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功臣”(2)

时间:2014-08-12 07:33 来源: 作者:文史孤鸿 点击:
而朱元璋执法的严格又是今天和当时的人们都很知道的,这是一位古今中外都少见的六亲不认的严格执法者——朱元璋连至亲戚犯法都绝不宽恕,例如:开国功臣、亲侄子朱文正违法乱纪,乃按律囚禁;驸马爷走私捞钱,被发

而朱元璋执法的严格又是今天和当时的人们都很知道的,这是一位古今中外都少见的六亲不认的严格执法者——朱元璋连至亲戚犯法都绝不宽恕,例如:开国功臣、亲侄子朱文正违法乱纪,乃按律囚禁;驸马爷走私捞钱,被发现后,也被按律处死。

如此说来,则廖永忠的死其实就并不冤了——朱元璋对廖的处置并没有超过法律的规定。

但若把廖永忠之死联系到小明王之死(如果小明王确系死于朱元璋的阴谋)来理解的话,则说朱元璋借故杀功臣也未尝不可。

之外也还要顺带说说,无论小明王的死因是什么,朱元璋的江山却始终都是靠自己打下来的——虽从郭子兴统军时起朱元璋就是小明王、刘福通名义上的部下,但实质上双方其实只是一种农民起义军之间的同盟关系。乱世间,群雄逐鹿,哪一方不都是旨在为自己打天下吗?当小明王的力量损失殆尽了,朱元璋出于道义把小明王救出并供奉了几年,当天下将定时,任何人处在朱元璋的位置上,难道谁还真的会把自己打下的江山拱手让给不太相干的他人吗?

4、其他开国功臣的结局

明朝开国,文臣武将可谓若群星灿烂。但这些人中,有许多在连年的战争中牺牲了,也有不少是在战争年代或建国后的和平年代中因病而死或正常老殁了,还有一些,则有因犯法而死的,有因涉嫌谋反事而死或因此连坐而死的,等等。考察这些人的死亡原因,或许有助于我们了解朱元璋在怎样对待功臣这一问题上的态度。

下面姑且罗列明朝部分骨干功臣之死以供参考。

常遇春——因病死于北伐途中。

李文忠——建国后病死。

朱文正——因违法被囚禁,病死于监狱。

邓愈——建国前病死。

胡大海——建国前死于降将的暗算。

朱亮祖——建国后犯法而死。

周德兴——以儿子乱法连坐而死。

傅友德——因请赏田被朱元璋赐死。

冯国用——死于军中。

冯胜——坐蓝玉案赐死。

沐英——世代镇守云南。

康茂才——病死军中。

郭英——老病而终。

叶琛——被叛军捕获,不屈而死。

章溢——病死。

……

考察以上功臣的结局,一般认为傅友德、冯胜两人是朱元璋为了让皇孙的帝位不受任何可能的威胁而找借口处死的。如果清修《明史》没有在这两人的问题上做手脚,则这两位功臣就确实是被冤枉了。果然如此的话,则我们可以说,朱元璋找借口杀功臣并非全属编造,而是确有其事的。

5、胡蓝大案是不是冤狱?

胡蓝大案的复杂性

真正使朱元璋得杀功臣恶名的主要是发生于1380年的“胡惟庸谋反案”和发生于1393年的“蓝玉党案”,史书记载说朱元璋借这两件大案以“连坐”之法各屠杀了3万人和1.5万人——这两个很大的数字有值得怀疑的理由,因为清修《明史》时对明代历史有多种篡改。倘若这样的数字并非篡改而得,而是历史的真实,那就确乎更值得后世来探讨之。

怎么说呢,在封建社会,历朝历代,谋反、结党通常是皇帝忌恨极大的罪行,惩处起来通常是无所不用其极,包括酷刑、连坐在内。所以,这两个案子的关键在于,胡惟庸和蓝玉是否真的被冤枉了,而不在于杀了多少人。如果这两位没有被冤枉,那就不能说朱元璋是借故大杀功臣。如果胡、蓝都被冤枉了,那朱元璋就理所当然应当背这个屠杀功臣的恶名。

问题的复杂性在于,第一,即使在今天看来,胡、蓝这两位都确乎是有谋反或骄横违法的问题的;第二,在后人看来,朱元璋当年也确有借此砍去丞相这一机构以集权于皇帝的意思;第三,清代修撰《明史》时还曾对明代的史书和史实大肆篡改和销毁的行为。以上三点混合在一起,的确构成了今人意欲洞悉这两个大案之真实详细的很大障碍和困难。

但我们姑且还是来分析一下这两个案件罢。

6、“胡惟庸谋反案”:胡惟庸该不该杀?

胡惟庸,早年追随朱元璋起兵,颇受宠信,先后担任元帅府奏差、知县、通判等多种低、中级官职,在开国功臣中几乎排不上号。也就是说,朱元璋打天下的过程中,胡惟庸的建树非常小,乃至是因为追随了朱元璋,他才在乱世中混了口饭吃也不一定。总之,要把胡惟庸列为开国功臣恐怕都有点勉强吧?

应该说,胡惟庸的发迹主要是在建国以后。洪武三年(1370年),胡被任命为中书省参知政事。洪武六年(1373年),又被任命为右丞相。洪武十年(`1377年),胡惟庸甚至当上了位居百官之首的左丞相!胡惟庸在打天下的过程中并未立有大功,但因为是李善长的亲信,同时也受到朱元璋的信任,所以升官很快,可谓是权力平衡斗争中的受益者。

最初只是朱元璋帐下文书的淮西人胡惟庸,之所以被朱元璋提拔上来委以重任,其实只是朱元璋想利用来制衡朝廷中权势最大的淮西派首领李善长的一颗棋子,可是胡惟庸在当上宰相的头几年里,一方面既得朱元璋宠信,另一方面又紧紧倚靠着李善长,这使得朱元璋很不舒服,而胡惟庸本身的问题又那么多——胡惟庸眼见自己权势日大,就日益地骄横跋扈起来,比如专权擅决、受贿营私,比如结党自固、试图谋反以及勾结日本、蒙古,等等——所以朱元璋干脆就把他这一支野心勃勃且日益壮大的力量彻底给废了。之后,一不做,二不休,为子孙计,为社稷履的朱元璋又干脆那李善长这棵盘根错节的大树给拔除了。至此,朱元璋终于决定把在内心深处萌动已久的废除宰相职位的想法付诸实施。

胡惟庸的这些罪名确实不确实?以谋反罪判处他到底冤枉不冤枉?有关这一点,我以为即使排除掉当中朱元璋要废除丞相这一机构的意图,也应该是不冤枉的吧。在胡惟庸谋反这一案件中,如果史书记载的数字竟然没有错,那朱元璋的连坐之杀也确有牵涉太广之嫌。

像连坐这样的刑法,以现在人的眼光来看当然是很不合情理的,但在古代的中国,无论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历朝历代包括唐宋在内没有不实行此法的(包括各种酷刑也是如此)。所以,我们也就不该拿今天的标准来衡量和谩骂朱元璋对所谓谋反之人的所谓连坐了。所幸的是,人类已经走进了文明程度已然较高的现代社会,今天的世界上,酷刑和连坐早已被各国废除。

7、“蓝玉党案”:蓝玉该不该杀?

蓝玉,开平王常遇春内弟,初期在常遇春帐下听令,有勇有谋,屡立军功,在明初众多的开国功臣中属于后期之秀。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命傅友德领军三十万征讨云南,蓝玉被命为二把手,沐英为三把手,结果大胜,蓝玉得以封侯。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朱元璋命蓝玉为大将军统兵十五万讨伐蒙古,蓝玉率军直打到捕鱼儿海(今贝加尔湖),大败蒙古军队,蒙古人从此陷入内乱。蓝玉以此被封凉国公。

蓝玉军功确实很大,但他却居功自傲、骄横跋扈,问题多多,如侵占民田,蓄养庄奴假子达数千人之多,北征时侵占了许多战利品如珍宝之类。此外,蓝玉还对太子朱标表达了对朱棣的担心,结果得罪了朱棣。朱棣后来在朱元璋面前说蓝玉的坏话,使得朱元璋对蓝玉很是不满。后来锦衣卫又报告说蓝玉企图谋反……

蓝玉到底该不该杀?即使不算所谓的谋反这一条罪,按法律严格追究起蓝玉的各种违法行为来,想必他也是离死罪不远了。但蓝玉毕竟是军功赫赫的大将,杀之对明朝实在是个较大的损失。这就要看朱元璋做什么样的抉择了。结果呢,朱元璋的决定是杀之。

蓝玉的死显然使明朝丧失了一员智勇双全的猛将。如果明朝打算把蒙古人占据的地盘收为疆土,则朱元璋晚年时还活着的蓝玉、傅友德、冯胜几位自然是最好的拓土大将,可惜朱元璋对只适合放牧不适合耕种的荒凉漠北不感兴趣,所以蓝玉的价值也就没有了大用。如此,在年事已高的朱元璋眼里,心腹手下众多的蓝玉就成了皇权的一大威胁。太子朱标死后,鉴于皇太孙文弱,朱元璋更感到了这种威胁之大。再加上蓝玉言行本就多有不端,锦衣卫又密告蓝玉要谋反,朱元璋就索性把他一锅端了。

这个案件是否冤枉了?杀人是否真的杀得太多了?历来也是众说纷纭。我个人的看法是倾向于认为总体上并不算冤枉。

8、封建社会的弊端所在

朱元璋想永葆自家的江山,想建设一个法制厉行的美好社会,他不能允许自己开创的国家混乱污秽,他想规避掉自己死后天下复又大乱的任何一点风险,所以他屡出铁碗重拳——他有错吗?按他的理念和思路来说,他没有错。

而各大功臣呢?都是血火里冲杀出来的好汉,吃过苦,挥过汗,流过血,坐了江山后想过得舒服一点,享受一点,所以不免放纵一些、恣肆一些——这虽然可以理解,但前提是遵纪守法,严格要求自己。

可因为帝王永固江山的防范意识,难免会有若干有过或无过的功臣死得可能比较冤……那么,后人又该怎么评说这一切?

其实,这类问题说到底,症结势必还是要归结到制度问题上来。封建社会的制度弊端在封建社会恐怕是任何帝王也解决不了的,人类惟有不断地迈进更文明、更民主、更开明的社会形态,才能从根子上来克服这些弊病吧。

总之,综上所述,我以为朱元璋没有原则、随心所欲地屠杀功臣的说法在总体上是很值得深入探讨和质疑的,乃至也是有可能完全推翻或部分推翻的。

【朱元璋生平概括】

“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每每想起朱重八这句自述,总是感慨万千。作为第二个平民皇帝,朱重八是复杂的,但又是谋略兼备的。

朱元璋,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明朝开国皇帝。

回顾朱重八一生可谓是扑朔迷离。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牛放不下去了,去皇觉寺当了和尚;25岁的重八在社会环境的逼迫下,终归还是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

从1356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到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从1368年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从定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到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平定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统一中国,朱元璋是文韬武略体现的淋漓尽致。

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 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人生智慧故事:阅读中成长

作者:涂滢

涂滢编写的这本《人生智慧故事》中每个故事都是滋养孩子心灵的参汤,每则智慧都是一盏照亮漫漫旅程的明灯。童年的脚印…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