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门忠烈始于杨业之父杨信,乃五代时镇守河曲的抗辽名将。杨业年轻时就驰骋疆场,奋勇杀敌,所向披靡,升迁至北汉建雄军节度使。公元979年,宋太宗亲征北汉,末代皇帝刘继元开北门投降,杨业仍血战南城。太宗让刘继元亲自招降,杨业大哭一场,解甲归降。宋太宗素知杨业忠勇,授他为大将军兼代州剌史,驻守“天下九塞,雁门为首”的代州。杨业不负重托,屡退辽军。公元980年,十万辽军进犯雁门。杨业率奇兵绕道辽军背后发起猛攻,获雁门关大捷。以至于辽军闻风丧胆,“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公元986年,宋太宗派三路大军北伐,杨业的西路军大胜,夺回寰、朔、云、应四州。但主力军中路失利,辽国大举反击,北宋三军溃败。辽兵追击,杨业受监军王侁嘲笑被迫出战。他与主将潘美约定,在陈家峪埋下伏兵同破辽军。杨业和辽兵杀得天昏地暗,退至陈家峪,“望见无人,拊膺大恸”——潘美早已撤走。杨业身旁只剩百余将士,生死关头,但愿死战。杨业遂“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将士战死,杨业中箭被俘。 杨业身陷敌营,宁死不降,他对劝降的辽将说:“吾之忠心日月可鉴,岂能降于胡虏。”老将军忠心报国,绝食三日身亡,享年59岁,闻者皆流涕愤叹。杨业之死宣告了北宋王朝攻取幽燕十六州已成梦想。杨业死后百年,文学家苏辙出使辽国,在密云古北口拜谒了辽国人修建的杨无敌庙,感慨万分,留下《过杨无敌庙》诗句;“驰驱本为中原用,尝享能令异域尊”,表明威震塞北的杨业是宋、辽两国人民都敬仰的英雄。 宋军北伐失利,招致敌军疯狂报复。杨延昭强忍丧父之痛,跃马横刀,屡建功勋,后任高阳关路都总管,统兵数万,防守天津至太行山一线的高阳关、益津关、瓦桥关,故有“杨六郎镇守三关”之说。杨延昭“治兵护塞有父风”,坚守边关数十年。景德元年(1004年)辽军围攻澶渊,开封震动,宋真宗欲迁都南逃。杨延昭上书说,辽军千里奔袭,人困马乏,可令诸路大军围而歼之。宋真宗迟疑不决。杨延昭率大军杀入辽境,攻城掠地,陷辽军于困境。宰相寇准力促宋真宗亲临澶州督战,迫使辽国和北宋订立了维系幽燕和平的“澶渊之盟”。 杨延昭是杨业的长子,缘何称六郎?那是因为辽人相信天上北斗中第六颗星是专克辽国的将星,辽兵敬畏杨延昭,把他看作天上的星宿,所以称他为杨六郎。公元1014年,57岁的杨延昭累死在边关,灵柩从河北运回开封,“河朔之人多望柩而泣”,连辽军也举哀致敬。杨延昭方死,儿子杨文广前赴后继,接续血脉,承继祖先余烈,不忘收复幽燕,毕生征战沙场。 千载英灵撼山岳,一门威烈震边关。我将“宋史”搁在一旁,它记载的杨家将简略枯燥。我不愿看到杨老令公中箭被俘,绝食而死——他不该这样死去。杨老令公血战金沙滩,士卒殆尽,于两狼山撞李陵碑殉国。杨六郎也非累死边关。父亲杨业阵亡辽邦,尸骨未还古土,他寝食不安。大将孟良,焦赞赴辽国盗杨老令公骸骨,双双亡于幽州昊天塔,杨六郎闻报悲痛交加,气绝身亡。杨门父子叱咤风云,生死悲壮! 天波府杨家将自杨信始,一门五代,历北宋六朝天子,世代忠良,皆为国之柱石,不世英雄,古今罕见。北宋开国初,宋太祖定下了重文轻武国策,文风大盛,但国力积弱不振,屡遭外族欺凌;如果没有杨家将这样的忠臣良将保国,大宋江山早被外族侵占。令人下泪的是:杨文广之子杨怀玉,因不堪奸臣凌辱与残害,躬耕田野,举家归隐太行。天波府满门忠烈,竟是这样的归宿!于是,“靖康之难”接踵而来,汴京失陷,北宋亡国,徽钦两帝蒙尘朔方。
|