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整个明史,英雄好汉辈出,人才多如牛毛,为何我只提三大才子呢?事实证明此三人实至名归,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们就是;编修《永乐大典》的明朝第一才子解缙,屹立三朝不倒的名臣杨廷和的儿子,正德六年的状元杨慎,嘉靖年间协助胡宗宪平定沿海寇乱的徐渭。 众所周知,提起明朝的才子,我们会不由得想起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事实上,四大才子在我们这三大才子面前简直是小巫见大巫,难以相提并论,根本不是一个等级的。 首先,先介绍一下明朝第一才子,《永乐大典》的总编辑——解缙。他是洪武二十一年的进士,在其家乡才名远播,以至于时任皇帝朱元璋闻其名后十分重视,于百忙之中接见了他。可是才子闻名路途坎坷。洪武二十三年,由于解缙上书为明朝第一开国功臣的李善长辩解,被朱元璋赶回家——十年不录用。这对于一个心怀报国壮志的年轻人来说,几近晴天霹雳,难以接受。自此后,他改变了自己以往的人生准则,为高官厚禄,更为胸中抱负与才华能有所发挥,投靠于永乐皇帝,将文人所谓的气节抛诸脑后。事实上我也难以评价他的人生,正如一首歌《日出日落是春秋》里说:“一个人的命运,有谁真能看透。”是啊,如果没有解缙,是否真的还会有如此完备、详尽、堪称后世典范的《永乐大典》呢?我不知,历史不知,上帝也不知。 但是一个人的存在只为愚忠于君,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天下乃天下人民的天下,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所以,死,需要勇气;活着,更要有强大的魄力。一个人只有活着才有意义,与其徒劳枉死,不如继续隐忍存活,发挥自身余热,必将功在千秋,光耀四海。 机会,总会光临有准备的人。除了准备,也可以这么说:解缙是唯一一个有此能力的人。永乐元年明成祖朱棣将编书的重任交给解缙,要求是:“[编写一部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言,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成一书,毋厌浩繁”。朱棣要修的不是一本,也不是一部书,他要修的是涵盖古今,包容万象,蕴含一切知识财富的百科全书!这不仅仅是文化,这是包括经济在内的综合实力的体现,是一个国家自信和强大的象征!“大典之外,再无它书!”]——《明札记》,作者,当年明月 永乐元年,解缙接受任务开始编书。可是才子自负,以为皇帝编书是玩,最后用时一年,完成初稿《文献大成》,结果被朱棣痛骂。自永乐二年起,以解缙为总编修,王景等五个翰林学士为总裁,20个翰林院的官员为副总裁,召集全国所有学识渊博的人做编撰,以及监工姚广孝【此人为建文之乱、朱棣的总军师。不但精于权谋,还十分有才学,明朝初年第一学者宋濂也十分欣赏他的才华。】等为成员的庞大组织机构,倾全国之力,用全国之才的决心和勇气编著《永乐大典》,可想而知,朱棣对此有多重视? 自此,解缙端正态度,充分发挥了他的才学,[他合理的安排者各项工作,采购、辨析、编写、校对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每次编写完一部分,他都要亲自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作为这支庞大知识分子队伍中的佼佼者,他做得很出色。经过不懈的努力,这本集众人之力,古今绝无仅有的《永乐大典》终于完成。它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它绝不仅仅是一部书,而是一座中华文明史上的金字塔。更为难得的是,以解缙为首的明代知识分子们以广博的胸怀和兼容并包的思想,采集了几乎所有珍贵的文化资料,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永乐大典的伟大之处正在于此,它绝不仅仅是一部书,而是一种精神,文化传承、自强不息的精神。可以说,永乐大典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金字塔。那么,解缙的名字也随着这座金字塔而永垂不朽。用当年明月的话来说:“谁言书生无用,笔下亦显英雄!”]【出自《明札记》——当年明月】 解缙是伟大的,绝无仅有的《永乐大典》凝聚了所有参与编纂的人的心血,而它的总编修——解缙,功不可没,功在千秋万代。 明朝第二才子杨慎。杨慎出生于名门,他爹是屹立三朝不倒的老臣,内阁首辅杨廷和。身为官二代的杨慎并不是一个靠老爹发达的人。正德六年的科举考试,状元杨慎。在当时所有老爹是大官的官二代要是中状元,会引发人们议论纷纷,为人所不齿【因为大伙都会这样认为:这是潜规则的产物】。然而,对于这个杨慎先生的状元,没人议论,反而以为理所当然,名至实归,当之无愧。杨慎先生少年时期,学名就已传遍天下,时人称其为“无书不读。”可见其博学的程度啊! 嘉靖二年,历经四朝的老臣杨廷和离职退休。身为名臣之子的杨慎,从他老爹手里接过战斗的狼牙棒,继续就嘉靖他爹妈该封个什么名号战斗【嘉靖皇帝是正德皇帝朱后照的堂弟,由于正德皇帝聪明好玩,还没顾得上生子,后来不幸溺水以致惊吓过度而亡。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在内阁首辅杨廷和的提议下立兴献王之子,宪宗皇帝之孙,孝宗皇帝之从子,大行皇帝之从弟,朱厚熜为新君,年号嘉靖。】。 战斗的内容比较搞笑,那就是左顺门【‘打死人,不偿命’,古已有之,历史悠久】的圈套,杨慎设计对斗殴的方式以达到挫伤对手锐气的目标。于是,我们的才子组织了一帮人在左顺门这地方等对手张璁、桂萼。结果张璁没来,桂萼跑了。试想,一帮文臣成天的子曰诗云,结果打架也是毫不含糊,可惜一个没等到,一个体力好,溜了。真是特别有趣好玩,令人不禁捧腹不已。让人想起西方某某选举,政论不同者,拳脚相向,头破血流【不过,有失风度啊,呵呵】。 在第二次反击,200多文臣被打板子,杨慎被流放。流放途中,遭遇危机【这还是才子那个很厉害的首辅的爹,惹的祸。裁员致使一部分人失业。然后没钱赚,养活不了妻子儿女,想着老子的过,儿子承担,就准备在杨慎流放的路途中,黑他一下,打残了算命不好,打死了也没人知道。可是千算万算,还是让他跑了。看来此人有天祐,杀不得,死不了。】,恰好老兄脑瓜较好使,不知怎么就算出有人坑他,就不断地改变行进速度和路程安排,结果竟然逃过了追杀。 后杨慎在云南、四川两地游历,专心著书,研习学问,写就多本著作流传后世。当然最有名的还是他的一首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我们都知道这首词的上阕曾用于老版的《三国演义》。英雄人物也好,平凡百姓也罢,终究掩没于历史的长河中。 徐渭,又称徐文长。明代公安派首领袁宏道曾写过一篇文章《徐文长传》,其中对徐渭的一生进行较为准确的描述【有兴趣者,可一观】。徐渭10岁就通读了著名文学家杨雄的《解嘲》,还别出心裁的改写了此文,取名《释毁》。后十余年科举不第,无心考试。恰在这时他遇到了一个能使自己的才能有所发挥的人,他就是:东南奇才胡宗宪。胡宗宪时为东南抗倭总督,听说徐渭有奇才,聘为幕僚,礼遇有加。徐渭不负总督所托,屡献奇计,大破东南海寇汪直、徐海。后总督胡宗宪因严嵩一党牵扯其中,枉死狱中,徐渭小受牵连,无处安身,后因误杀妻子,受到牢狱之灾。得友人营救,出狱,四处游历。至于蓟州,被戚继光挽留,徐渭无意军事。后来听闻辽东副总兵李成梁家要请先生,前去应聘。徐渭教授李成梁两位公子李如松、李如柏,倾囊所受,未有遗漏。【后来蓟辽提督李如松作为援朝军指挥官,他率军自入朝以来,连战连捷,多次击败日军小西行长部,歼灭上万敌军,接连收复平壤、开城、平安、江源等地,以一己之力挽救了朝鲜战场危局。朝鲜国王李日公十分推崇李如松,问及用兵之法,李如松拿出一本《纪效新书》,作者戚继光。又言道,在此书发行之前,他的老师就曾教授他行军之法,而他的老师就是徐渭。】 徐渭,是中国十六世纪的艺术大师,自称其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在四方面皆有所成就。他的戏剧作品为汤显祖所推崇,其绘画则标志着中国文人写意花鸟画的成熟。其后四百余年,无论八大山人,石涛,郑板桥,吴昌硕,还是近代齐白石,潘天寿等书画大师,皆受其影响。齐白石曾言原为徐文长“磨墨理纸,”郑板桥则治印称“青藤门下牛马走”而徐渭本人却在贫病交加中死去。在袁宏道的《徐文长传》中曾有过这样的话:“见人家单幅上有署‘田水月’者,强心铁骨,与夫一种磊块不平之气,字画中宛宛可见,意甚骇之,而不知天水月为何人【徐渭曾为自己取名为青藤道士,田水月,漱老人,而最有名就是徐文长。】”袁宏道评价徐渭的书这样说:“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又言文长“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哉”徐文长才情恣肆是奇,命运多艰亦是奇。 悲夫,“天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天降大才于斯人,亦如此。是故解缙囚于牢狱,死于冰寒雪地;杨慎藏于荒蛮之地,著书立说;徐渭死于穷困,闻达后世,命也。 2014年7-29——7-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