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阳小小说访谈录
时间:2010-10-05 22:33来源:小小说
网 作者:箫江 点击:
次
夏:小小说是最能体现作者功力的体裁。方寸之间,既要五脏俱全,又要浓淡相宜,还要深切而不肤浅,一般人是写不好的。大部分人的通病是情节发展不够自然,结构不够精炼,平淡缺欠沸点,结尾散漫或者突兀,同时自己的生活阅历不够深厚,导致主题思想严重缺钙。小小说,贵
箫江(小小说
,小小说网络研讨会主持人。本名江双世,以下简称江):夏阳您好。很高兴你能接受采访。我认为一个
的创作风格与他的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在开始,我想先请你对自己的经历做一下介绍。
夏阳(夏阳,惠州小小说学会副会长。新世纪风云榜小小说·明日之星。被誉为中国小小说界近两年进步最神速的一匹黑马,以下简称夏)箫江好!我自身的经历,过程很复杂,但结果很简单——一个乡下孩子,赤手空拳,被生存这条狗撵到了城市,成了街头一个耍把式的卖艺者,比卖身者下贱,比卖脸者高尚,如此而已。
江:你是2008年新秀大赛脱颖而出的小小说
,短短的几年时间就出版了2本小小说集。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实属不易。有没有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夏:两年上百篇,如果说该成就如何巨大,会让很多写手心中笑出花来的。我早年在乡下独立种过田,半年忙乎下来,别人亩产800斤,我是350斤。我对自己的天资有自知之明,加上骨子里的懒惰,一旦缺乏激励或者激情,随时都可能懈怠停歇。
江:谈谈你对文学的感悟。有没有什么规划?
夏:作为一个曾经对文学有所企图的人,搁笔十五年后,小小说应该是我对文学的最后一次回眸。我喜欢设计自己。黑暗的深夜,四壁空空的床上,我躺在一堆破棉絮里作青春残喘,睁大眼睛死死地盯着天花板,让一张破旧飘摇的蜘蛛网借着窗外月色的妖娆,变得脉络清晰,变得野百合也春色满园。2008年新秀赛尚未开张时,某晚,我这样设计了自己的小小说:
第一步犹如做学生,就是老老实实写人物练基本功,在传统的人物系列中适当加入新的写作元素,中规中距之余,不失自我特色。
第二步类似当老师,贴着地面行走,在题材、叙述、语言以及立意等方面寻找突破口,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小说
。
第三步则像编写教材的,抛弃传统,标榜个性,对小小说这种文体进行革命,掀起让人炫目的风暴。
江:请您结合自己的作品,谈谈
虚构的世界与现实有什么关联与区别?
夏:
的精神世界是疯狂的,其工作本质在于意淫生活意淫自己意淫社会,甚至也意淫邻家女孩。意淫得合情合理,便成了著名。
江:成熟的
都有独特的风格。能否结合自身的创作谈谈怎样才能形成独特的风格?
夏:有人曾经感叹过,说夏阳的作品无法模仿。撇去作品优劣不谈,这点我是认同的。因为我的写作套路和思考方法确实与众不同:
1.尊重前辈,充分研读他们的作品,多阅读多思考,厚积薄发,在其基础上另辟蹊径,用自己的作品向他们致敬。比如:《捕鱼者说》于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寻找花木兰》于鲁迅的《故乡》、《一双红绣鞋》于王奎山的《红绣鞋》、《幸福可望不可及》于蔡楠的《一波三折》、《与刘若英相遇》于迟子建的《与周瑜相遇》和珠晶的《与武松论英雄》等。
2.从其它艺术形式中汲取养料。我目前借鉴的主要是音乐。我有一个习惯,就是长时间听同一首歌或曲子,有时长达数月,听到人最后受不了,想开口说一些话,把心中的情感呐喊出来,小小说有时就是我心中的宣泄口。比如:
《寻找花木兰》于郑钧的《OLDBOY》(是否还记得/曾经共度的患难/在命运的面前/我们捍卫过尊严/一起捍卫过尊严/永远别忘记/那些赤诚的少年/在动荡的岁月里/和我用肝胆相照/和我用肝胆相照/oldboy/如今你安在/你是否渡过了这苍海),这首歌的情感,被我完全融化在《寻找花木兰》里面。
《捕鱼者说》于民歌《月光下的凤尾竹》和埙曲《江月初照人》,《捕鱼者说》上半部分是《月光下的凤尾竹》的轻快婀娜摇曳,下半部分是《江月初照人》的感伤幽怨悲悯,其上下两部分相对于两首曲子,其意境和韵律非常吻合。
3.紧贴底层,直面现实,力求作品的深度和力度。拒绝晦涩庸常,力求在标题和第一段能够迅速把读者拉进去,加强作品的阅读快感。当今,左摘右抄、东借西挪的作品大行其道,这都是剪报练出来的功夫,属于插花师傅的水平。要想作品出色,应该尽量避开“别人写村长贪污,我写镇长贪污”的大路,多走小路,走不寻常路。
4.中、短篇小说的内涵,用小小说的形式来表达。此说不一定合理,但为我个人创作的一个方向。
江:你认为优秀小小说应该具备那些特质?
夏:
简装版——文字的质感、情感的传递和精神的共鸣,是好文章的三大要旨。
太极版——无章可循即成文。文章无须讲究太多的腔腔调调,情感的真切流露,瞬间心生呼啸所成。
秘笈版——文章其实和书法一样,也讲究章法。不同的题材,有不同的语言风格和叙述方式。
扯淡版——
1.标题
如何让一个标题从一大堆稿子里脱颖而出,使编辑或者读者眼前一亮,而又不是哗众取宠,这是个学问。
2.语言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在小小说所有的写作元素里,语言是最重要的,像人行走需要的两条腿中的一条(另外一条腿是叙述技巧)。同时也固执地认为,每一个题材都有它本身相近的语言风格和叙述方式。
太高深玄妙的理论我不懂。
我曾为农民,乡下人说乡下话,我知道下田穿什么衣服,进城穿什么衣服。尽管我没有几件衣服,偶尔进城,一身穷酸相,让城里人贻笑大方。但是冷热自知,知道夏天穿什么,冬寒穿什么,晴天穿什么,下雨穿什么。这衣服就是小小说里的语言。
除非你是冯骥才、汪曾祺这样的大家,见任何人,都是一身唐装,一脸的地主相,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否则,你就必须老老实实地琢磨你今天或者此时该穿什么。发现很多人在忽略语言的修炼和选择,写什么题材,都是一种语言风格一个山歌调调,以不变应万变,这样肯定不行,会闹出夏天穿棉袄的笑话来。
语言,作为和读者交流的工具,必须为题材而服务,给读者画面感和身临其境的现场感。
3.开篇
第一句话写什么,第一个字写什么,这很重要。因为真正玩文字的人,人家从你的第一句话里,就可以明白你的功底。小小说是个简洁的文体,第一句话就奠定了整个故事的成色和基调。
小小说的第一段不能把读者带进去,就是一种失败。所以,第一句话是决定一篇小小说成败的关键,必须重视开篇的设计。
4.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是小小说的灵魂。只有编排出有意思的故事情节,再通过语言的表达,才能成为一篇优秀的小小说。
我常在想高产的陈永林是怎么样端坐家中,凭空臆想出那么多故事来的。我看电视连续剧《狄仁杰》后,便明白了他的套路。他应该是受益于某个生活的片段的启发,在心中或者纸上先列出一波和二折甚至三折的大概框架,然后进行细节的补充和“自圆其说”,使通篇丰盈起来。多琢磨几个“为什么”和“会怎么样”,有时一个故事可以玩出三篇甚至五篇的规模。
小小说的故事情节,就应该建立在“为什么”、“会怎么样”这样的基础之上,冷静地构造整个篇幅。很多人无法拔高真实的现实生活,总是处于一个临摹的状态,把小小说当书法来玩,缺少举一反三和丰富的想象力。
小小说的故事情节不一定要曲折离奇,但一定要打动读者。而这个打动,往往是人性和温情在闪光。
5.细节
现实主义题材的小小说,细节必须还原于生活本身,不能一味空中楼阁。发现很多人可以置“太阳从西边升起”而不顾,一味地追求故事情节的离奇。
应该力求每一个细节都有生活基础和可行性,而小小说
,本身也应该是社会方方面面的观察家和生活每一个细节的智者。
6.留白
小小说之所以是小小说,而不是故事,就是留白的艺术手法在起作用。
故事应该追求让读者读后哈哈一笑,而小小说则得追求意味深长地笑甚至诡秘地哭。所以,小小说是故事后面存留故事,得重视留白,给人以遐想和思索的空间,不能太实在,像个棒槌。
小小说的留白,差不多是只说七分留三分。如果说三分留七分,则成了晦涩,成了诗歌了。
江:从素材到作品需要一个过程,能否结合你的作品对小小说爱好者谈谈?
夏:小小说是最能体现作者功力的体裁。方寸之间,既要五脏俱全,又要浓淡相宜,还要深切而不肤浅,一般人是写不好的。大部分人的通病是情节发展不够自然,结构不够精炼,平淡缺欠沸点,结尾散漫或者突兀,同时自己的生活阅历不够深厚,导致主题思想严重缺钙。小小说,贵在自然和富有生活气息,然后是浓缩,最后是升华。面对素材,需要的是为了浓缩和升华,如何冷静地将一些枝枝叶叶敢舍敢弃。
初写者容易陷入一个怪圈,越接近真实的自己,文字越乱了方寸失了冷静。不管是否合用或读者感兴趣,只知道一味地宣泄,没完没了地絮叨,像个疯子,修改时认为这个也是宝贝那个也是经典,像个傻子。而往往事不关己的一点小事、一个场景甚至一句话,反而触发自己的思考和灵感,反而从容了许多,可以很好地为人物设计命运、性格和走向,游刃有余地谋篇布局。说到底,是心气太浮躁思想太稚嫩,缺少谋篇布局统领全文的能力,还需要多阅读多积淀。
江:您对网络研讨会有什么建议?
夏阳:值得推广和风行。利用网络平台互动,对于作者和读者,是双方受益的事儿。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