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武先生有一个很著名的观点,那就是贤德妃贾元春是被勒死的,或者说被迫自缢而死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证据就是第五回贾元春的红楼曲里,有这样一句:“荡悠悠,把芳魂消耗。”说这是很典型的自缢的状态。
还别说,当我看到这个证据的时候,还真的觉得有道理呢。而且,将这句词,融入整个曲子里,确实很有点自缢的味道呢。不信,请看:
[恨无常]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什么眼睁睁啦,什么荡悠悠呀,什么望家乡啊,确实跟上吊有些吻合呢。
可是,当我仔细的把关于十二钗的红楼曲读完之后,我发现,事实却不是这样的。为什么?
第一,十二支红楼曲里,竟有三支有所谓的“荡悠悠”。
1.贾元春的“荡悠悠,把芳魂消耗”;
2.贾迎春的“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全文如下:
[喜冤家]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一味的骄奢淫荡贪还构。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
如果按照刘心武先生的思路分析,贾迎春似乎也应该是不堪孙绍祖折磨上吊死的才对,因为她也是“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的呀。
3.王熙凤的“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全文如下:
[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如果按照刘心武先生的思路,同样可以理解为王熙凤是三更时分上吊而死的,因为她也“荡悠悠”了,呵呵。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笑了,秦可卿是上吊死的无疑,即便我以为的也是上吊死的林黛玉不算,那么,这十二钗里面,上吊死的也忒多了吧?秦可卿、贾元春、贾迎春、王熙凤,如果包含小说里的张金哥、鲍二家的,嚯嚯,有六七位之多呢。曹雪芹用上吊死的方法,也太滥了,也太缺乏想象了。
那么,到底是曹雪芹江郎才尽了,还是我等瞎猜呢?我以为,当然是我等瞎猜的,不能把我们的无能赖到曹雪芹身上。
其一,懦弱的贾迎春不是上吊自杀,而是被孙绍祖生生折磨死的,因为贾迎春并没有上吊自杀的刚烈和勇气;
其二,王熙凤倒是有,可是,她没条件这样做,因为那时她已经在狱神庙里了,王熙凤其实是狱神庙中血崩之症复发而死的。
其三,就是似乎言之灼灼的贾元春,其实也不会是上吊或者被勒死的。为啥?因为正如刘心武先生说的,其时贾元春是怀有身孕的,皇帝老子再狠,也不至于杀老婆连子女一起干掉吧?皇帝也没危急到唐明皇在马嵬坡和崇祯面对李自成起义军那个程度吧?
其四,很确凿是上吊而死的秦可卿,配了画的,曲子里反而没有“荡悠悠”一词,这已经说明在曹雪芹写作的时候,“荡悠悠”和上吊没什么关系了;
其五,而且,贾元春的曲子是“恨无常”,所谓“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什么是无常?如果是贾元春真的是因为政治斗争而被勒死的,这和“无常”关系就不大了,就不会是““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了。因为政治斗争是有渐进的过程的,不是突然的。只有在幸福中的难产,难产而死,才真的是无常呀!不是吗?
其六,十二支红楼曲里,类似于“荡悠悠”的用词很多,比如:眼睁睁、意悬悬、忽喇喇、昏惨惨、气昂昂、光灿灿、威赫赫等等。这不过是曹雪芹的一种用词方式,渲染悲惨、突然和虚幻的氛围,那能当真呢?比如“昏惨惨”,王熙凤和李纨的曲子里都有,那是不是应该理解为她俩死前都曾经“昏死”过去呢?显然,不能。
所以,依照上述之种种,可以认为,“荡悠悠”实在是不能作为贾元春被勒死或者上吊而死的证据的,否则的话,《红楼梦》里至少得再增加贾迎春和王熙凤两位上吊者。而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贾元春其实不是被勒死或者上吊死的,她就是在迎接孩子诞生的喜悦和期待当中,以为自己有靠以为贾府有靠的虚妄的幸福之中难产而死的,这才是真正的“大无常”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