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楼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李煜,世称李后主,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末代皇帝。南唐被宋所灭,他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家国巨变,寄人篱下的生活使得这位李后主忧伤满怀,常思故国的他,写下了许多感怀故国的诗词。这位李后主无心政事,治国昏庸,但是诗词的造诣却极为高明,被称为“千古词帝”。 而这位千古词帝却最终因这首美丽、深切而又忧婉的《虞美人》词而最终获死。这首《虞美人》词是李煜被俘后被封为违命侯时写的,据说,这首词写好之后,在他生日七月七日那天晚上,在寓所里宴饮奏乐,并让歌妓演唱此词,声闻于外。后来,宋太宗知道了此事,觉得他有故国之思,放这样的人在身边有大大的危险性,就命赵廷美赐他一副牵机药,将他毒死。这首《虞美人》也就成了他的绝命词,一代词坛巨星也就此殒落。 这首《虞美人》词浅显易懂,字面上就可以理解全词的释义与词境所在,但是浅显中的美感却是不可胜收。首句劈空而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世间春花秋月年年如此,原本没有终了,但心境却再难相同。故国的往事还可存留多少,便如这人世间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常常都会有,但是那曾经属于自己的欢乐却哪里去了?“年年岁岁花相同,岁岁年年人不同”这样的心境与况味千百年来都是相同的,但对于一个失国而寄身他国的流落皇帝来说,这种感受恐怕会更加深切,更加痛楚。小楼昨夜东风又起,夜夜月明,故国却不堪回首,那些曾居住过的宫殿应还在吧?但朱颜易老,岁月摧残,物是人非。真是问君能有几多愁,都无奈付于东流春水匆匆而去。整首词的美与凄凉就这么顺着作者的思绪一路而下,如东流水去,却又溅起了无数的涟漪,让人感怀无限。 有些人就是天生的文学巨匠,廖廖数字却将况意写的幡彻透明,每一个字都用的贴切、不可替代,令人拍案叫绝。而李煜就是这样的巨匠,他平生为我们留下了44首词,这些词真实的再现了他的生命历程。李煜的词作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是他做为南唐后主时的作品,那时的他生活极其奢华糜烂,词作的语言虽美,但是反映的都是他奢华香艳的宫廷生活,没有更深的思想意义。看这一首《浣溪沙》,他原来位居南唐皇帝时的宫廷生活声色奢华已显露无遗——“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后期,是他被俘后寄人篱下忧思感怀的作品,这个时期的词作由于他心中怀有丧国与别离之痛,感怀故国,慨叹自己的境遇,词境凄美深厚,反而成就了不朽之作,堪为神笔。“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落红遍地春天走去的脚步真是太匆匆,无奈这朝来的寒雨晚来的风,怎能不摧残落红,让林花凋谢?寓情于景,这样的凄凉唯美的景致,已让人心中萌生相同的感悟,再是“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春红落雨犹如美人垂泪,令人心醉神迷,几时才能与心爱之人重逢?一个失国之人心中的悠悠之恨犹如长长的东流水永不停息。情在言外又在言中,深切的哀痛溢于言表,意味涵咏,更让人感同身受。这一首《相见欢》每一字都隽美通透,无可替代,怪不得历代的词作评论家都会说:李煜的词不假雕饰,语言明快,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用情真挚。意蕴就在字面上,但是却用得极为贴切巧妙,换掉一个字都会美感顿失,这样的功力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无人能比。 就是这样的一个词坛奇才还是早早地就命殒黄泉,想那宋太宗也真是不够惜才,赐一副牵机药对付这样的一位词坛奇才未免太过残忍。其实,从李煜的诗词中就可以看出这位李后主其实生性懦弱,一心向往诗赋酒色般的隐士生活,对政治并不感兴趣。南唐帝位的争夺中,他曾经对其兄长李弘冀一味避让,不想参与其中。但世事有时就是那么难以预料,其兄长做了南唐皇帝没多久就暴毙,世易时移还是将他推向了皇帝的位置,这样的结局对他来说纯属一个意外。然而这样的位置对于一个只爱风花雪月,诗词歌赋的李煜来说无疑是极不相称的。普通的男人爱风花雪月,爱诗词歌赋可是称为风流,但做为一个皇帝这样难免就是昏庸了。这样的一位李后主,当然不会去筹划做谋乱之事,但原本的身份与血统本身就是宋太宗的一块心病,更何况他的词作街头巷尾,人人皆知,那些故国之思所能带给人们的浮想连篇也是不容忽视,这就注定了李后主必死的结局。但如果,宋太宗可以留下李煜的生命,或许他还可以给我们这些后人留下更多不朽词作。 五代十国结束,南唐为北宋所灭,这是历史的大势所趋。历史的潮流吞没了一个朝代又一个朝代,无数的人和事被席卷,被湮没,但幸好,还有文字留下来,让我们去重温历史的暖凉与风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