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灵帝不敢也舍不得杀变态小人十常侍
时间:2012-12-17 21:39来源: 作者:江湖醉客 点击:
次
其六,在当时十常侍手握重权,就是对于朝廷的官员也敢任免,因此完全可以不把阻挡自己的大臣放在眼里。但是表面上还是小心翼翼的巧妙周旋。他们知道就是让汉灵帝去杀自己,汉灵帝也不敢或者不舍得,因为汉灵帝极端不相信任何人。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亲贤人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人,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世,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这里的桓灵就指的是汉桓帝和汉灵帝。
小说中对这些也做了描写,并且写了很多大臣对十常侍的态度:十常侍既握重权,互相商议:但有不从己者,诛之。赵忠、张让差人问破黄巾将士索金帛,不从者奏罢职。皇甫嵩、朱俊皆不肯与,赵忠等俱奏罢其官。一日,帝在后园与十常侍饮宴,谏议大夫刘陶,径到帝前大恸。帝问其故。陶曰:“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帝曰:“国家承平,有何危急?”陶曰:“四方盗贼并起,侵掠州郡。其祸皆由十常侍卖官害民,欺君罔上。朝廷正人皆去,祸在目前矣!”十常侍皆免冠跪伏于帝前曰:“大臣不相容,臣等不能活矣!愿乞性命归田里,尽将家产以助军资。”言罢痛哭。帝怒谓陶曰:“汝家亦有近侍之人,何独不容朕耶?”呼武士推出斩之。刘陶大呼:“臣死不惜!可怜汉室天下,四百余年,到此一旦休矣!”
士拥陶出,方欲行刑,一大臣喝住曰:“勿得下手,待我谏去。”众视之,乃司徒陈耽,径入宫中来谏帝曰:“刘谏议得何罪而受诛?”帝曰:“毁谤近臣,冒渎朕躬。”耽曰:“天下人民,欲食十常侍之肉,陛下敬之如父母,身无寸功,皆封列侯;况封谞等结连黄巾,欲为内乱:陛下今不自省,社稷立见崩摧矣!”帝曰:“封谞作乱,其事不明。十常侍中,岂无一二忠臣?”陈耽以头撞阶而谏。帝怒,命牵出,与刘陶皆下狱。是夜,十常侍即于狱中谋杀之。
那么汉灵帝为何不诛杀十常侍,保护自己的万里江山呢:
其一,汉灵帝比较昏聩,除了相信自己的眼睛,别的谁也不相信。而眼睛有时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往往是别人掩盖下的假象。有的人热衷于搞调研,调来调取,却都是十分虚伪的东西,以此来祸害国家祸害人民。汉灵帝就是这样,除了自己觉得自己像回事,别人谁也不吧汉灵帝放在心上。
其二,十常侍属于变态小人,这些人都是皇帝身边的太监,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贪赃枉法不计其数,但是在汉灵帝面前却装得像狗一样可怜,甚至有点楚楚动人。
其三,皇帝身边的大臣因为正直,往往要说真话,说真话对于国家和人民有利,但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皇帝身为九五之尊,整天在宫殿里,哪里知道老百姓的疾苦,你天天给他说老百姓的疾苦,这都是他看不到的,他自然不喜欢。而太监们往往对他说谁家的姑娘水灵,谁家的小鸟动听,谁家的餐馆上档次,这些都让皇帝百听不厌。
其四,朝廷大臣劝谏皇帝,要么以死相拼,要么痛哭流涕。可是太监们都是一副小鸟依人的感觉。就是提意见也是表面上声泪俱下,好像给受了无限委屈似的。
其五,皇帝害怕大臣结党营私,但是不害怕太监助纣为虐,很明显,太监没有子嗣。他总以为太监是最大公无私的,他不知道太监其实是心里最不健全的,他仇视男人,也极端的仇视女人。因此他往往防范身边的大臣,而对于自己经常接触的太监们无所顾忌。
其六,在当时十常侍手握重权,就是对于朝廷的官员也敢任免,因此完全可以不把阻挡自己的大臣放在眼里。但是表面上还是小心翼翼的巧妙周旋。他们知道就是让汉灵帝去杀自己,汉灵帝也不敢或者不舍得,因为汉灵帝极端不相信任何人。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