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施晗:走进这位最不像80后的80后
时间:2012-07-17 19:31来源: 作者:小窗 点击:
次
施晗:撇开“80后”这个话题不说,单就整个文学界而言,最大的问题是价值取向问题?现在中国不缺有才华的
,也不缺写作的人,很多
确实还在执着文学,认真创作,但是他们缺失了信仰,丧失了对价值的衡量标准,以美为丑或以丑为美随处可见,文学被商业化
施晗,80后重要代表
、编辑出版人。生于湖南祁东,大学主修艺术上设计。13岁开始文学创作,取笔名白雪,在全国各大刊物发表作品,引起文坛轰动,成为青春代
的新锐人物,获全国各类文学大赛和奖项十余次,并获年度“全国十佳
”称号。曾任《青年文学家》执行主编。
先后主编《百年中国文学经典文丛》《当代校园文学选》《新中国诗选》《中国现当代名家文学大系》《读者·精品选萃》等选本百余部。已在《人民文学》《十月》《萌芽》《诗选刊》《读者》《海燕》等刊发表作品四百余件,入选多种权威选本;作品在美国、英国、新加坡、日本、台湾等国家发表出版。主要作品有《极地》《梦回千年》《追忆似水年华》《没有名字的大学》等。现居北京。
所有人都讨厌被标榜,因为那是一种标准,是缺乏个性的表现,但是其中也有努力冲破出去的人……施晗就是其中一位。80后之窗人物访谈第22期,让我们就来走进这位“最不像80后的80后
”施晗。
80后之窗记者念然(以下简称记者):因为您在作品中显示出的沉稳冷静的思索,你被誉为最不像80后的80后
,请问您对这个称号有什么看法?您认为80后
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施晗:首先,我不觉得文学界有什么所谓的“80后”,这个提法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80年和89年出生都属于“80后”,1880年2080年出生的是不是也属于“80后”呢?人们之所以说我最不像80后的80后
,那是他们通过阅读我的文字感觉我太老,以为我牙齿掉光了,没有了年轻的活力与冲劲,事实上我依然年轻,跑得比老人快。所以当和你一样的很多人问我“80后”是什么样子的时候,我都说没有样子,真正的样子在每个人肚子里。
记者:在您的博客里我发现了您对散文的独到见解,那么您认为什么样的散文才算得上事一篇好的散文?
施晗:这个问题本来是理论专家回答的!!不是一句两句可以说清,这要涉及到一个评判标准问题。以我个人之见,概括地讲好散文是美文也是感性之文,美主要是文字之美、内涵之美,文字让人读起来流畅自然,这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感性就是一种情愫的认知,好散文都有感情渗透在里面的,一篇能让你哭或笑的散文都算得上成功之作,如果一边看一边想打瞌睡的散文,你认为会好吗?当然,本身就犯困的不计在内。!!!
记者:您曾说过的一句话,一个人,不在于你为了什么,有了什么,而在于你做了什么,我很赞同,您觉得一个连“为了什么”都不明确的人怎样才能使他做的事有价值?
施晗:乞丐乞讨是为了生存,也许你问他价值在哪里,也许他一辈子回答不上来,但他在乞讨的过程中已经在实现自己价值了。那么
写书作文是不是都为了挣钱或是扬名呢?也不能完全这么生硬地论定,这取决于每个人的价值观。但不管你有什么样的目的,或达到了什么样的目的,总之你去做了,他就会有存在的价值。
记者:其实美国的乞丐会有具体乞讨的东西,所以这和国家也有关系,呵呵。你所不耻的郭敬明让文学被商业玷污,韩寒的思想过于偏激缺少担当,而你怎么回应别人觉得你过于狂妄的眼光?
施晗:郭敬明的被商业是一种行为意识,韩寒的思想偏激是一种自我修养,而狂妄是一种性格;这是截然不同的三种视角。更何况我并未狂妄,不知这外界的眼光从几千里外穿过来的呢。一入江湖岁月催,是是非非何须理会,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记者:古人说大隐隐于市,在商业化和炒作盛行的今天,作为
在这种环境下该如何保持一份文人该有的平常心?
施晗:做自己该做的事,说自己该说的话。
也是人,本身平常,又哪里需要什么平常心呢?是欲望蠢蠢欲动催生了某些人的不平常吧!
记者:只是那不平常压迫了显示。或许韩、郭刚迈入社会时不比你缺少抱负,你涉世未深怎么知道自己将来会比他们强?
施晗:我从没有想过要比谁强,韩、郭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不可能再出第二个韩、郭,同时,强弱也是在一个特定时间和环境下相对的比较,我也许不比韩、郭强,但不代表所有人比他们弱。
记者:许多人把中国未来文学复兴的大任寄托在了80后
的肩上,请问你认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目前国内80后文坛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施晗:撇开“80后”这个话题不说,单就整个文学界而言,最大的问题是价值取向问题?现在中国不缺有才华的
,也不缺写作的人,很多
确实还在执着文学,认真创作,但是他们缺失了信仰,丧失了对价值的衡量标准,以美为丑或以丑为美随处可见,文学被商业化,为生存写作,为名利写作……已经让他们静不下心来思考文学真正的意义了。
记者:这是我们的悲哀。百科上说你是时代的巨人,您认为自己如何做才能做到文艺复兴的重任?
施晗:哪个百科上说的?我不知道。第一我不是时代的巨人,第二文艺复兴不是某一个人可以做到的,这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过程,而且就算努力了,未必真就“复兴”了。我个人能够做的就是用心写作,开心做人。
记者:今年会有什么作品和大家见面么?
施晗:最少会有一本散文集出版。书名叫《80后:那个渐行渐远的年代》。不是做广告,因为书名可能会改。
结语:其实本期的访谈有个小插曲,笔者在整理施哥的资料的时候,发现他说《独唱团》解散已成必然,笔者便小人之腹的认为他有马后炮之嫌。当笔者发现是个误会的时候,他便一笑了之!这也许就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对待所有事物都极其认真,又有十分宽广的胸怀,这样能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他最爱的写作上。这就是我们最应该学习的!
本期访谈同时得到华媒网、金鹰网、网络编辑门户-鞭牛士、日本在线、第一理财网、第一视频网、《中国企业报》、《爱格》杂志、《紫色年华》杂志、《没谱》电子杂志、《市长》杂志官网、XVOICE户外网络电台、中国海峡网、中国山东网、中国西藏新闻网、中国北京网、云南网、黔南热线、贵州在线、贵州网(Cngzw.cn)、珠江之窗、华南网、上海之窗、天津在线、娄底新闻网、苏州热线、皖南网、长春在线、内蒙古信息港、福建东南之窗、利剑维权网、中顾法律网、价格比较网、中文商业新闻网、全民电商网、中国企业新闻网、维度女性网、中国商业电讯、中国社会新闻网、中国城市文化网、中国维权万里行、中关村在线、乐读时代出版机构等媒体的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来源:80后之窗)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