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痛之苦,困身扰心,是世人避恐不及之事,但人食五谷,染疾患病自是难免。所以,若患病,能有良医相助,无异于雪中送炭、枯木逢春。医者虽多,但用妙手回春之法、治万千黎民苍生的“医者人心”的大家则亘古少有,故誉华佗为“神医”不为过。 我们少见正史中通篇都述医者其“神”的人物列传,但《三国志?华佗传》就是一特例。《三国志》中的华佗可谓名扬天下、荣载斗车。上至显贵,下到庶民,都得到过他的诊治。 话说,三国时一郡守,得了怪病,无人能医。听说华佗有妙手回春的本事,于是就向他求诊。诊后,华陀非但不开方抓药,反而增收诊费并悄然溜走。他在溜走前还留有一封书信,信中大骂郡守所做的蝇营狗苟之事,语言之犀利,读罢使旁人都怒不可遏,又何况是僭越了身为一方父母官郡守的威仪呢?可想而知,郡守的愤怒岂止是痛骂华佗可解决的啊。他下令要成擒华陀,对其施以重刑。然而,这一做法却遭致郡守之子的极力反对。终于,盛怒已达顶点的郡守,不由得口吐鲜血,其被逼出有毒的深黑鲜血也终说明了华佗的良苦用心。 其实,在问诊之初,华佗就知郡守是内心郁卒、急火攻心而引起的病状。然而,要根除此病,就要迫使郡守发雷霆之怒。于是,“怒”成了治疗顽疾的药引,这样一剂亘古不见的神奇药方出现了。 华佗终以其卓尔不凡的医学才能,悬壶济世的行医准则,获得了世人的尊崇。他不仅为病患医病,更为患者医心,“对症下药”不仅是对他行医生涯高度负责精神的概括,也更是我们对生活中另一番严谨态度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