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就你的身份和你的交往圈,你知道上层对这个是什么态度? 陶斯亮:我听到大家对十八大还是蛮期待的,希望他们有所作为。 坐一次出租车就能看到危机 记者:还有一个观点认为以往的改革,初期的改革多半是党,或者是行政机关放权让利一部分人,所以改革拥护的人非常多,容易推进,但现在可能改革更多的涉及到一个既得利益的调整,阻力特别大。 陶斯亮:会有非常大的阻力。所以我为什么拿干细胞治疗癌症这个比喻来讲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需要顶层设计,其中选择突破口很重要。 记者:你说的阻力主要是既得利益集团? 陶斯亮:对。他们就是现在最大的阻力,有人说是一个特权阶层,我现在倒没有想好怎么表述这个特权阶层,因为我觉得现在这个特权是很宽泛的。 其实我说的一切改革全都是符合党章,符合宪法的,但改革就会从一部分人手里去拿掉一些权力,这就会造成阻碍。 记者:放权似乎很难。 陶斯亮:所以要看他们决心大不大,我觉得中央如果有决心,排除万难,还是能做到的。 记者:其实上下都是一体的,这种阻力说白了是自己减自己的权力。 陶斯亮:所以先党内改革。 记者:改革就是放权,放权很痛苦,所以有人认为,危机不到眼前,就不会去改革。 陶斯亮:怎么没有危机。我现在满眼都是危机。 记者:什么危机? 陶斯亮:危机就是执政党不改革你可能就失去执政的权力和地位了。 记者:但是很多人也许认为不存在这个事,现在经济发展这么快,GDP增长这么多,形势一片大好。 陶斯亮:好什么?我觉得不要做“鸵鸟”,假装看不到危机。 记者:你看到的危机都指哪些方面? 陶斯亮:我看的到处都是危机。 记者:比如说呢? 陶斯亮:我只要坐一趟出租车都能感觉到危机。我觉得中央应该是很清醒的,是有这个判断的。上面不是说,我们不搞改革,死路一条,不是危言耸听的事。 记者:社会底层确实有很多怨言。 陶斯亮:是。现在最重要的是不能激进,不能搞激进,不能搞革命,我是特别反对用革命的方式来进行变革。因为这个代价太大了,我们经历过文革知道,这样搞中国不知道得倒退多少年,过去的动乱让人民遭受的苦难难道还少? 记者:当前社会上有两种“分蛋糕”的说法,一种认为现在主要精力还是把蛋糕做大。还有一种说,现在要着力分好蛋糕。你怎么看? 陶斯亮:我觉得蛋糕无论大小都应该把它分均了,但是你肯定是做的越大,每个人分的越多,两个命题不抵触。难道蛋糕做大了就分不均了?还是说分均了蛋糕就做不大了?不是这样的。蛋糕无论多大,都应该往均里分,但是你应该尽量把蛋糕做大,让每一个人能得到的那块多一点。 记者:是不是重点在于什么方式去做蛋糕,比如说深化改革开放,完善市场经济,自然在做大蛋糕的同时也分均了? 陶斯亮:只有经济发展了,蛋糕才能做的更大一些,大家才能分的更多一些。但我们共产党过去是劳动人民,工农大众的政党,现在我们变成全民党了,即便这样我们也应该要关注最广大的弱势群体,我觉得只有关注最广大的弱势群体才能把蛋糕做的比较公平一点。所以一点都不矛盾。 记者:说到“分蛋糕”,国家分配制度改革这块不知道你有没有关注? 陶斯亮:分配制度改革中我觉得首先应该推进税收。国家现在已经富裕到这种地步了,拿了那么多的钱,有些地方大手大脚花钱,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太超前。比如高铁和航空,就应该做好整体规划,否则高铁建多了,航空又亏损了。 国家高税政策已经30多年了,我觉得应该适当的减点税了,国已经富了,民还穷着呢。现在应该变成一个“国强民富”的政策。国家有钱不一定强大,国家的强大重点是她的软实力,她的凝聚力,她的文化,她的思想。 记者:有文化,有思想,产生这个东西基础在民富,如果民不富,天天为生计奔波,国家也产生不了优秀的文化、思想。 陶斯亮:原来叫“国富民强”,现在应该主张“国强民富”。民富促进国强,应该让富于民,通过减税,征收富人税,让老百姓多提高收入。老百姓有收入了,才能产生内需,从而来拉动我们的经济。用内需拉动我们下一轮经济改革,这是我们核心的问题,中国现在外资拉动型的经济模式不可能长久了。但是民不富不可能有内需。 个税起征点应提到8000元 记者:大家认为现在税收太高。 陶斯亮:我觉得现在国家税收起征点那么低,我们家阿姨(保姆)就得交了。农民工都得交个人所得税,可是企业老板可以不交,因为他不需要工资,企业就他的,他没有工资。这公平吗? 农民工,打工者不应该交税,国家在他们身上拔什么毛?富人应该加税,咱没有富人税,应该立法,征收富人税。 记者:你认为个税起征点提高多少合适? 陶斯亮:起码是以那些被定位为白领的人的工资为起征点,至少得8000元起征。 记者:现在课本的一些红色文章删掉了,比如狼牙山五壮士。对推行红色教育,你怎么看? 陶斯亮:红色是共产党的基本色,应该把它作为一种传承的基因潜移默化,而不是靠形式。 记者:那怎么做呢? 陶斯亮:我觉得我们要传承红色的基因,而不是涂一层红色装饰,应该是潜移默化。 记者:日常潜移默化,不要运动式的。 陶斯亮:不要运动式的,那样效果不是特别好。 记者:怎么潜移默化呢?是不是红色文化有凋零的危险? 陶斯亮:现在开展红色旅游,电视台走基层特别好。去年因为郭美美,官办慈善机构遇到很大挫折。但却是草根慈善的元年,原因是因为央视的“走基层的”,这个“走基层“把基层的贫困现状,通过媒体让中国老百姓知道,所以那些老百姓都自愿的去捐,把中国人的善良一面表现的淋漓尽致,所以做好事的人就越来越多了。我觉得这种扶贫帮困的传统也是一种红色文化。值得弘扬。 记者:我的理解基因不在于外表做什么,而在于把好的传统继承下来。 陶斯亮:对,用一种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一种更巧妙的办法。 记者:你认为好的传统是什么? 陶斯亮:好的传统就是有信仰,有奉献精神,有坚定的目标,有利他主义,有理想主义。 来源:新京报 杨万国,新京报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