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鹰报》对话王蒙:诺贝尔文学奖不代表文学最高标尺
时间:2011-10-22 00:48来源:半壁江原创中文网 作者:金鹰报 点击:
次
他曾经是国家文化部的最高长官,也是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
之一;经历50年人生起伏仍笔耕不辍,他从未停止对中国文坛冷暖变换的思考与关注。他是王蒙。 10月16日下午,在北京家里参加自己的77岁寿诞后的第二天,王蒙先生风尘仆仆赶到长沙,参加17日上午由
他曾经是国家文化部的最高长官,也是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
之一;经历50年人生起伏仍笔耕不辍,他从未停止对中国文坛冷暖变换的思考与关注。他是王蒙。
10月16日下午,在北京家里参加自己的77岁寿诞后的第二天,王蒙先生风尘仆仆赶到长沙,参加17日上午由湖南省
协会主办的“文学名家大讲堂”的首堂讲座,主讲的主题为《文学的悖论》。趁王老休息空当,《金鹰报》记者与他进行了真诚对话,王老风趣幽默的对白,如深秋丹桂枝蔓中一缕幽香……
文/图*《金鹰报》记者刘欢乐
《金鹰报》: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昨天(10月15日)是您的生日。
王蒙:你记性不错!昨天是我满77岁,今天就到了湖南长沙,到了这一块人杰地灵的土地,这里我来过很多次。
《金鹰报》:您与数字“10”很有缘!金秋十月来到长沙,您的生日是10月15日,您14岁入党时,也是在10月10日,您出版了文艺论集10部、散文集10部。还有很多……
王蒙:我倒没发现这个秘密,谢谢你告诉我,你很用心。
诺贝尔奖不代表文学的最高标尺
《金鹰报》:今年的诺贝尔奖已颁布,我身边的人都在问,为什么中国
就不能捧回诺贝尔文学奖?您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对于诺贝尔文学奖,您有何感触?
王蒙:这个(诺贝尔文学)奖是非常有影响,但它不代表文学的最高标尺,毕竟它只是设立在北欧的瑞典,有些语言和文化的阻隔,意识形态的阻隔。与其去讨论诺贝尔文学奖,不如把我们中国自己的文学奖办得更好一些,更权威一些。
文学是个苦力活
《金鹰报》:文学类别很多,怎么看待这些不同表现形式的文学?
王蒙:文学分为纯粹文学和杂糅文学、功利文学和非功利文学、虚构文学和写实文学、大众文学和精英文学等等。看起来它们之间似乎相互矛盾,其实是统一的,都是扩大化的思维空间。文学是个让人呕心沥血、殚精竭虑、语不惊人死不休、“吟成一句两鬓白”的苦力活。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引起人们对纯粹文学的关注,大家都以为这是文学回归纯粹的信号。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它的概念,我认为,纯粹文学是纯情的文学,一种无法解释而且没有头绪的东西,它从我们的心底喷发,喷发之后,还不知道喷发的原因,有些东西也不需要那么明晰,它是直观的感觉,用直观的语言表现出来。
“葡萄皮”荒诞得有味
《金鹰报》:如今80后、90后
作品的语言表述与我们的30后、40后、50后有了很大区别,怎么看待这些不同时代的语言特点?
王蒙:语言本身有它的语音、逻辑、语意,人的思想不可能绝对地离开语言。我们不要期盼天上掉绝作,那跟天上掉馅饼一样荒诞。思想的过程就是语言的实施过程,比如说,我们这里给出一串零散的词和句子,“长沙”、“我”、“来到了湘江”,很快,你就会将他们连贯起来,你就会思索,我是去湘江边求索还是观看江景?是等待约会,等待心爱的情人还是有其他的企图?这就是语言的轨迹。不同年代的
有着不同的语言风格,这与他们所处的环境有关。
《金鹰报》:就是说,所有的语言都表达着一定的思想内涵?有着相对应的实际意义?
王蒙:不能这么说。比如说“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就没有任何意义。汉字有自己的很美的形状,语言本身也可以成为一种享受。如果你了解了其中的含义,完全无意义的语言也可以成为一种享受。1996年,我在德国找到一本上世纪二十年代德国一个老汉学家写的一本《北京俗话研究》,其中有段绕口令,原文是“您吃葡萄,就吐葡萄皮;您不吃葡萄,就不吐葡萄皮”。这段原文是很合乎逻辑的,可到了侯宝林先生口里,他用荒诞派的手法来表现,把它改成了“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你也许认为这一句荒诞,我解释一下,这句也不荒谬。只有中国的汉族吃葡萄才吐葡萄皮,我所接触的美国人、德国人,包括中国的少数民族,吃葡萄都不吐葡萄皮,葡萄皮的营养非常的好。“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这句就是真的荒谬了,荒诞得特有味,你不吃葡萄你嘴里哪来的葡萄皮?所以说,无意义的语言也可以是一种享受。
向《金鹰报》读者推荐工具书
《金鹰报》:能不能给我们的读者介绍几本特别有用的工具书?
王蒙:历史、文学、政治等方面的书都要看看,这是人文类的,其中的古代经典书籍要多读。你们《金鹰报》读者让我推荐,我就推荐《汉语字典》和《唐诗三百首》吧!《唐诗三百首》非常好,要基本上背得下来,背不下来挺遗憾的。■
王蒙将为《金鹰报》撰写专栏文章
文/图*《金鹰报》记者刘欢乐
“欢乐,今天下午过来采访老爷子吧……”10月15日下午,摇头晃脑昏昏欲睡时,手机嘀嘀嘀闹腾起来,王跃文老师发来的短信如一针强心剂,令记者兴奋不已。
下午4时40分,王蒙身着蓝白条纹T恤出现在其下榻的九所宾馆贵宾厅。进门时,王蒙昂首挺胸,微笑着朝我们点头,“我这像模特步吗?”他幽默地跟我们搭讪着。当记者抛出一个个问题时,王老用略带河北口音的普通话一一回答。
一家电视频道为王老拍摄户外画面,拍摄完毕,记者将两份《金鹰报》递给王老,王老笑着接过来,饶有兴趣地翻阅起来,当翻到名家专栏版时,他停顿下来,认真阅读起来。记者向王老简单介绍了《金鹰报》基本情况和办报理念,他不停地说:“不错,很不错!”记者邀请王老为本报撰写专栏文章,他很爽快地答应了。“我的新作品里有些文章,可以节选一些给你们!”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