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齐国人(今山东鄄城人),战国中期兵家的代表人物,伟大的思想家、卓越的军事家。孙膑两次大败魏军用了啥计谋? 相传他少年时与庞涓同师于高人鬼谷子。后来庞涓当了魏国的将军,妒忌孙膑的才能,就派人把他诓骗到魏国,处以膑刑(挖去膝盖骨),所以人们称他为孙膑。后来,孙膑在齐国使臣的帮助下,逃离魏国,到齐国做了军师。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庞涓进攻赵国的国都邯郸。赵国向齐威王求救,齐威王想拜孙膑为大将,孙膑连忙推辞说:“不行,我是个残疾人,当了大将,会给人笑话。大王还是请拜田大夫为大将吧!”齐威王随即就封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发兵去救赵国。孙膑坐在篷帐车里对田忌说:“现在魏国把精锐部队都调去攻打赵国,国内大多数是老弱残兵,一定十分空虚。咱们不如去攻魏国大梁。庞涓听到消息,一定会放弃邯郸,回救魏国,我们在半路上等,以逸待劳给他迎头痛击,一定能把他打败。”这时,庞涓已经在攻击邯郸,突然听探子报告齐国攻打大梁去了,当即吩咐撤兵。刚撤到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地界,就与齐国兵马碰了个照面。两国短兵相接,庞涓失败。齐国大军得胜而归,邯郸之围也就自然而然解除了。孙膑两次大败魏军用了啥计谋? 公元前342年,魏国又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田忌和孙膑奉命出兵救韩。孙膑仍采用过去的老办法,不直接发兵救韩国,而是直接去攻魏国。庞涓得知后被迫放弃攻韩,匆忙赶回护国迎战。孙膑认为魏军素来剽悍勇猛,根本不把齐军放在眼里,孙膑决定利用他们这种轻视心理,采取诱敌制胜法。于是,齐军假装看到魏军害怕,不敢应战,不断向后退却,并采取逐日减灶的办法,迷惑敌人。庞涓一路追击齐军,到了齐军扎过营的地方,发现三天之中齐军的炉灶减少了一大半。他错误认为齐军已经逃亡过半,自个儿洋洋得意,对于战争瞬息万变的情况不屑一顾。孙膑估计庞涓军队晚上要追赶到马陵,就在此处设下埋伏,并在路边的树上写下“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八个字,命令埋伏的士兵看到火光就一齐放箭出击。庞涓果然在晚上进入马陵道。他见树上有字,便命令士兵举起火把看树上到底写得啥东东,还没有看完,齐军已万弩齐发,箭如雨下。结果,十万魏军全部被歼,庞涓被迫自杀,齐军大获全胜。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马陵之战”。孙膑两次大败魏军用了啥计谋? 孙膑两次大败魏军,从此名显诸侯,人们都知道他这个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善于用兵,孙膑身残志不残用事实说话,赢得了领导的信任以及草根们的尊敬和爱戴。孙膑,自然成了战国时代的红人儿。 《孙膑兵法》又名《齐孙子》,以区别于孙武的《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继承和发展了孙武等着名军事家的理论。孙膑结合自己所处年代的特点,总结了当时的作战经验,溶入了自己丰富的实战经验和研究成果,形成了独特的军事理论体系。其论着博大精深,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军事理论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