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东西是可以学、可以教的,可有些东西是要自己体会的,画画的气度问是教不来的。我觉得要把眼睛放宽一点,也要把自己的身段放低一点,这样学人家的东西才能学得好,多学习没什么坏处。”韦老先生铿锵而有质地的话语久久回响在我耳边。到目前为止,年过古稀硕果累累的韦智仁还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学生,他觉得可以在生活中学的还很多,无论古今还是中外,还有很多画家值得去学习。
旅美画家韦智仁印象:韦智仁,1942年生,广西南宁人。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擅长油画、版画。历任海南文艺创作室创作员、南宁市美协副主席,广西南宁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为旅美画家,美国博艺美术研究中心艺术总监,巴西“Atelieverde”主持人。作品有《防疫队在农村》、《伯伯住我家》、《马驮巡医》等。
一幅画可能只是一张画,却又不仅仅是一张画,其中包含了画家的性情、学识、胆识、基本功等多个方面,所以说多看多接触是好的,有时候一幅作品可能只是取决于自己的性情和自身素质。
艺术的生命力在于融入永恒
韦智仁一直觉得,比较好的画家应该都会画连环画,其实很早之前他也画过连环画,这对他后来的创作观念和造型很大影响。其实连环画从构图到造型,到画面的处理,每一张都是一幅完整的作品,它有连续性,也有其独立性。所以画连环画不只是训练作画技巧,也是在锻炼一个画家的思考能力,一个是感觉,一个是理性,都要得到锻炼,同时连环画也需要有一定的文学性,否则就没太多的内涵。
一幅画里面要表达的很多,有情绪、有思想,在韦智仁看来,一个画家要把自己的思想,把自己对社会和生活的认识融进画中,如此一来,作品才不会太浅薄,才会给观众呈现一种享受,提供一个联想空间。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有画家引导观众的成分,也有画家提炼生活的技巧。其实,艺术就是把生活中美的东西、感人的东西抽出来给观众看。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永恒的东西,比如爱、亲情。韦智仁想把生活里艺术的东西捆绑在永恒上面,把一幅画的生命力捆绑在永恒上,是一个画家的技,可是怎么用笔墨、色彩、黑白、浓淡来表现生活才能够获得一种永恒,是艺术家应该很向往的境界。
画一双筷子和画一个孔子是两种不一样的效果,即使用同样多的劳动,用同样精湛的技术来表现,你可以把筷子表现得淋漓尽致,可是还是和表现孔子相差非常多,孔子是捆绑在永恒上面的,而另一个只是捆绑在一些鸡毛蒜皮上,所以作品应该有更深的内涵,有更深的思想。
如图:《一苇渡江》作者韦智仁。
其实,韦智仁喜欢画罗汉也是这个原因,韦智仁觉得罗汉很有哲理、很有人性,所以他画罗汉也是为了追求一种永恒。比如画罗汉放生,画80岁的老人帮100多岁的老人梳眉毛等,其同样是表达一种孝道,但却是以新面貌出现,这是抓到了一个与别人不一样的形象。同样是永恒的题材,韦智仁赋予了它一些新的面貌、新的生命,所以这个画出来之后也更有新意。
平淡之中乍现智者思想
一幅画最理想的表达就是它的构思、构图和它的题目、它的笔墨是一起出来,一气呵成。韦智仁曾经说过,好的作品是生活和经历的高度浓缩,平淡之中闪耀着智者的光芒、智者的思想。作为一个艺术家需要有敏锐思想,而且更应该敏锐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表现什么,还有用什么表现。
所以韦智仁觉得,作为一个艺术家不必每时每刻都能够画得很好,但需要把才华、灵感、基本功、构图,以及一个人的修养都同时体现出来,把这些融合成一个整体呈现给观众最重要。
有人为了画买得好可能会迎合某种流行、火爆的东西,面对这种艺术市场的怪象,韦智仁很淡然,他觉得作为一个画家也要吃饭、也要得到社会的承认,所以无可厚非。但是画家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感情,表达自己对艺术上的一些探索。其终极目标是把自己的画能够流传下去,人们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启迪,或者得到一种艺术上的享受。
经济学家、国家总部经济课题组研究员邱仰林认为,韦智仁老师作为当代中国著名的艺术大师,其作品沉淀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元素,折射了其丰富的中外经历,闪耀了其思想的睿智光芒。
艺术品是有美感有难度有感情
艺术创作要深入生活,在生活中探索美。所谓美,有很多种,哪怕画一双草鞋、一把锄头也是有美感的,其实画什么物品只是其中之一,更重要的是怎么去画。
其次,一定要有难度,没有难度的东西没有生命力,谁都可以去模仿,所以难度体现了一个艺术家的构思、构图和造型结构,比如说画一个动作,这个动作跟别人的不一样,他的笔墨跟别人也不一样。如果能把几样东西有机地结合起来,那么这个就很难。
第三,是感情,没有感情打动不了别人,一个作曲家需要感情,一个画家也需要感情。比如韦智仁的《慎之又慎》这幅画,画中的一棵树下,一个老者在下棋、思考,他的一些手势、动作都是自然合理的。韦智仁觉得画里面的就是生活,另外也有难度。所谓难度就是他在生活里观察的细腻,而这些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为了画好一只眼睛,我可能画上千次、几万次,一个小小的像黄豆那么大的眼睛就画那么多,我们需要这样的训练。练基本功一定要苦,搞创作就一定不能苦,但是他那种苦和基本功训练的苦不一样。“韦智仁缓缓地回忆道。他说基本的苦就是练到出汗出血,而搞创作是好东西的涌现,是一种欢快的很自然的流露。基本功是基础,是为创作服务的。”
韦智仁最钟情于画人物,因为在所有的题材中人物最难,鼻子一条线画下来,多一点或少一点就是两码事,眼睛少那么一毫米就变成另外一个表情或者另外一个相貌了。不过画人物也能够更多地直接地体现情感。比如画一幅钓鱼岛,有人会画一只鹰盘旋一个小岛,然后用题字来表现,这是一种间接的表达。但韦智仁喜欢直接介入生活,他觉得应该把岛、海水、船和人集体体现,这是一种象征。
鹿是一个受过伤的孩子
“鹿很善良,也很矫健、很活泼,跟人的关系也非常融洽。所以我把鹿拟人化了,就比如说一个小孩摔跤,他爬起来可能就不敢再走路了,而我画的这个鹿也受过伤,在画面中虽然已经包扎过了,它也不敢倘过浅水来,而画中的小女孩作为它的姐姐,就鼓励它勇敢点,就是这样的人跟鹿、人跟大自然的和谐关系,另外也是一种亲情的关系。”韦智仁这样解释着他的作品的寓意,听完之后幡然醒悟。是的,我们谁没有受伤的时候呢,谁没有感受过亲情的温暖呢?这样的感情在一幅画中有了鲜活而深刻的体现。这便是韦智仁心中、画中的亲情,这就是永恒题材。
如图:《来,勇敢点》作者韦智仁。
在生活中,姐姐对弟弟、对妹妹的爱无处不在,姐姐帮他们洗干净脏兮兮的小脸这是人类中最温暖融洽的亲情,而把这些有趣味性、人情味的含义融入画中的人物,会让画面也更有趣味。
“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这是我们小时候说得烂熟的谚语,而韦智仁就有一幅以此为主题的画,画中有一个少数民族少女,她坐在那里排着几个苹果,远处有一群鹿,准备让鹿过来吃的。这幅画表现的是母亲对子女的关爱,他把少女比喻成母亲,把远处的鹿比喻成为小孩,他们要过来等着吃苹果。这样的画面有很强的趣味性、也有很强的思想性。这是一种让人家感觉到的人性,是一种关爱。韦智仁说:“能够在生活中发觉这些人性和永恒就是赢家。”我想他做到了。
《轻挑刺》背后的故事
我们中国的成语博大而精深,比如水滴穿石讲的就是持之以恒,目标坚定,聚集力量去做一件事情。我们用语言来表现它的寓意很简单,但是用画来表达却不太容易,想要用美术作品来表现的东西,它的形象必须要有自己的造型,而且这些造型要能够一下子抓住人、打动人,可是一滴水画出来并不容易打动人,不过用人跟动物就比较容易。但是找到这个契机和突破口太难了。
如图:《轻挑刺》作者韦智仁。
韦智仁有一张画叫《轻挑刺》,一只小鹿的脚上有刺,一个女孩帮它挑出来。其实这幅画的背后是有故事的,他为这幅画写了一篇短文,内容是讲在作者小时候让母亲挖耳朵,母亲很怕手重了会伤到他的耳朵,而轻了又不起作用,所以母亲很小心翼翼,把这种分寸拿捏得非常到位。而画中的“轻挑刺”表达的就是这份细心,这个女孩形象轻轻的挑就是画面和故事的契合点。而这个画它成功与否,或者能否打动人都在这一点上。
用中国的语言讲外国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