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隋唐英雄》,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李世民,也不是那个动辄“你爷爷的奶奶的爷爷”的程咬金,更不是杨广和具备杨广潜力的李建成,而是一个大胸美女——萧淑妃。这个女人“大”不“简单”——既有“大胸”的身体条件,又有大智大慧。 遗憾的是,她惜生隋唐,惜为女流,所处时代既不对,又兼为女子身份,在那个“女子无才就是德”的年代,实是人才的极大浪费。
我们先不管史上的萧后是否真的历经隋唐两代,是否真的如此睿智,姑且当成小说家言,博她一乐。
综观全剧,萧后无疑是一位颇有心计的女政治家而不是女政客。说她不是女政客,只因她心系天下,处处为公民着想,并且总是巧妙利用各种契机,利用自己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渠道”,施加政治影响力,为隋唐两代的公民们办实事,最大限度谋求公民权利。
不妨来看大结局部分。在李世民接任最高行政长官的前夕,他和妻儿走访了萧淑妃,萧淑妃已猜知第二日即是李世民登基之日。她的盘问颇耐寻味:你将如何为君?当李世民回答说要从谏如流时,她借着李的话意说,短期的从谏如流还是不够,凡帝王者,甫登基时大多能做到,但难就难在坚持。而要坚持,单纯靠自我约束,是不够的,必然要有外来的强有力的监督,这就是“言官”,这就是“斥帝”。简言之,就是有强有力的第三方的约束机制。一个女人,在那个年代,能够提出这样的政治主张,的确不“简单”。
如果历史真有这段记录,那么说萧淑妃是唐朝一把手约束机制的引领者却也未尝不可。事实证明,唐太宗时期出现谏官的功能大致相当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议会,可以对最管行政长官进行“弹劾”,对权力最高一级的一把手进行“有效”监督(之所以为“有效”加双引号,是因为诸如魏征等着名言官,都是体制内的言官,容易豢养化,换言之,你是公务员编制,许多地方还是要听招呼的。好在李世民自始至终做到了,所以还真有效!难为他了!)。
当然,这只不过是李世民一朝昙花一现的初级议会雏形。历史无法改写,历史更不容倒退,世界历史上最早的议会雏形,因为时代的局限,随着中国封建王朝最开明的一位皇帝的逝世灰飞烟灭。
即使这样,也给了我们几点启示:
第一,无论何时何地,制度的出台必须要长效,一阵风的习气千万要不得。
第二,去豢养化。权力的约束需要第三方介入,这样就可避免官方的豢养化,多给权力一点草根性质。
第三,去形式化。避免流于形式的最好方式就是多做实在事,不要搞表面文章,不要搞“感谢党、感谢政府”的作秀颂歌(事实上,有朝一日幸福指数真的高到几乎所有的民众都感觉满意的时候,你就是不弄几个来作秀,他也自然要从心底里歌颂,OK?)。
第四,一把手权力的监督可以借鉴前人经验,实施“言官”、“斥帝”(这里的帝指一把手)制度,才能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也才能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问题是,谁来“言”?谁来“斥”?怎么“言”?又怎么“斥”?“斥”的后果会不会很严重?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