怎样,诗歌受人关注总是好事,但读者对诗歌的不满也是源于平庸诗的泛滥。网络降低了诗歌露面的门槛,但却加快了诗歌的推广和普及,也是文化发展的一种必然过程,应坦然面对和接受。诗歌的纯粹,在于她不能被其他的文体或语言方式所替代,她是孤独的,她因为孤独而高贵。越来越觉得,诗歌就是一种慢、一种安静、一种细微、一种轻,它就在一个角落,是你在干涸中看到的一滴水,在绝望中看到的一朵花,在死亡时听到的某种召唤……

特别声明:中国梦?一百位华语 诗人系列访谈所有原创访谈内容,各大媒体在发布和转载的时候,内容末尾请注明:内容版权归中国访谈网、书香重庆网、四川 网、世界华人网、贵州民族报?民族文学周刊、逍遥文艺网、西北在线网联合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侵权必究。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当责不让:员工提升责任力必读教材

    作者:张成刚

    成功者成功的原因都是相似的,不成功的人原因各有各的不同。成功者们成功的原因相似在哪里呢?相似在“当责不让”这一…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