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访博士生导师张志安:自由和自省是我们都缺少的(6)

时间:2013-04-16 12:46 来源: 作者:天涯《江湖》第2期 点击:
所以,我的观点就是,永远不要把理由、体制作为自己自我懈怠放弃的唯一借口。 20、你的新闻理想妖小雨:您曾经戏言,希望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是在讲台上。为什么如此热衷于传业授道解惑? 张志安:对,喜欢讲课,


  所以,我的观点就是,永远不要把理由、体制作为自己自我懈怠放弃的唯一借口。

  20、你的新闻理想妖小雨:您曾经戏言,希望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是在讲台上。为什么如此热衷于传业授道解惑?

  张志安:对,喜欢讲课,开玩笑说,最幸福的就是讲课讲得突然间倒在地上,学生跑上去一看,张老师已经断气了,这样没有痛苦就死去了,而且死在最喜欢的讲台上,很幸福。我甚至开玩笑说,如果同学发现张老师还没有死掉,踹我一脚,彻底成全我。我本来开玩笑说,我说同学们赶紧给我送到医院,在送往医院的路上去世了,然后同学有人开玩笑说,那别送医院了,直接死教室更好了。同学是玩笑话,这通常是比喻,我当然也希望能够平静的躺在医院的床上死去,没有什么不好。那句话更大程度代表的是我觉得对一个老师来讲,讲台是特别神圣的,走进教室之前想象自己是教父,你觉得一走进教室就能想到同学们期待的目光,上完课你会觉得同学们从这节课当中受益。有一位特级教师叫于漪,是上海的一个特级教师,他讲一个教学的过程是一个老师逼迫自己不断学习、自我更新,逼迫自己不断进步的过程,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会给你提供挑战和反馈,又会逼迫你自我反省和提升。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所以做教师是一个累累创伤的过程,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个累累创伤,你才能够感觉到这份工作的价值。所以说一个好的教育,上课就像开一坛好酒,一打开这个酒气氤氲,所有人都醉了,这样的一种教育才是一种幸福的教育。他讲到,他还有一句话,学生们在上课,他们拿出来的是自己的青春,每个人的青春都是如此短暂,作为老师,没有任何资格利用课堂和几年时间把他们最完美的青春、最宝贵的青春残害了、损伤了和破坏了。所以一想到你有可能是学生青春时光的刽子手,你是一个谋杀者,你想想多可怕,你必须要不能浪费他们的光阴。同时你跟他们青春同在,你自己还觉得更年轻,所以我觉得教学是一个累累创伤但是不断给自己惊喜的过程,所以我就享受上课,我觉得上课真的很幸福,很快乐。

  21、新闻的公正报道妖小雨: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上交大的朋友委托我问您的:在上海的《文汇报》,对于上海交通大学总是称呼为上海西南某高校,对于重大获奖新闻,复旦只有一个人,上海交大有6个人,但是主标题和副标题甚至通篇未提交通大学四个字,您如何看待新闻人应该公正报道事实这一问题,是不是过强的个人主观因素是现在记者的通病?

  张志安:我这个没有办法给出准确的答案,因为我没有具体看到这个报道,如果真像这位同学所讲的。同样复旦和交大都获奖了,媒体的报道就会放大复旦或者弱化交大,或者是用西南某高校代替交大,我自己理解,如果是好事情,我相信不太会把交大名字抹掉吧,如果有一点坏事情,他可能考虑到交大的面子,可能就会用西南某交大。如果真的复旦和交大都得奖了,复旦得得少,交大得得多,媒体报道的时候强调复旦,这是否意味着记者有一种惯性?他会觉得在交大和复旦的两个学校的问题上,复旦的新闻更具有新闻价值呢?是不是这种记者的思维惯性呢?当然这种惯性是值得反思的,我的感觉是记者对专业主义的规范要真实、准确、客观、公平、公正,这些是永远都不为过的,这是我们的记者永远需要不断的拿标准来自我反思。

  因为我们每天都在脚踏实地,在脚踏实地的过程中,有时候踩到泥里面去了自己都不知道,脚脏了自己也无所谓了。可能常在河边走,哪儿有不湿鞋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不断的抬头看看星空,仰望星空,能够把所谓理想的东西拿来自我反思。我一直有一句话,苏格拉底说,我已经反省了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所以一个人非常重要的就是要不断的自我反省,媒体人在当下更是如此。

  刚才讲到那个情况,如果当时的记者听到这个声音,如果真的存在不公正的话,我们就应该通过微博或者各种方式进行媒介批评,去倡导这种反思。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也应该把更多的案例进来跟学生讲,去影响他们、激发他们。

  22、网上人物访谈妖小雨:最后您觉得我们这种网上人物访谈该怎样走?

  张志安:第一要有一个系统的规划,就是你最后确定这种访谈到底是谈话题、谈意见还是谈做人?就是人物访谈有的是做人,有的是做观点。对这样一个栏目要有一个定位,到底要通过很多很多人物的访谈,慢慢拼凑出时代的剪影,展现当代中国人的心灵智慧,把不同人物的面相能够全面的展示出来。还是注重一个公共话题和公共事件出来访问不同的人,去获取他们的思想资源和观点资源。所以这个栏目的定位是什么?一定要特别明确,他到底要做什么。

  第二,确定了这个定位之后,具体操作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互联网的热点效应。如果没有一个热点的机制,没有一个热点的新闻价值在,没有这个时效在,他所进行的这种访谈,可能关注度不会很高。因为本来是通过互联网,互联网更多强调眼球效应和关注效应,所以可能要考虑到关注度。

  第三,对于它呈现方式的差异,就是传统的访谈,因为是罗列式的,而且访谈体是呆板的问和答。互联网的访谈一定要从文体结构上打破这种窠臼。比方说网页表现形式,不要5000字访谈分成3页来看,页面的差别,然后视觉化的表现,尤其是问答的形式本身板块化的结构,还有就是比方说同一个观点的交锋,也许可以用一两个观点来进行交锋,从而有更多的冲突感在,可能会更好,还有比如说访谈的视频化和视觉化,比如说访一个人,你可以剪成小片断,比如30分钟的片段剪成10、20个片断,大家感觉会不一样。因为你会看到,而不仅仅会读到文字,还能够看到这个人的访谈,也会不一样,所以电视的访谈为什么比报纸的访谈更深度一些,所以互联网可以更多的用这种视觉化的手段来做访谈。

  第四,还有一个点,互联网做访谈要更加的短平快,不应该走传统访谈的路线。比如说问一个人问题很多,然后回去整理,过两天发出来。我觉得应该短平快,一个热点话题,就应该500个知识分子或者1000个左右知道分子,有什么问题电话联系,5-10分钟立刻做整理,我就要做这个,可能更有效果。如果要去访问的话,如果要深度访问的话,我比较主张主题集中,很明确大家知道,能够避免泛泛而谈,能够找到更有意思的东西。

  访后谈:说实话,这不能算一次成功的面访。张老师是一位气场很强完全hold住全场的嘉宾,我完全低到尘埃,把自己当作他的学生。当然,当他的学生是件很享受的事。我们也有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公开聊的问题,但你要坚信,你比你想象的要自由。

  出品:天涯江湖|策划:金波|美工版式:@贾也|本期编辑:@贾也|本期主持:@雨亭fd|邮箱:feidaojin@qq.com

  张志安档案:

  姓名:张志安

  职业:副教授、院长助理、博士生导师

  单位:广州番禺区广州大学城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邮编510006)

  研究方向:新闻生产社会学、新闻从业者等

  sina微博:weibo.com/fudanzhangzhian

  个人博客:www.mediaview.cn(传媒视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感动一生的故事

作者:涂滢

《感动一生的故事》一书讲述了生命中那些令人感动的无数瞬间。生命中总有一些伟大的心灵,让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也有…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